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陇城新经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牛新建
陇城镇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城东部,距县城45公里。全镇总耕地面积59310亩,其中山地53367亩,川地5943亩,人均耕地面积1.91亩;粮田面积49397亩,人均1.59亩。陇城镇地处清水河上游,境内有河流2条(清水河和南七河),清水河从张川县自东至西流入,形成一条较开阔的河谷地。海拔在1500-1900米之间,气候温和,年均气温8.9℃。水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降水量550mm左右,无霜期169天左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土壤较为肥沃,农作物、蔬菜、水果均适宜种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了全国58个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甘肃省秦安县陇城镇名列其中。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在秦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陇城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会议精神,以实施重点项目为龙头,以推进城镇化为抓手,以创建平安建设为主线,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团结带领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求发展,狠抓落实求实效,实现了社会经济跨跃式发展。
陇城镇一直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典型带动、政策推动等措施和办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林果产业和畜牧养殖业,加大秋粮种植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全镇农业向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在林果业方面,一是加大基地建设,紧紧围绕做大做强林果支柱产业,采取规模种植和零星种植相结合的模式。二是加强对果树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建立了常营、龙泉、略阳等病虫害防治示范点200亩。三是狠抓退耕还林工作,组织镇、村干部实地核查退耕还林工程,督促群众将缺失的苗木补种到位,进一步巩固了退耕还林的成果。
在农业方面,主要推广了以全膜玉米为主的旱作高效农业种植,蔬菜塑料大棚种植,重视引进优良品种,重点落实科技措施,加强技术服务。在畜牧养殖方面,采取规模养殖和分散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发展畜牧养殖业,并注重疫病的防治。
加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一项真正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工程。陇城镇全力配合秦安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进行的田林路网渠建设、果树栽植、农机具发放、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等工作,彻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基础设施、镇村面貌显著改观
陇城镇政府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事关农民切实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把改善基础设施,改变镇村面貌当作德政惠民工程中的一件大事来抓。乡村公路建设方面,除县上乡村农路建设拨付补助资金外,镇村两级和村民自筹部分资金新开挖农路8条,20.6公里,铺砂石路面18.6公里,整修道路3条18公里,购买涵管62节,修建涵洞10条。通过自筹资金,启动了陇城镇清水河大桥,解决了群众的行路难问题。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建设是一种经济行为,陇城镇按照“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经营小城镇。一是大力宣传小城镇建设的政策及城镇发展规划,具体到某一条街道的规划,设计方案,以及拆迁的有关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都让群众有知情权,让群众明白城镇的未来发展蓝图,清楚地意识到,参与、配合、支持拆迁工作是陇城镇未来经济建设发展的希望。二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放线,统一图纸”的原则,制定了相应的拆迁建设措施,采取自拆自建或联建的方式进行拆迁建设,共拆除各类房屋建筑面积14330平方米,涉及住户58户,单位4家,拓宽一条长860米,宽30米的街亭大道,铺设了人行道,修建了排水渠,建成仿古商住楼16栋,120间,建筑面积3860平方米。在拆迁建设过程中没有大的矛盾发生,达到和谐拆迁、平安建设,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目标。三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依据总体规划确定镇区道路主体网框架,采取建设新街道和改造老街道相结合的办法,整合各类建设项目,加快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以“三清三改,四治一提高”为切入点,以龙泉为示范点,西关、凤尾为推动点,以镇区主街道为轴线,扩展到两侧巷道,进行街道硬化整治。水泥硬化铺油道路5.4公里,硬化小巷道68条,总长7680米,面积22580平方米。通过一年来的努力,镇区道路设施相对完备,基础设施得到完善,镇区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集聚了人流物流,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吸引众多进镇经商的人发展创业,城镇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全镇在抓紧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积极抓好社会各项事业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一是加快了乡村医疗一体化建设,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实现了农户医药费用的报销服务制度,报销率达58%。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巩固在90%以上,同时建立健全了卡、证、册;儿童入保率达80%以上,传染病报告率达100%,确保了全镇范围内没有传染病的发生。二是教育事业在巩固“两基”上狠抓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镇25所中小学实行了校务公开,规范了“两免一补”的发放程序。全镇小学中期双合率达89%,优良率达31%。依法组织全镇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小学生免试100%升入初中;完成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已启动1站15点的年培训计划,建成了5个示范点、为党员群众提供了学习场所,培训党员群众1200人次,努力向“让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农民群众经常得实惠”的目标发展。三是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去年10月份,镇社火队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广东举行的全国民间社火调演活动,获得“全国民间艺术优秀奖”,展示了优秀的陇城民间文化艺术。举办民间女娲祭祀大典活动,积极筹备女娲公祭大典前期筹备工作,修建了祭坛、龙泉亭等景点。四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营造平安和谐、社会稳定为目标,调解矛盾纠纷,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打击违法犯罪,真正做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去年,全镇范围内排查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创建“平安村”22个、“平安校园”23所、“平安单位”4个、“平安家庭”3800户,同比增长27%,巩固了“无毒镇”成果。五是对陇城镇范围内长16.3公里的“中石油”输油管道所占用土地及附着物设施,进行附着物赔益、土地补偿,确保了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
打造“女娲”“三国”旅游品牌
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陇城镇历史悠久,在距今7800年前,其祖先就在陇川繁衍生息,开垦种植。这里有女娲生活过的娲洞遗址及在原址按原貌重建的殿宇雄伟的女娲祠建筑群和西番寺建筑群;有三国古战场遗址;有始建于汉代的陇城古城“八卦城”和常平堡;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明清古街。据世代相传,捏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人类始祖――女娲,就诞生在陇川,这里素有“娲皇故里”之称。
陇城镇地处古丝绸之路上,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这里是曹魏屯粮所在地,著名的“街亭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自秦汉以来,这里曾设郡立县,筑城固堡,物流汇聚,是古代西安经关中,通过关东南大道进入甘肃境内的第一重镇,历来是商贾云集、交通便利的通衢要道和驿站,是古秦安四大集镇之一。史料记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凉州刺史部治在陇城(古名为龙城);西晋时设置略阳郡、略阳县,隋朝时设置陇城县。以后历代在陇城一直设置有道、县、镇的建制。解放后设立陇城区,1965年撤区并社,1984年撤社立乡,2003年撤乡建镇。
陇城镇境内,曾出土过国家一级文物秦权和秦灯等珍贵文物。陇城镇的古遗迹、古建筑和珍贵文物真实地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5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