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顺利地加入WTO,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我国企业的有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促使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是实行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而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概念来分析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现状;措施
  
  一、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概述
  (一)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或称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系统、公司治理机制,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以及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制度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的特点
  内部控制是指公司董事会、经理层及所有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了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规避经营风险,防止欺诈和舞弊,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总称。
  二、公司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离开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就没有完整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内部控制方面的成功,两者具有内在结构上的对应与一致性。同时与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依赖性一样,公司治理结构同样也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做支撑,公司治理结构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的目标也必然会落空。
  (一)企业内控制度属于公司治理机制的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处于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并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反之,若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无论设计如何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而难有好的效果。从其实质上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属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容存在一定联系。内部控制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公司治理内容中关于生产经营方面的延伸和具体化,内部控制的内容是统一于公司治理的内容的。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目标一致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是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公平分配利益以及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实现所有者、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衡,其侧重点是实现各相关主体责权利的对等。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目标,具体包括兴利与防弊两个方面,但兴利是最主要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所追求的公平和效率目标,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即信息真实、资产安全和效益提高基础上的。
  (三)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产生的基础相同
  从产生的基础上看,两者都是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而产生的。所面临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分权和制衡以实现企业效率的最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作为系统的一种制约机制,其根源是所有者与经营者间、上下级间的代理行为。公司治理结构是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契约,两者在产生上具有同源性,意味着两者在实施时,在方式手段上可以相互借鉴。会计信息系统是实现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董事、经理的选择和考核都建立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无论是大股东还是主要依赖于投票的中小股东,会计信息都是实现其对经营者有效控制的工具。健全的内部控制也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四)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参与主体具有重合性
  现代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资产保护控制、人员素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公司治理中一些内容也属于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参与主体有董事会、经理层及经理层以下各级业务执行部门。其中经理层及以下的执行部门是主要的参与者。公司治理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其中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核心。董事会与经理层既参与公司治理的过程又参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重合性。
  三、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导致职能弱化
  组织结构不完善,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的公司治理现状,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责任权利不明确,缺乏相互制衡、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董事会没有发挥其监督管理的作用。另外,人员业务素质和思想意识还不能满足需要,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一个企业的人事政策与员工素质对整个企业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企业领导的观念相对落后,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完全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流转机制。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科学,权限划分不明确
  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有利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而内部控制系统则有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还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企业的公司制度改造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以后的国有企业,公司总经理往往兼任董事会董事或董事长,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督。另外,公司应有的一些机构设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根本就没有设置,股份公司仅仅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外壳,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过于狭窄
  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健全,会计信息失真尚未得到根治的情况下,把企业信息的真实、完整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符合我国企业现状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竞争除技术因素外,还有管理因素,也可以说管理水平的高低将成为企业能否继续生存的关键。在这种情形下,把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不够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希望通过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行各种决策。
  (四)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理解不深刻,态度上缺乏重视
  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而且需要多设置人员岗位,需要制定大量的规章制度,需要增加办事环节和程序,因而多数企业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营销上;有的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影响办事效率;甚至有的认为搞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人的不信任,容易制造内部矛盾等。整体来看,全国没有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各部门只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针对具体事件制定要求。在内控制度设计上明显存在着各自为政、就事论事的倾向。
  四、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构建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权利和职责的划分反映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同时又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和效果。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这四个法定的机构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这四个机构的有效运行以及在该组织框架下建立满足企业监控所需的职能机构。首先,应该加强中小股东联盟的作用,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应加强中小股东的联盟作用,能有效地遏制一股独大的现象。其次,改革独立董事制度,设立财务总监。最后,明确监事会的作用,加强出资人的财务监督。在现代企业制度的两权分离的公司中,股东脱离公司生产经营,其对公司的财务监督是授权监事会,由监事会监督董事、经理行为得以加强的。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使其具体化
  我国企业经营失败的很多问题都与内部控制的薄弱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以及违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企业的目标进行,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存在。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企业的各项行动始终朝着企业的目标前进。控制系统越是完善,管理者实现组织的目标就越是容易。作为一种内部行为,加强内部控制的原动力来源于企业自身。只有找到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原动力,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加强内部控制。
  (三)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
  现代内部审计活动实际上是管理的延伸,内部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企业管理层想做而未能做的事情。他们的使命已不再局限于检查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差错,而是通过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管理的漏涧,提出切实可行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促进管理层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在当今这个以风险投资和知识资本为主导的社会里,企业遇到的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高利率,是不可分散的:经营风险如市场销售、生产成本、生产技术、外部环境变化等;财务风险是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及时发现这些风险并采取科学的措施予以管理,做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内部审计人员有能力和条件参与评估企业存在的风险。为此,内部审计人员应树立风险意识,并通过内部审计防范可分散风险。
  五、结论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牢的基本要素。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当局为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程序,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密不可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控制度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所阐述的观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数据支持和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万红星.财务报告内部控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刘明辉.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9(8).
  [3]田海峰.公司治理环境与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财会月刊,2006(1).
  [4]李凤鸣.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7.
  
  作者简介:王晓云(1980―),女,辽宁大连人,硕士,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6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