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与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介绍在岸金融服务外包的定义和实质,分析我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在岸金融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和优势,进而探讨我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在政策支持、市场引导和企业培育人才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最后提出我国发展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在岸金融服务外包;离岸服务外包;机遇与优势;人才瓶颈
  
  一、金融服务外包概述
  1、金融服务外包的定义及分类
  2005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监管指引性文件《金融服务外包》中,对金融外包作了以下定义:“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商(金融公司集团内部的附属实体或金融公司集团外部的实体)来实施原来由自身进行的业务活动。”
  根据业务内容,金融服务外包可以分为三类:(1)信息技术外包(ITO),如软件开发等;(2)业务流程外包(BPO),如票据影像处理等;(3)知识处理外包(KPO),如数据信息分析等。根据地理分布状况,金融服务外包分为:(1)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又可称为境内金融服务外包);(2)离岸金融服务外包。
  2、金融服务外包的实质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国际金融企业呈现出前后台业务加速分离的趋势。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的实质是金融企业把非核心的金融后台业务外包给专业的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公司,使自己专注于本企业的核心业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运营流程,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中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现状
  (一)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庞大
  1、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我国拥有庞大的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近年来伴随着中国金融体系改革获得成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银行实力迅速增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使得我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达到450~500亿。
  2、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迅速
  我国境内服务外包企业加速发展扩张,涌现一大批如:恒生电子、东南融通、南天信息、先进数通等金融服务外包公司。
  (二)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人员规模变化看,呈现出快速扩张的局面。如西安的炎兴科技,3年时间人员增至1000人;华拓数码,7年时间人员扩充到近1000人,未来两年将增至2000人,未来5年将增至5000人;华道数据,10年时间人员快速扩张到2500人,2010年将增加到1万人;软通动力,7年时间增至4500余人;神州数码,不到10年时间,员工达到近万人。
  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营业收入变化看,大部分以金融服务外包为主业的外包公司,年均增速都在100%左右,而印度软件外包企业年均增速为30%左右。
  从我国大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分支机构数量和地域分布变化看,虽然设立时间普遍不到10年,但网点铺设速度很快,不仅在国内重点城市广泛布点,而且在发包方最集中的欧美和日韩等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如软通动力、华拓数码、东南融通、文思创新等,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设有跨国分支机构。
  (三)中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但是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却无法与之相匹配,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还停留在金融企业主要将IT业务外包的初级阶段。同比世界其他国家,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在金融服务外包上仍然处于较弱地位。
  1、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
  一是金融服务外包监管等配套政策出台时间较短,尚不完善。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IT外包,但直至2004年,中国银监会才陆续出台了一些与银行业务外包有关的规定,保险业尚未出台与保险业服务外包有关的监管规定或指引。
  二是包括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在内的整个服务外包企业规模较小。发展至今,我国本土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实力仍然较弱,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发展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全球市场份额来看,在金融离岸外包服务方面,印度独揽全球80%的金融离岸外包业务,我国占比很低。
  三是服务外包企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一般地,可将外包企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为发包方提供较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等为竞争力;第二阶段是以流程建设和行业经验为竞争力,能够告诉客户新的知识,帮助寻找新的方法,现在只有少数几家中国服务外包公司具备这一能力;第三阶段是以知识产权(IP)为竞争力,这是服务外包企业的最高境界,这类企业需要有极强的行业背景,具备提供咨询服务的能力,实际是某个垂直行业的标准制定者。三个阶段越往上端,附加价值越高,竞争实力越强。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目前大多数中国服务外包公司仍处在第一阶段。
  2、我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企业外包观念滞后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金融企业大多是国有背景,多数企业喜欢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方式发展,因而配置了大量的辅助机构,将所有相关或无关的事务自行处理,将业务的全流程自行控制。但是企业采用这种方式发展与现代化的大分工相矛盾,难以发展自身的优势产业。
  3、本土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行业利润率较低
  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单一,高端业务发展不够,导致整体利润偏低。当前,我国外包服务市场较为分散,进入壁垒较低,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顺利进入这一市场,加剧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行业整体利润率偏低。以较具代表性的软件外包业为例,我国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利润率平均只有10%左右,而印度软件外包企业的利润率则高达40%左右;我国外包企业年人均创造的收入只有1-2万美元,而印度外包企业则能达到5万美元。
  4、国内在岸金融外包服务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本土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产业组织和管理较不成熟,专业资质普遍较低。在中国排名前30的软件公司中,仅有20%的企业获得了CMM4或CMM5级认证,国际领先软件外包企业的这一比例高达80%以上。
  5、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匮乏,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亟须优化
  随着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纵深发展瓶颈。这一问题在我国服务外包较为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北京、大连、深圳等地更为突出。与此同时,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在海内外广为招聘等传统方式仍是我国补充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主要手段,我国政府、外包企业和高校还缺乏“治本”措施,尚未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缺乏政府与行业协会外包人才长期有效的培养规划与计划,不利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面临重要机遇与优势
  (一)经济优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金融业发展在国际上属于先进水平,拥有3家政策性银行,近2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及110家城市商业银行。同时存在100多家证券公司及上百家各类保险机构。在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中我国有8家金融机构入围。它们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保、平安保险和中国交通银行。如此众多的、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如果积极将业务进行外包,那在岸外包业务量之巨将不可想象。

  (二)政策及市场优势。国务院2010年出台了69号文,当中有一个明显的信号,要积极的培育在岸服务外包市场。已有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的后台基地设立在中国,外资银行本土金融系统服务要求增长。加上我国本土的各大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企业在外包观念上的不断增强,形成庞大的潜在市场。
  (三)人才优势及其他机遇。我国金融业和高科技行业发展很快,集聚了大量IT、软件和金融专业人才。随着EMV(金融卡芯片化:磁条卡向芯片卡迁移)迁移,带来的服务外包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新一代核心体系建设和业务流程再造,也推动金融外包服务深化发展。
  四、中国在岸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策略
  (一)发展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支持
  1、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业务外包,提高金融企业竞争力
  我国想成为金融服务外包大国,首先要鼓励金融企业不断扩大和拓展自身的外包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发包方的政策设计,应该考虑到银行业对接包方资质的担忧,但银行将金融后台分离之后,应避免重复征税,建议设计政策时考虑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国家层面的鼓励与金融机构和企业层面的积极响应将大力促进我国金融外包服务的发展。
  在重点考虑银行系统后台服务外包的同时还应该考虑保险、证券、基金等。我国金融系统的不均衡发展,例如银行资产大概占有全国金融系统资产的90%,而证券、保险、基金等所占比重不大;相对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美国金融业的银行只占30%左右。因此,当有关银行外包后台设计完成以后,应该考虑保险、证券、基金等的后台业务外包。
  2、加大对我国本土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支持和培育
  大力发展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大力培养本地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通过示范效应、产业集群建立高素质的金融服务基地。将发展在岸外包与离岸外包提到同等重视高度,享受同样的支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六部委于2009年9月联合发文《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对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信贷、融资及外汇方面的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可享受信贷创新、境内外上市、简化外汇收支审核等政策便利。
  对接包方的政策设计,特别是完完全全的在岸外包,因为它没有政策,我们建议当银行后台外包给企业做的时候,可以采取渐进的办法做外包业务,建议所得税逐渐下降,营业税可以考虑全免,培训费从没有上升到与离岸外包相同的标准。
  (二)建立功能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外包基地
  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北京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在20个试点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加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1、进一步建立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中心城市金融服务基地,主要以高端咨询和研究为主,更多的是作为国内外包产业的战略发展中心。
  2、以大连、深圳等具有地缘优势的城市,建立国际地缘优势的外包业务中心。比如大连与日本的联系、深圳紧邻香港等。这类城市将发展为国内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业务中心,可以成为相应市场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主要承接者。
  3、以成都、西安、武汉、济南、合肥等城市,因为在人力资本及物业成本等方面具有相对的成本优势,可以通过细分市场,体现竞争力;同时,以二线城市的角色呈现在国内外包产业中。
  (三)重视培育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培育和市场引导
  我国想成为金融外包服务强国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国际离岸业务中占据鳌头,应该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服务外包格局。在这一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国内金融机构业务外包、提高效率,其次我国的金融外包服务企业要积极吸纳本国金融机构的业务,在承揽本国业务的同时再争取吸引国际离岸业务。只有准确把握形势、充分分析国情,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金融业、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国新,高长春.金融服务外包研究综述[J].国际商务研究,2009(5).
  [2]张秋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及其风险监管[J].浙江金融,2008(10).
  [3]王江,齐晓玲.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竞争力分析[J].中国市场,2010(18).
  
  作者简介:宫冠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院长,工程师,成都市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认定专家组成员,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软件与金融服务外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