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三角产业竞争新走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某一产业在同一地区集中投资,形成数十家甚至数百家同行业企业群落,伴以产业配套和市场细分,使这一地区的巨量产业规模喷薄而出。这种被产业经济学称为“产业集群”的经济现象,正在长三角地区加速生成,并成为长三角产业竞争和融合的重要新走向。
  “物以类聚”。以沪宁线为主干,两侧外延50公里左右、长约300公里的区域内,已经形成江苏省一个产业集群区――宁沪信息产业带。在这个集群里,密集分布着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江宁开发区、无锡高新区、昆山高新区、吴江开发区、南京珠江路科技园区等一批以电子信息类项目为主体、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信息产业园区。据江苏省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这个产业集群区实现产值近2000亿元,总销售额约1900亿元;江苏全省八成以上的信息产业产值、15%的工业总产值均出于此。
  经济专家认为,产业集群是长三角规模经济的全新演绎。小到打火机、领带、纽扣等“小玩意”,大到辐射区域内乃至全国的高科技产业,产业集群体现了一种在竞争中融合的思维:不仅是单体企业的“做精做强”与互相竞争,更是众多企业互相依存、互为唇齿的“抱团打天下”,最终咬合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浙江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基本上都是依托产业集群发展起来的。以绍兴柯桥为中心的方圆8公里区域内机杼声声,2万多台无梭织机于此集聚,以致小小柯桥竟产出了全国20%的化纤织物;嘉善的木业生产则以县城魏塘镇为中心,集聚了300多家胶合板企业,以350万立方米的年生产能力,占领了国内胶合板市场的1/3;而越剧的故乡嵊州,年产领带2.5亿条,以占据全国领带市场80%的份额称雄于全球领带产业……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全省目前已有500多个产业集群区。全省28个特色优势制造业中,销售收入占全国同行业比重超过20%的行业有4个,超过10%的达13个。
  主要推动这一新的产业竞争走向的,并不是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就说过:浙江民营经济的专业化分工产业链衔接得很紧密,政府基本不作引导,完全是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自发形成的。作为一种新型的规模经济,长三角产业集群勃兴的背后,是以民资和外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资尽情涌流,是蕴藏在民间的创业激情的恣意激扬。
  浙江阳光集团是浙东北上虞市一家以生产照明灯具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这家当地的龙头企业不仅自身在发展壮大,同时还“孵化”出一个声势庞大的照明产业群落,从事灯管、灯具生产的企业有30多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就有6家。这些围绕在阳光集团周围的小企业,95%以上是原阳光集团员工个人投资创办的!
  在上海,“扎堆”投资相同行业、抱团作战、形成集群的,则多是在业内享有一定地位的国际企业或跨国公司。在总投资金额超过80亿美元的上海化工区,30家企业几乎全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世界三大化工巨头英国石油、德国拜耳和巴斯夫公司,均有重点项目在这里落户。而规划22平方公里的浦东微电子产业带,一些国际芯片大厂犹如“赶集”,一个接一个地把资金投向这个“方寸之地”,建成或在建的微电子项目达到66个。其中,8家投资额过亿美元的企业,均以境外投资为主。包括:中芯国际30亿美元、宏力16.3亿美元、华虹NEC12亿美元、泰隆10亿美元、英特尔5亿美元、IBM3亿美元、威宇2亿美元、贝岭1.3亿美元。
  产业集群不断锻造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区域内各地政府较为明确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服务理念。有所不为,不使企业因不必要的政府行为而增加交易成本;有所为,则使企业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尽量降低运行成本。
  在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大力营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测试、EDA软件服务、多项目芯片服务等全部实现社会化专业服务。围绕这种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市形成科技京城、张江、漕河泾三大集成电路企业群落,“抱团”企业达到225家,实现产值近70亿元。
  在浙江,政府的作为主要体现在,为产业集群拓展一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制度氛围和发展空间,即以中心城市、中心镇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为重点,打造专业化配套、社会化服务的工业园区,创造更适宜中小企业成长的“经济生态”。目前,浙江全省县(市)以上的工业园区有820个,其中省级以上的有208个。
  从当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化格局,到如今无数个生产力集聚点的“因集成市”,产业集群这一新动向,正不断提升长三角经济的竞争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8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