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信贷风险管理日益复杂和国内外银行业监管力度加强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要想获得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并对商业银行完善内部控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述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其基本结构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内部拟定针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对经济活动中的风险进行事前的防范、事中的控制、事后的监督以及纠正经营活动中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以此来实现资产安全、管理有效、最终实现安全与效率的目标。截止2010年底,根据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年报显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数量达到147家;农村商业银行85家;农村合作银行223家;农信社2646家。此外,外资银行在我国境内设立很多支行,行业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商业银行必须要大力拓展业务,提高自身竞争力,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和强化风险管理。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陷
  1.缺乏系统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标准
  2006年12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明确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立与运行方向,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参考标准和经验,各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存在差别,所以在制定内部控制标准和控制程序时就会出现制度不系统、不完整、不适应动态环境的缺陷。主要表现有:①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内容复杂、条条框框多,但并非适应银行运营的内在规律,在操作时容易流于表面。②没有建立严格合理的分级授权制度,授权的深度、广度都远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③新的银行业务飞速发展,内控机制缺乏灵活性、及时性,不能满足业务流程的需要。④会计控制系统简单,会计人员应付每日的业务办理,却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兼职混岗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内控岗位形同虚设。
  2.风险评估方法落后,事前控制不健全
  由于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我国很多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管理主要靠的是人为控制与定性管理方法,例如:在信贷审查过程中,客户信用档案资料不全,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判断借款人资质的指标,主观成分比较多,未能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客观科学方法,这就致使风险管理效率低。同时,专业化人才的缺失也导致了银行不能建立科学的内部评价方法,对风险不能做出准确的识别和分析,更谈不上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3.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执行缺乏力度和深度
  在我国商业银行机构设置上,内部审计部门都是所在行的一个内设机构,实行的是行长领导下的总审计师负责制,但是在人事管理上,总审计师和审计机构负责人都由所在行考察,另外审计人员的工资晋级、福利待遇都由所在行决定,必然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不能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督职能。
  此外,目前银行内部的审计工作还是主要注重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业务操作是否合规合法等方面的审计,缺乏对信贷资产质量、风险责任、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审计,更没有对银行内部管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等作出评价和建议。
  4.没有形成良好的内控文化
  良好的内控文化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制度设计上的缺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内控文化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很多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机构工作人员未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思想上对内控制度重视不够。工作人员则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风险管理是风险部门的事情,或者是领导的事”,这种观念还是比较普遍的。
  三、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议
  1.建立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的内部控制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在内控控制系统的建设中,必须以内部控制为目标,以防范风险,提高效率为核心,自上而下建立一套定量、定性相结合,系统全面的检测各项业务活动的指标体系。不仅要结合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手的发起人委员会(COSO)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具体包括,建立环境建设子系统、目标管理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过程管理子系统、信息与沟通子系统、监督子系统与评价子系统的一套整体的有机系统。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技能、引进金融产品的同时,更要注重研究学习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防范,做到在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时,能够同时研究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2.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体系
  针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长期以来的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的现状,尽快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在完善现有信用评级系统的基础上,借助国内外专业评级公司的技术力量,根据信用风险模型原理,建立适合中国商业银行客户风险特点的现代信用风险模型。要把工作重心从主要控制信贷风险转向全面控制各类业务风险转变,从制度防范风险向程序防范风险、技术防范风险转变,从组织机构和人员上保障风险评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改进内部审计工作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有权获得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信息与管理信息,并对各个部门、岗位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的监督和评价。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应当能够全行系统垂直管理并且具有充分的独立性,另外,各商业银行应当引进具备相应的专业从业资格的审计人员,使内部审计更为专业化,提高内审效率。
  4.深入普及优良的内控文化
  要在各个银行内部强化内部控制理念,保证每项业务都是伴随着对风险的分析。评价、监控、转移、分解等处理方式展开的,通过加强内控管理来提高核心竞争力。全体员工都要有这样一种“内部控制”观念,作为组织行为的共同指导思想,促使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保障层共同构建的风险内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相互制衡左右。员工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坚实的风险防范根基,牢固的思想防线,养成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R].2006-12-8.
  [2]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周航,文霞.商业银行内部控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沈庆(1989―),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0级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6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