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02年固原撤地设市以来,城市建设按照市委、政府确定的“优先发展新区、保护改造老城、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低成本、高标准、快速度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思路,以构建宁南山区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切实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拉开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城镇化进程得到快速推进。截止2010年底,市区人口达到20.88万人,比2002年的12万增加了74%;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0.85%,比2002年的12.38%增加了18个百分点;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4.62平方公里,比2002年的16.64平方公里增加了17.98平方公里。
一、现状
道路网络。撤地设市后,新修了高平街、雁岭北路等城市道路17条;改扩建文化街、政府路等城市道路12条。目前城市主次干道37条(主干道11条,次干道26条),道路总长度162公里,比2002年的115公里增加了47公里。人行道面积84万平方米,市区现有街巷道54条,面积约110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老城区、试验区、新区为枢纽,“三纵四横”为骨架,内联外接的城市道路网络,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拉开了城市框架。
公用设施。先后建成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各1座,城市供水水源地1处,新建水厂1座,使市区日供水能力由2002年的1.1万吨增加到3.7万吨;并对供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升级,供水管网和排水管网总长度分别由2002年的111公里和84公里增加到目前的166公里和154公里。完成通讯、电力、广播电视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强、弱电管网入地9.7公里。建成了南塬和北塬2个集中供热工程。同时,随着六盘山电厂和飞机场的建成、运营,对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经济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
新区建设。新区规划用地10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人口达到10万人。经过几年建设,现已初具规模,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行政中心、宁夏师范学院、体育馆、报业大厦、固原回中等一批行政、公用办公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廉租住房、中医院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10年,启动了新区建设大会战,吸引区内外投资商来新区投资建设,以固原一中迁建、供热管道铺设、民生工程、房地产开发等为重点的五大类25项工程全面启动,概算投资45亿元,年内完成投资近16亿元。
老城改造。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老城区改造,开发建设了新时代购物中心、五指广场、南河滩市场、南宇建材市场等重点商流中心,总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整体考虑、统筹安排,先后建成了憩园广场、地标广场、新时代广场、大原广场等9处集活动、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标志性广场。按照“整旧复旧”的原则,对东门古城墙进行了修复,建成了古城墙遗址公园。集中开发了东海、金城、山城名邸等住宅小区近10个,建筑面积180多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2002年的11.5平方米增加到23.86平方米,基本满足了居住需要。实施清水河治理与景观建设工程,建成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九龙山半岛公园和6座橡胶坝,总蓄水量91.92万立方米,彻底改变了老城区南部边缘地带脏乱差的现象,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住房保障。从2007年开始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主要采取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两种方式。截止2010年底,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3637户2549万元;实物配租安置758户。同时开工建设15.8万平方米农民康居工程,2010年一期开工建设6.6万平方米。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可以解决城市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等的住房难问题。并编制完成了《固原市市区“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和《固原市区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提出了今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建设任务。
城市规划。2010年,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市委、政府研究出台了《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今后五年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等。即,坚持梯次推进,建设宁南山区区域中心城市、四县县城、中心镇三级城镇体系。以原州区中心城市的发展,辐射带动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四县县城和三营镇、沙塘镇等16个中心镇的发展。力争到2015年,市区非农产业初具规模,工业布局相对集中,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健全。通过五年努力,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生态良好、城市化与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新局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固原市城市总体规划是在原固原县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修编的,起点低,档次不高,特色不明显,定位不够准确。控制性详规编制晚,对城市建设缺乏应有的指导作用。规划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规划执法监察不到位。
二是城市道路建设先天不足。路网结构不合理,市区内主干道与次干道、次干道与巷道缺乏有效衔接,“断头路、丁字路”的存在使道路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次干道密度过小,服务半径过大,加之G309、S101过境公路穿城而过,车辆众多,秩序混乱,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现象。
三是老城区大部分道路供排水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区现有供水管道,年久老化,爆裂时有发生。排水管道老化严重,排水不畅,经常出现管网堵塞,造成路面下陷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城市供热管网年久失修。旧管网大部分为地沟敷设,多数未采取保温防腐措施,老化锈蚀严重,跑、冒、滴、漏常有发生,供热损耗大,供热事故隐患较多。
五是城市开发建设投资环境较差。个别企业非法融资现象突出,扰乱了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建筑工地抢、盗现象时有发生,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拆迁成本高。
六是城市建设历年欠账多。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投资力度加大,在取得建设成就的同时,造成建设负债较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建设。
四、对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1、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打造宁南山区区域中心城市。一是加快区域中心城市规划修编。按照50年不落后的原则,聘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方面的领导、专家,对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城市交通道路、给排水等专项规划进行修编。二是实施“大县城”建设。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夯实基础,吸纳人口,增强聚集力,从而使四个县城成为承接区域中心城市产业转移、辐射和带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引擎。三是推进中心镇建设。坚持“一县(区)一年一镇”的原则,每县(区)每年都要抓好1个中心镇的规划建设,捆绑资金,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整体推进。
2、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宁南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功能。一是实行项目带动。高起点,超前性,大手笔,调研、论证、谋划、储备一批“十二五”期间涉及城市公用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商业开发、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快城市建设的大项目,以项目争资金,以资金促发展;二是抓好项目落实。突出抓好城市主次干道道路新、改(扩)建工程,城市供排水管网改造,汽车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以及华祺、民航大酒店等商用开发和住宅小区建设;三是加快新区建设步伐。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等措施,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商业开发,尽快把新区建设成为大型企业后勤基地;四是改造保护老成。进一步总结、借鉴宋家巷改造的模式和经验,将生态移民与城中村改造有机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老城区实施连片开发、成片改造。
3、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区域中心城市保障功能。
根据规划,建设基本满足城市困难群体住房需要,配套解决城市建设征收安置及进城务工移民的住房问题。同时,学习借鉴先进市县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探讨我市保障性住房产权产籍管理办法、廉租住房之外其他保障性住房的融资办法、以及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模式,为促进我市保障性住房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和措施。
4、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壮大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
按照市委、政府确定的“一五五”工程,配合抓好“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宁夏南部黄土丘陵生态农业示范区”、101省道改道、服装城、汽车城、物流园区等为主的工业产业发展。结合各县城和集镇实际,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多元化发展,努力打造特色经济支撑,壮大城镇经济实力。以产业发展带动市域发展,增强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经济实力,努力实现市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38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