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中国CPI指数连创新高,这与疯涨的农产品价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旨在探讨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 政策 监管 预防
  
  (一)我国农产品上涨的过程回顾
  中国农产品上涨首先是受国际农产品期货上涨影响,由于特大干旱导致小麦大幅减产,俄罗斯于2010年8月5日宣布谷物出口禁令。作为全球小麦出口大国,俄罗斯的禁令立即在国际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当日以涨停价报收,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高,接着棉花接过了上涨的大旗,2010年9月27日,代表国内棉价水平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328级)达到22032元/吨,创下10年来的新高。期货市场上,在 2010年11月3日,郑州棉花期货近月合约价格突破3万元大关。短短三个月时间,棉花价格连连刷新十年来的最高纪录,最终完成了翻番的“壮举”。紧接着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广西、云南等食糖主产区糖产量受到了影响,白糖价格也因此一路攀升。在下半年大宗农产品的牛市中,糖价又上演一波“糖高宗”的行情。
  紧跟这股势头,在现货市场上部分农产品的涨势更加疯狂。首先引领涨价之风的当属原本不起眼的大蒜,由2009年的两三元一斤疯涨至9元/斤,部分城市甚至卖到了13元/斤,跟着价格翻跟头的还有绿豆,从去年同期的4元一斤飙升至12元一斤。此外,辣椒价格也在持续上涨,浙江、甘肃等地青椒的价格较之去年同期普遍上涨了1-3倍,山东、四川等地干辣椒产地市场价格暴涨,广州市场上干辣椒的批发价最贵卖到42元/公斤。人们形象地调侃为“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在这波农产品价格的疯涨下,2010年10月份,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5.1%,创下25个月来新高,其中在涨价构成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涨幅“贡献”了74%。
  在21世纪的头十年里,中国实际上经历了三次较明显的物价上涨。分别是2004年,2007年,2010年。但这次涨价的特点跟2004、2007涨价的原因和品种都有所区别。2004年价格上涨是由于粮食减产,当时的CPI达到了3.9%,2007年是猪肉价格短缺引起的。而这轮以农产品涨价为主带动的价格上涨,表面上是因为严重自然灾害引发的市场供求关系失衡,而从深层次的宏观角度来看,更与当下宽松的货币环境,农产品市场自身的制度缺陷,人为监管不当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政策
  农产品价格暴涨,不仅加大了民众的生活成本,影响了经济的正常秩序,还加剧了通胀的风险。因此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应对这个问题时,较发达国家更为复杂。因为除了要采取行动作用在政策的传导机制上,还必须花费精力放在市场体制的完善和改革上,着眼当下,立足长远,建立起动态的价格预警机制,才能防止极端情况对市场的扰动。总体而言,为应对农产品价格暴涨,应在货币政策,市场制度,人为监管三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具体如下:
  一、 货币层面
  灵活地运用各种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规模,调整存货利率来平抑通胀,收缩流动性。既要做到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又要体现央行对抗通胀的决心,从而引导和稳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减弱物价水平的波动性;实行更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来应对外部价格冲击。当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时,这些上游产品价格会快速传导到中下游产品,而采取更有弹性的汇率政策,可以第一时间减弱外部上游产品对本国产品的价格传导效应,为抑制通胀赢得时间。
  二、农产品市场体制方面
  1、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推动主产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销商直接对接,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发挥大型市场和经销商的作用,密切产销对接,推动落实绿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建立从产地到零售终端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实行 “农超对接”,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2、加大政府的补贴力度。近几年粮食生产成本已由物质成本为主,逐渐向由人工、土地、物质与服务费用等因素共同驱动转变。2007年至2009年,与粮食有关的人工、土地、物质与服务费用年均分别增加11.3%、29.2%和15%。而目前包括柴油、化肥、农药、农机等在内的投入品可以通过补贴来控制农业和农民的支付成本,但人力成本的上升却暂无补贴的方式来解决。对此,政府而继续加大补贴力度,并把补贴范围扩大,采取适当措施补贴人力成本。
  3、加大对农产品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发布,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成本付出。长期以来,许多农民由于缺乏对信息的收集和甄别能力,致使农民的种植行为具有极大的盲目性,他们只能根据上一年度的价格来决定当年的种植行为。这就使得相关产品生产和价格波动具有了蛛网效应的特点,当年价格好,下一年度大家一哄而上,当年市场价格不行,下年大家又一哄而散。而信息的不对称则为炒家炒作农产品埋下了隐患。因此必须由政府特定部门定期并及时地发布权威市场信息,尤其要发布具有前瞻性和预警性的信息。同时必须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这一渠道及时向农户和市场反映价格及需求变动情况,有效抑制农产品价格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走势,增加农产品价格信息的透明度。
  三、人为监管方面
  1、农产品价格飙升也反映出人为监管的缺失,因而要大力加强对农产品价格信息的动态监管,根据历史数据建立农产品的正常波动范围,并对近十年的相关农产品价格暴涨的案例作好备案,深入地研究其内在规律,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起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一旦农产品价格出现持续性异常时,应迅速地启动应警方案,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和领导,合力处理问题。
  2、要大力地打击市场上囤货居奇的行动。要对农产品市场现货信息做及时,按时的统计,并在基层设立农产品信息观察员,一旦发现有人大肆收集相关农产品并导致现货数量剧减时,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对炒作农产品价格,破坏经济秩序的炒家给予严厉处罚。
  四、预防方面
  要预防和制止游资对农产品的炒作,一方面是完善和健全农产品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给游资提供稳定的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的局面。游荡在社会上的大量的民间资金,它们的资本增值欲望强烈,如果缺乏足够的投资渠道,就会像打游击一样四处寻找机会,并且一旦发现有机可趁时,则会一哄而上,而当高位套现后,则又迅速撒离,长期如此,必将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合理引导资本,让游资发挥发挥蓄池作用。例如可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
   回顾这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实乃错综复杂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作为监管部门,不仅要对造成我国农产品上涨的外因作深刻的理解和剖析,还要深入地研究我国当前农产品市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特别要认识到当前农产品市场存在的缺陷和认为监管方面的不足。只有在充分分析了导致这些以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从货币政策、市场机制、人为监管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也只有立足长远,对症下药,我们才能迅速地抑制农产品的暴涨,引导农产品价格的合理回归,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静,付娜.热钱对中国农产品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0).
  [2] 齐超,制度含义及其本质之我见。《税务与经济》,[J] 2009年第3期
  [3]马晓河.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成因分析与走势判断唯实 200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4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