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浙江省县域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经验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郡县治、天下安。当前,县域经济面临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的重要关口,迫切需要加快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在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共性需求、促进高端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共性关键技术转移与应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长期以来,浙江省县域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县域公共服务平台,较好地推动了县域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形成了许多对国内各地县域经济发展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关键词:浙江县域 公共服务平台 经验启示
  一、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内涵
  “公共服务”作为一项政府职能,是指由法律授权的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及有关工商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公共服务一般定义为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和服务,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平台”一词源于计算机技术术语,意思是基本软硬件的集合,比如PC和Windouws操作系统就是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使用平台一词,如商务平台、交流平台等,其代表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载体。平台,是一种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体系;是硬件和软件的有机集成;具有公用和共用的服务性质。“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国内并未形成明确、统一的概念,一般表示兼具公共服务与平台的含义,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类共性服务的社会组织或经济组织;有着设立的内在逻辑、独特的功能定位,具有开放性、应用性、公益性、有偿性和便利性的特征[1],[2],[3]。
  国内对公共服务平台有关表述中,多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010年,工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委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一般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的法人实体。旨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根据国家公开表述,结合县域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实需求,本报告所指公共服务平台侧重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具有独特的组织属性,既不是纯公益性的社会组织,也不是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但兼具公益性与盈利性;具有跨界合作的枢纽型组织属性,既联结政府部门,也联结中小企业;是服务组织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形态。
  一是具有公益性和市场性双重属性的准公共组织。以执行公共政策或履行指定公共职能为主要职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满足其基本开支。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相结合,日常管理和运营采取市场化运作,盈利性服务实行项目管理、经费自理,收益主要来源于各项技术服务收入、技术创新成果转让收入、承担政府和企业的研究经费等。公共服务平台兼具企业(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优点,能同时运用价格机制和权威机制配置服务资源,发挥重要的公共服务治理功能。此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政府“有形的手”发挥主导、引导和推动作用,市场“无形的手”服务资源配置效应和调节功能,形成“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运作机制[4]。
  二是具有公共服务的生产者和发现者双重角色的组织。公共服务平台是中小企业服务跨界合作网络中的枢纽型组织,联结着政府部门和中小企业。一方面,公共服务平台扮演着服务生产者角色,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其中政府有关部门的角色为规划者和出资者,服务平台的角色为服务生产者。另一方面,公共服务平台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直接为生产服务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部分服务需求,还承担和发挥着发现服务需求、整合服务资源、对接服务信息、联结服务供求等职能。公共服务平台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向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通道;多数服务平台不是企业,却能组织有关专业化服务企业进行批量和异质性的服务生产;同样,服务平台又不完全是社会志愿组织,却能与各类社会志愿组织密切联系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生产 [5]。
  二、浙江省县域公共服务平台经验启示
  浙江是县域经济大省,2018年,22个县(市)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拥有一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浙江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县域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机构等,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注重产业创新
  浙江省县域公共服务平台中,尤其注重产业创新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其中,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最早、运营时间最长、发展最为成熟。2004年,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试點建设,平台分“基础条件、行业专业、区域创新”三类。县域陆续建立起一批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目前,拥有31个省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占全省的36%;其中,区域创新类22家,行业专业类9家。区域创新类平台,重点解决县域一定产业集聚的创新发展问题,提升产业集聚整体创新水平,推动产业进一步集聚集群发展,为县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科技创新保障,如海宁县经编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长兴县绿色动力能源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德清县木质装饰材料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行业专业类平台,重点解决县域产业从研发到产业化全产业链发展问题,为县域重点领域的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创新支撑,如慈溪市家电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嘉善县电声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桐乡市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此外,2017年,浙江省在整合提升行业和区域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启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首批30家,县域14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转型升级。   (二)注重市场运作
  目前,已建成运营的县域公共服务平台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总体运营良好。第一,企业成为平台运营主体。在各级政府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的同时,政府积极引导和吸引企业参与平台建设,使企业成为平台建设投入主体、应用主体和技术创新活动主体。第二,积极创新运营模式。除实施分类、定向、精准服务外,还依托“互联网+”构建创新服务平台,建立起了省级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第三,创新券的推广应用。运营主体与运营模式的创新为市场运作提供了保障,但浙江省县域公共服务平台真正实现市场运作更多得益于创新券的使用。创新券充分调动了平台与中小企业的积极性,一方面,平台能够凭借优质的公共服务获取更多的“市场”报酬,解决平台可持续发展问题;另一方面,使用创新券的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加,反而会追加研发投入,放大了政府引导作用,激发了潜在创新消费。此外,创新券具有多地通兑功能,地方平台服务范围不限于本地,这很好地拓展了平台发展的空间与企业消费的范围。
  (三)注重融合共享
  浙江省明确提出省级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必须要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形成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一条龙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区域创新集群。同时,依托本行业和区域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重点企业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和试验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机构等“六个一批”创新载体,鼓励联合组建,实行共建共享。依靠国家重点学科、省重中之重学科等,利用原有科技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和高素质创新人才,集聚省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总体上看,县域平台能够实现较好的融合共享,特别是在创新券通兑政策鼓励下,大多数创新载体能够通过创新券運行系统提供服务,且多地设立了创新券的财政资金,企业可申请使用创新券,凭创新券共享公共服务平台的各类服务。
  (四)注重政策引导
  县域公共服务平台是浙江省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设初期即受到政策的积极引导,并随着平台的发展不断创新引导政策,推动平台转型升级发展。首先,引导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2006年,明确提出建设三类重大公共创新平台,为县域公共创新平台发展奠定基础;同年,出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平台管理,推动高效运行。2010年,为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和管理,建立评估机制,制订出台三类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平台建设的日常考核。2015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开展,正式推出创新券,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发展。2017年,将创新券的使用范围扩大并优化了操作流程;同时,在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基础上转型升级,启动首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总体来看,公共服务平台从初期建设、中期发展到转型升级都离不开政策及时、高效引导。
  参考文献:
  [1]肖惠萍.研发公共服务平台[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2]肖卫东,农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一个政府主导型复合服务模型[J].中国行政管理,2014, 12(12):63-67.
  [3]岳素芳,肖广岭.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内涵、类型及特种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 8(31):60-65.
  [4]李红娟.公共平台服务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发展研究,2018,5:100-103.
  [5]肖卫东.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定位与组织创新[J].学习与探索,2014,2:104-107.
  (作者单位:安徽省经济研究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47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