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汽车并购不是“牙好胃口就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 口

   [世界汽车制造商正面临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侵蚀,乍看之下,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过不论是当年宝马收购罗孚,戴姆勒并购克莱斯勒,还是近日的上汽双龙都在表示,越是机会当前,就越应该谨慎小心。]
  
  半月8起并购案
  
  严寒之下,众多车企把希望放在中国等新兴市场,一股来势汹汹的洗牌浪潮正在汽车业掀起。在这个潜力最大的市场,巨头们表现如何,也许将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命运。
  国际上,1月底刚刚宣布跟克莱斯勒“结盟”,菲亚特2月初就又放出风称,与标致雪铁龙正在寻求“合并”的可能性;紧接着,又传来消息说,雷诺也在跟福特就购买沃尔沃一事进行再次谈判。
  跟国外相比,国内汽车业的“热闹”程度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在广汽并购华晨汽车正式流产的时候,戴姆勒-奔驰与北汽福田签署了合资意向书,通用与一汽组建的“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也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审核;此外,菲亚特的三份合作申请已递交至发改委进行最后审批,其中包括与奇瑞、广汽成立合资公司、与长安铃木的代工协议。
  从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及其母公司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发布联盟公告的1月21日开始,到公开报道戴姆勒-奔驰与北汽福田签署意向书的2月4日,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就出现了上述至少8例事件。无论最后是否成功,关心汽车界的人士不得不惊叹:汽车业真的掀起了又一轮大洗牌。
  
  “剩女”并不愁嫁
  
  在这场来势汹汹的大洗牌中,国内车企“抄底”之说也在愈演愈烈。奇瑞欲购克莱斯勒、长丰要买悍马等传闻似乎“树欲静而风不止”,近日又传出了多家中国车企有意竞购沃尔沃的消息。在不少人的眼里,作为国际一流品牌的沃尔沃,不管是独步天下的汽车安全技术,还是多年积累的高档车设计制造经验,一旦收归旗下,中国车企都可以在品牌、技术方面上一个台阶,踩在这个昔日巨人的肩膀上一飞冲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美国汽车病入膏肓,有实力的国内汽车企业完全可以考虑收购底特律的工厂。这么美妙的前景果真有可能实现么?中国本土汽车是否会成为潜在的买主?
  最近东风汽车相关负责人胡信东明确表示,东风汽车确实收到要约邀请,内容包括通用汽车部分资产和投资材料。而东风汽车也成立了专门的小组,专为寻找全球投资目标而设。
  可以想见,既然东风收到这样的邀约函,那么一汽、上汽、长安、广汽估计都会收到类似的邀约函,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诱惑是切切实实送到了门前。
  沃尔沃60亿美元的标价按照目前汇率,大概是400亿人民币。沃尔沃品牌的汽车销售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2008年沃尔沃亏损15亿美元。到目前为止,主流的汽车制造商们都未对该品牌表示出收购兴趣。但中国买家似乎对收购沃尔沃颇有兴趣。据知情人士透露,数家中国企业可能会有兴趣收购沃尔沃,预计包括吉利控股集团、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尽管吉利汽车董事会对此事件均表示不清楚,但此事也不是空穴来风。知情人士称,几乎每一家宣布可能破产的欧美汽车企业背后,都有数家中国企业参加角逐。长安集团、福特、沃尔沃三方高层正在商谈长安集团收购福特旗下豪车品牌沃尔沃。福特汽车就出售事宜还与中国的奇瑞汽车和重庆长安汽车公司进行了接触。
  
  40亿买一教训
  
  上海汽车在国内一直傲视群雄。4年前,上汽用40亿买了个教训。教训告诉我们,并购有风险,投资要谨慎。
  2004年10月28日,上汽集团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买卖协议,这起拖了一年的企业并购案当时以上汽集团成功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的股权而告结。
  作为双龙最大的控股公司,上海汽车以每股1万韩元的价格收购双龙汽车48.9%的股权,耗资约5亿美元。后来上海汽车通过二级市场增持等方式,最终持有双龙汽车51.33%的股权。这成为国内汽车企业首个海外收购案。
  但是自收购以来,上海汽车对双龙汽车的整合一直并不顺利,上海汽车一直承受着双龙汽车强势工会、产品单一、高油耗等重重压力。在上海汽车与韩国双龙的“斗争”中,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双方终于走到“分手”的边缘。今年1月初,双龙汽车在韩国申请破产保护,上汽与双龙之间的摩擦达到了白热化程度。现在看来,缺乏跨文化管理经验的中国车企,遇到了巨大的障碍。
  太平洋证券汽车分析师谈际佳认为,制造行业的跨国并购,文化冲突是一道很难迈过去的槛。汽车行业的并购,历史上除了通用,还鲜有成功的案例。戴姆勒-克莱斯勒九年联姻最终失败,主要原因就是美国的牛仔文化和德国的贵族文化难以融合。
  联合证券汽车分析师姚宏光认为,“上汽没有消化双龙的胃口,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他表示,尽管上汽是国内一流的汽车企业,在市场化方面也走在前列。但是过去几十年,上汽集团在整车企业管理方面,主要还是依靠合资公司的外资方,真正独立的经营管理经验积累有限。
  不过,姚宏光认为,上汽对双龙的收购给国内其他汽车企业做了个榜样,或者说进行了一个有益的尝试,通过走出去让中国企业了解到自己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另一个因收购而被“噎”着的是印度塔塔。当初塔塔收购捷豹和路虎时,国内不少企业颇为羡慕。但现在塔塔正在为如何填补收购所拉下的30亿美元亏空而犯愁。为此,塔塔甚至不得不推迟全球最廉价汽车NANO的投产计划。
  2008年年初,菲亚特CEO马尔乔内曾经预言,24个月后世界将只剩6家车企。如果他的预言再次被证实,就意味这在这一年里,还会有更多、更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合资,近期这几例仅仅还只是开始。我们的问题是,一年之后,到底谁会是这6个幸运儿呢?
  
  买企业不如买人才
  
  
  在中国汽车企业纷纷噤声海外并购时,多位国内汽车企业的高层均表示,在中国汽车业迈向转型的关键时刻,汽车研发人才短缺成为瓶颈。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坦率地指出,在资本方面,广汽集团还没有进军美国的计划,但我们已瞄准了美国人才。前段时间,广汽集团研究院的院长黄向东去了一次美国,他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招聘优秀的研发人员。未来每个月北汽控股都会引进至少一个汽车业内优秀的人才。目前,已从其他国内企业挖来不少高级海归管理人才。
  长安汽车集团引进海外人才的步伐也丝毫未放慢。据悉,长安集团已在海外引进了30余名技术专家、职业经理人。“和其他行业不同,成熟的汽车研发人才需要相当长的成长时间。在美国汽车企业中,通常要有8至10年的经验,才能成为优秀的研发人才。”原美国一家汽车巨头的高管表示,“尽管中国汽车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在学校和汽车企业中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参与过大手笔研发的美国技术人员相比,相差甚远。”
  国内汽车企业“抄底”的海外人才,其中多数人是从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汽车等处挖来的。“这省了多少培训费?而且这些人是成熟的人才,可以立刻将这些经验用于实践。”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美国汽车企业长期且大手笔投资于研发上,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汽车企业挖人等于迅速获取了美国汽车企业的研发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5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