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会计信息的市场交易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会计信息的披露聚友一定的经济后果已成为共识,对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供需双方的利益进行有益的探索,其意义也不言而喻。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分离的,并且双方在取得各自利益的同时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即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只不过这种交易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的特殊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 市场交易
  
  一、会计信息是一种半公共品
  当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吧会计信息看作一种公共品,对此,笔者持不同意见。总所周知,公共品必须具备非争夺性和非排斥性。其中非争夺性是指当一个人在消费或享用某一商品或劳务时,并不影响其他人同时消费或享有同一商品或劳务。会计信息具有非争夺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对于公开披露的这些信息,外部相关利益者可以同时独立使用。而非排斥性是指不用付出代价就可享用或消费某商品或劳务。从表面上看,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使人人都可以毫无代价的使用。事实上,任何人要想通过使用这种商品来从中得到好处,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也即会计信息是具有排斥的。
  对于企业外部的相关利益者来说,他们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在提高其决策把握性的同时,也必须维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会计信息毕竟只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而不是经济活动本身,并且由于会计技术本身的缺陷以及信息不对成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身所反映的信息也是有一定差距的,甚至有时差距还很大。试想一个有限理性的投资者在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身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且在投资过程承担由这种判断带来的风险和损失,显然这里利用会计信息是要付出代价的,只不过这种寓于其投资行为和投资成本中。诚然,随着各种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的逐渐提高,利用会计信息所承担的风险会逐渐减小,但不可能无限的减小至零。因为会计信息的失真和技术失真始终会存在,并且,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成和机会主义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即选用会计信息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付出一定的代价。当然,这种代价是很难予以量化的。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对会计信息本身的判断虽然构成了其投资的一个风险因素,但这个风险究竟有多人以及由此给他带来的损失有多少,是很难从投资成本中有效地剥离出来的,也即会计信息的价格很难量化。然而不能因此否定会计信息的排斥性。
  也许会有人认为,对于单个的外部决策者而言,其利用会计信息付出的代价相对于企业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特别是在会计信息是真诚度较小的情况下),但由于会计信息的非争夺性,企业的外部利害关系人可以同时利用这种商品,这些利害关系人作为一个整体,其承担的风险和付出的代价与企业提供信息的成本相比可能就不再是较小的了。这类似于电影院里的情况,单个观众所支付的票价相对于放映电影的成本来说是很小的,但所有观众的票价加在一起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对于企业的非相关利益者,他们也许并不因使用会计信息而承担风险,但对这些信息的利用也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更严格地讲,反而会白白浪费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所以理性的企业非利害关系人不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会计信息这种商品只具有非争夺性,而不具备非排斥性,我们这里姑且称之为半公共品。
  二、独特的价格决定机制
  商品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付出,而对于生产者来说则是一种利益,因此价格的高低变化体现了既得社会利益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转移,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应遵循等价互利的原则。会计信息的价格虽然难以量化,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影响价格的各因素的分析来把握其变化规律,继而为维护信息使用者和供给者各自正当的利益提供决策依据。
  我们把影响会计信息价格的因素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使价格向着有利于信息提供者一方变化(即价格上升)的因素,包括生产的垄断、信息不对成和企业内部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以及会计技术本身的缺陷等。即在垄断在生产和信息不对成的情况下,由于机会主义倾向的驱动,企业(主要是管理阶层)总是试图提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信息,因此会通过选择会计政策,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达到目的,而这会使信息使用者付出更高的代价(如利用虚假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即会计信息价格上升。第二类是抑制会计信息价格上升的因素,包括政府管制;其他相关利害人的约束;注册会计师的质检以及会计信息市场上的竞争等因素。这类因素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内容和质量,提高使用者决策的正确性,从而使会计信息的价格相对下降。
  上述两类因素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力量的相互对比决定着会计信息市场上商品的数量,继而决定了价格的高低。在种种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信息市场不完善、竞争机制不能有效发挥的情况下,第一类因素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会导致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内容相对较少,质量较差,而这两方面都可统一于会计信息商品数量的减少,因为只有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可能转化为商品,因此会计信息作为产品在其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质量的下降意味着商品的实际数量在较少。而在外部又不得不利用这些信息的情况下,其结果会使使用者承担的风险较大,也即商品的价格较高。但随着第二类因素力量的不断增强,即各种机制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所包含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质量也会不断提高,即会计信息商品数量增多,因而利用信息进行决策所承担的风险会逐渐较少,即会计信息的价格会逐渐降低。当矛盾双方势均力敌时,价格就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这里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市场同样遵循商品数量减少、价格上升;商品数量增加、价格下降的一般市场规律。
  三、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市场交易的现状及改进
  据调查,在沪深股市中,通过阅读企业财务报告作出决策的投资者所占的比例很少,许多同志据此认为中国目前会计信息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因而对诸如物价变动会计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论断值得商榷,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市场上普遍存在着商品价格高、攻击虚假过剩的现象。
  从会计信息的供给来看,首先由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数量还不多,资本市场上出现了资金共过于求的局面,进而消弱了会计信息市场上的竞争强度,减少了企业提供高质量信息的动力。其次由于会计信息市场的各种约束机制还很不健全,进而在生产垄断和信息不对成的情况下,信息提供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容易得逞。以上两方面造成的结果是,市场上会计信息的质量十分低下,信息使用者为此付出的代价较大,也即商品的价格较高,但商品的供给在表面上却很充足。如前所述,只有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才能转化为商品,信息的普遍失真意味着有效商品的数量并不多,从这一点讲,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并不一定是充足的。
  从会计信息的需求上看,首先由于许多投资者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能利用或不能有效利用市场上的会计信息,因而不能真正成为商品的消费者。其次,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低效率,使得有相当一批有价证券的投资者以投机为主,因而对于会计信息的利用也缺乏积极主动性。结果造成了会计信息市场上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
  要改变我国会计信息市场上商品虚假过剩的现状,就需要从增加有效供给和扩大有效需求两方面入手。
  从会计信息的构成形式上看,我国目前的情况已比较接近于国际惯例。增加有效供给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准则、制度;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壮大注册会计师队伍;加快培育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当然还要不断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改进会计本身的技术和方法、
  要扩大有效需求,首先要提高市场参与者(主要是信息使用者)的专业素质;其次,应加强对资本市场的完善和监管,规范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市场上商品的利用率和利用程度。
  
  参考文献
  1、周惠中.微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3、李松龄.价值观念与交换制度【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2).
  4、吴联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管制研究【J】.财会通讯,20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2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