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性知识视角的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素薇
[摘 要]本文以隐性知识视角来审视河北省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并从隐性知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入手,来分析隐性知识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基于隐性知识提出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隐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187-01
1 隐性知识理论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隐性知识理论首次出现在英国科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的《个人知识》 一书中,他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一种叫显性知识,即一切由有形媒体所携有的知识,它的典型特征是能够用文字和数字来表达;一种叫隐性知识,即深植于个体及其心智模式、难以编码及沟通的知识,属技巧性、由情景限定、个人独自体验但“知而不能言者众”的知识,具有高度个人化、难以规范化的特点。其名言 “我们知道的比能说出来的多(We can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 成为隐性知识研究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不少学者们开始关注隐性知识理论,也曾给隐性知识多种解释。但归结起来,隐性知识就是高度个人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意义,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的知识。它本质上就是一种理解力,一种领会。
鉴于以上认识,创业教育隐性知识理论就可以认为是,高度个体化、不易言传和模仿,并深植于个人的行动与经验(更多的是靠创业实践取得的经验和感悟)之中,难以与他人分享的创业能力。通常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组织文化、风俗等形式存在,而难以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表达清楚的非正式又不规范的知识。
基于隐性知识理论,笔者对河北省5所地方院校和3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就大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的获取途径做了调查,事实证明:以隐性知识传授的创业能力形成方式获得了大学生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高度认同;以显性知识为主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
2 河北省地方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在2002年教育部在我国9所本科院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的影响下,河北省的创业教育也逐步发展起来,并取得了相当成效。如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多种形式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举办,大学生自主创业培训系统的启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的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设置(某些高校),产业孵化园的建立(某些高校)等。在现有的成绩中,河北省的地方院校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河北省的地方性院校由于自身特点,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处于起步阶段。从理论教学角度看,该课程真正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生涯发展课中脱离出来,自成体系,也是近两年的事情(有的个别院校,还是融在就业指导课中,没有自成体系)。在知识的传授上,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以文字、资料、图片等表达方式,对学生进行了显性知识的传授。从实践教学角度看,很多院校建有自己的学生实习基地,但学生的就业实习并未真正落到实处;有的院校已经有了产业孵化园的构想,但未真正为此行动起来;甚至有的院校直接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但由于基金数量有限,反而加大了基金会下行的难度。因而,具体到实践教学上,在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的,还是外请企业家或是创业指导专家的讲座,和创业大赛的举办。因此,地方院校创业教育的产物――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严重脱节,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创业意识依然淡薄,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者很少,即便有,也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且创业成功率低。
3 基于隐性知识视角的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方案的探索
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教给他们捕鱼的方法,因此,基于河北省地方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想让创业教育发挥它的实效,就要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注意隐性知识传授的方式方法,逐步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让创业教育真正可以落到实处。
3.1 实践体系深层化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要想凸显它的实效性,就要使实践导向的教学观念深入人心,上至校园领导,下至老师和学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加强实践基地的教学,增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创业氛围。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交流与合作(比如: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实行双导师制;尽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顶岗实习;动员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强化社会多方参与,并使之经常化,让创业者精神、素质和能力在潜移默化间渗透到整个校园。
3.2 评价体系动态化
河北省的地方院校可以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院校自身特点,本着科学性、激励性、指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培养发展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从组织领导、师资队伍、教学环境建设和社会声誉等方面,制定加入各实践环节在内的动态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并使之量化。希望通过动态的教学评估体系,学校能真正的将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同时也希望学校在动态教学评估体系的激励下,能够让创业教育的隐性知识体系在接受创业教育的主体身上产生深刻影响。
3.3 保障体系健康化
笔者认为,应该从组织机构的设立、课程体系的开发、专职师资的培养、教学设施的完善等方面着手构建我省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尤其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设施的补充与完善。比如,河北省的地方院校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建立包括企业家、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知识产权代理人、技术交易经纪人等在内的创业导师体系,紧密结合专业创业特点,给予专业性的指导。应该在学校现有的基础上,充实办学资金,补充完善各专业实践教学所应用的相关器材设施。
3.4 监督体系的完备化
针对河北省地方院校现有教学监督体系单一化的特点,即河北省地方院校中,现在教学上行使监督职能的,基本都是学校的教学督导系统。其特点:人员配备单一,基本都是教书匠;职责重点放在以显性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环节上。笔者在借鉴其他院校经验基础上,从组织机构与监督职能完善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笔者认为,为了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河北省地方院校的教学监督体系在人员配备中应加入包括企业家、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知识产权代理人、技术交易经纪人等社会精英;在监督职能重点上,由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转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参考文献:
杨永超.隐性知识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
[基金项目]2011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编号:SZ2011389。
[作者简介]张素薇,女,(1979―)衡水学院管理学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8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