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向好100个发达县彰显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 冰

  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测算,2002年我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分数达到29.1分,位列前100名县域的综合发展指数达到59.8分,与全国县域平均水平相比更显发展活力。位列前10名的最发达县域分别是广东顺德、广东南海、江苏昆山、江苏张家港、江苏江阴、江苏常熟、浙江萧山、浙江绍兴、江苏太仓、江苏吴江。
  本次测评的方法与上年完全相同,仍采用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的33个指标,分别计算出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每个指数值的范围界于0到100之间,指数为100代表基期年度(2000年)的最好水平。
  
  县域综合发展向好
  
  综合指数上升1.5分,总体发展趋势向好。2002年我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分数达到29.1分,比上年上升了1.5分。其中:发展水平指数25.4分,比上年上升1.3分;发展活力指数32.1分,比上年上升3.4分;发展潜力指数52.4分,比上年上升1.6分。三项指数同步增长,表明总体发展趋势向好。
  从各县的指数分布看,2002年综合发展指数分值高的分组中县数迅速增加,且呈加快的趋势,分值低的分组中县数迅速减少:大于50分的县(市、区)占全部县的5.05%,比上年上升了个1.6百分点,小于30分的县占65.61%,比上年下降了6.4百分点。(见表1)
  2002年县域经济发展特点明显。一是发展活力增强,主要是基建投资大幅增加、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总额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发展活力指数的持续上升。2002年人均完成的基建投资比上年增长了31.8%,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增长了33.8%,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32.5%。反映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和改善投资环境的各项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经济增长保持平稳。2002年多数县域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6%,城镇职工人均工资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8%。
  
  100个发达县域更显活力
  
  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前100名县(市、区)(简称“100个发达县域”,下同)分布在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东部地区占了84个县(市、区),比上年增加了2个。县级市和区达79个,比上年增加了8个,表明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城市化进程起着加速推动的作用。2002年100个发达县域的突出表现是:
  综合发展水平再创新高。2002年100个发达县域(见附表)的综合指数平均达到了59.8分,比上年上升了3.7分。分项看。发展水平指数58.7分,比上年上升3.9分;发展活力指数70.7分,比上年上升5.3分,发展潜力指数60分,比上上升1.6分。发展活力指数上升最快,说明发达县域充满生机和活力。
  
  经济实力继续增强。100个发达县域的经济总量在我国县级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增加,影响力逐年增强:总人口占我国全部县域的6.9%,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部县域的22.5%;地方财政收入占到27.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到23.7%。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1117元,是全部县域平均水平的3.3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977元,是全部县域的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182元,是全国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从产业结构来看,2002年非农产业比重达到90.5%,比其他县域高出18.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成功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前100名县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投资和出口势头强劲。100个发达县域的33个评价指标中,增长速度排在前面的是投资和出口:人均基建投资额增长40.9%,新增固定资产增长31.3%,出口总额增长38.4%、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39.4%。
  社会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在100个发达县域中,每万人中的在校中学生数为693人,比县域平均水平高出6.6%;每万人中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6床,比县域平均水平高出53%;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数13床,比县域平均水平高出68%。(见表2)
  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之一。虽然县域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稳步上升,但发展中的问题也值得注意:一是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和地方财力增长减弱而引起的发展潜力增长缓慢的信号值得警惕;二是东中西部差距继续扩大,从三项指数看,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活力之比为1.76:1和1.70:1,差距突出。三是县域之间经济水平和财力相差悬殊,100个发达县域县均国民生产总值是137.4亿元,后100个最不发达县域县均6.1亿,前者是后者的22.5倍;100个发达县域的县均地方财政收入6.35亿元,后100个不发达县域仅有0.26亿元,前者是后者的24.4倍。
  针对上述情况,国家应尽快制订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活力和潜力水平,增加中央对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中部地区县域的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发展潜力,如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同时,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对教育事业费支付的比例。加快中西部的改革开放步伐,增强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在中部地区建设一批以劳动密集型和实用技术为基本定位的专业化制造加工基地,提高发展水平。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59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