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内讧的背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岩
江上舟辞世,中芯国际立即上演起了权力争夺的大戏。表面上看,形势复杂,各方势力参战其间,但其结局如何,明眼人一看便知。
6月27日,国内规模最大半导体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公司董事长江上舟突然辞世。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浮出水面――谁将继江上舟之后执掌中芯国际?
如果不出意外,新的掌舵人将从这三人中产生:总裁兼CEO王宁国、COO杨士宁、江上舟生前力荐增选为董事的张文义。
戏剧性的是,原为中芯国际总裁、CEO、执行董事的王宁国,在6月29日中芯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意外地被股东之一的大唐电力踢出了董事会。
作为中芯国际目前最大的股东,大唐电信2008年以“战略投资人”身份进入。对于其进入的目的,外界普遍的认为是大唐想藉此提高自己在央企中的地位。但随后发生的实际情况却是,进入之后的大唐与中芯国际管理层在其发展方向上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大唐旗下有实体业务,想扭转中芯国际的代工模式),此次拿原CEO开刀,可能就是资本意志的体现。
然而,事件的真相远非如此简单。
7月2日,在中芯国际紧急董事会上,成功上位,成为江上舟继任者的,是江上舟生前力荐的张文义,而非大唐电力力挺的杨士宁。
张文义,曾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并曾先后担任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厂长、彩虹集团董事长、上海华虹集团董事长等职务。
这是一份很简单的履历。但当我们追溯起中芯国际与江上舟的渊源时,却发现其中另有玄妙。
2000年,张汝京到上海投资中芯国际,正是江上舟力邀的结果,当时的江正在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市工业局党委任职。2006年,江接替邓朴方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同年,被张汝京邀入中芯国际董事会。
2009年底,台积电在与中芯国际的官司中,以和解协议的方式获得其股份。此举被外界评论为一箭多雕:既可因此为逐鹿内地市场铺路,亦可应对三星等国际巨头的步步紧逼,同时,还顺带着完成了逼迫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离职的目的。
张汝京的离去,使中芯国际内部台湾和大陆员工的矛盾一下子激烈起来。暗流汹涌之下,必须一个强力人物镇场。
寻求有强大政府背景者加入,这种被称为“狡诈”的智慧,中国商人历来有之。对企业而言,此一背景除了可以获得一定的政府支持之外,亦能起到镇住各方诸侯,协调好多方利益之效。张汝京选择江上舟,其政府背景或许正是其考虑因素之一。
在面临同样局面时,江上舟力推同样具有深厚政府背景的张文义进入董事会,亦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
发展芯片产业一直是中国政府的梦想,目前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中,美、日、韩等国及中国台湾等企业占有绝对优势,2005年,张汝京就曾因为“违背台湾的禁令,通过在内地开设芯片制造工厂而帮助内地快速发展半导体产业”几乎获罪。因此,中芯在内地的发展,受到了各级政府的极大重视和鼓励,在上海总部之外,成都成芯、武汉新芯项目均成为当地政府高科技战略规划中的宠儿。
然而风水轮流转,进入2010年,往日激情飞扬的半导体热情已渐渐冷却,曾经的“一号产业”已成明日黄花,当初众多高举芯片产业旗帜的城市均热情不再,悄然转向。与芯片设计企业可以“小作坊经营”不同,芯片制造是高投入慢回报高风险行业,投建一条生产线,动辄需要数十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至少需要1年到1年半,而且失败率极高。如果缺乏国家保护,芯片制造已成为一个极其危险的行业。
再结合今天中国国进民退的大格局,中芯国际的微妙权力变局,其实只是一场企业长远战略下并不意外的结果。
编 辑 胡 茜
E-mail:mengdanhu@gmail.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9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