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集约化影响因素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 健
摘要:文章提出了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发展的概念,并重点对影响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发展的政府干预、经济效益、社会舆论和公众认知以及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自身发展需要等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集约化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 A
一、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集约化:
所谓集约化是指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使单位资源产生最大效益的方式,它以提高效益为目的,高度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重视科学管理,重视提高竞争力,以效率的提高支撑规模扩大的方式。
将集约化理论应用于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内外目前还没有先例。笔者全面考虑集约化的内涵,结合可持续发展等相关要求,提出以下的定义:以水资源充分综合利用为基本原则,以实现五种运输方式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特别是环境资源为导向,以强化管理、推进科技进步为主要措施,在实现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运输量的基础上,力求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资源节约效益和人文效益等多目标效益的最大化。其内涵包括: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结构的合理化、布局的科学化,水运基础设施产出的高效化、利用的充分化、质量的优良化以及功能的综合化。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的目标可以概括地表述为:在时代的先决条件下,以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或者描述为取得最大的效益而使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这一目标包括以下子目标:
(1)经济效益目标。即以有限的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需要的运输产品和提供人民需要的各种服务。
(2)社会效益目标。即水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考虑其产品和服务如何与社会需求最好地适应。经济效益相等,优先考虑社会效益大的项目;经济效益不等,则权衡社会效益的显著程度;对直接经济效益不显著的项目,要使用社会效益指标与经济效益指标换算的模型,进行认真的权衡,充分考虑社会效益的特殊价值。
(3)自然资源的节约使用与保护目标。如果考虑自然资源的投入成本,一些社会经济效益很好的水运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成为负效益项目。
(4)人文效益目标。要使人在使用水运基础设施的过程中能感到最大的舒适、便捷,避免对使用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充分考虑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对给人文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项目,如可能造成古建筑、文物景观影响甚至直接受损的项目,要在综合效益体系中折算其负效益。
二、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集约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政府的干预是影响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集约化的决定性因素
作为准公共产品水运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具有隐藏性和外部性,无法象其他的基础设施如电力、公路一样以市场化的方式吸引资源,自主实现集约化发展。而政府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在市场机制的调节机能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从维护最大的公共福利的角度出发,去完成调控资源的任务。
政府干预将对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集约化形成的具体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人、财、物等重要必需资源。水运基础设施依靠自身的机能吸引资源倾斜的能力极其微弱,因而政府必须从水运发展对社会公共福利的重要意义出发,努力调控实现人、财、物力资源向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事实上,国际上的水运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其水运基础设施的发展主要都依靠的是政府调动的资源。没有政府的调动,集约化的“集”根本就无法实现。
(2)对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的政策性规范。一是促进性政策,即在“集”方面的推进,包括在规划、税收、征地拆迁等诸方面对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支持性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在“约”方面的规范性限定政策,这一方面的政策相对第一方面的政策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如果仅仅从经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本位出发,从其建设主体到参与的各方对综合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部分的目标可以说是毫无兴趣,而这又恰恰是集约化的重要目标,要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唯一有效的手段只能是政府的政策。
(3)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管理方式。在同样的资源和政策条件下,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管理水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对集约化的成效影响极大。如条块结合的管理方式、多部门审批的方式、专家决策的方式等不同的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在那一个环节上对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进行调控管理,由于各利益主体的出发点和动因不同,其最终产生的结果和优劣程度也不同,因此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集约化的成效。
2.经济效益因素的影响作用仍然十分强烈
(1)经济效益仍然是水运基础设施发展的先决条件。无论如何强调水运基础设施巨大的社会效益,如果无法拿出有说服力的经济效益成果,那么大多数人都不会支持发展水运基础设施。每一个水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都可以为一定的社会团体乃至社会全体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如通过量的增加、运输成本的减少等等,尽管这种效益可能是隐性或外溢的。
(2)节约的需求始终影响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集约化发展,特别是在水运基础设施无法靠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发展的情况下,节约理念便常常成为悬于其发展之上的一把控制之剑。但如过分扩张这种节约要求,则可能形成反制,直接影响“集”的效果并最终成为集约化的巨大障碍。
(3)不同利益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进程,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利益驱动体系。其实,仅仅在政府内部层面,对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就存在着大小不同、方向各异的推动和限制力,其原因是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职权大小、自身利益的取向各不相同。再加上可能对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方向产生影响的社会各个层面,这一完整的体系中各方矢量力的介入所形成的合力才是这一体系最终的力。深入研究这些力量对集约化发展的有利性和不利性,并对这些力量进行顺应集约化方向的必要梳理、调控,是政策影响的重要任务。
3.社会舆论及公众认知的作用日益增强
以往,对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关注的人群仅限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者和水运从业人员。但随着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社会舆论和公众认知对水运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发展的影响度也不断提高。
(1)民生需求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引导下成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水运从业者的需求正逐步成为水运基础设施首先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政府必须对社会公众服务需求予以最大限度满足的大趋势下,水运从业者的需求和感受成为以人为本政策理念的首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同时,社会公众共享水资源的权利日益受到尊重,也使社会舆论从不同方向影响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方面。如降低噪音污染的要求、美化河岸的要求从居民而非从水运从业者或管理者的角度被提出,为水运集约化的发展丰富了新的重要内涵。
(2)社会舆论监督客观上对集约化的发展有利。水运基础设施的发展在很多时候是由社会舆论发动而起的,很多推动政府进行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动议是由社会公众通过舆论途径包括新闻媒体的呼吁或者人大政协的建议提案率先发出的。
4.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影响水运基础设施集约化的关键性因素
毫无疑问,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自身的需要作为内因,很自然地成为影响水运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
(1)航道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集约化的要求。水运基础设施及其在相关领域所达到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水运基础设施的集约化所必须达到的标准。如在标准化船型执行的较好的区域,其船闸必须依据标准船型来建设。在大型船舶为主的航道上,护岸的建设对船舶撞击力的要求就必须提升,等等。
(2)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集约化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标准随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提升。
(3)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的首要主体是水运基础设施,因此在综合利用水运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进程中,必须首先突出水运基础设施这一首要主体,否则以其他因素干扰和影响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主体,将使最终的集约化因为偏离主轴而变得毫无疑义。因此,本体的集约化要求是第一位的要求。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秦远建,李必强.产业集约化及我国产业实现集约化的途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0-543.
[2]杨思民,董庆华.集约化管理模式在施工企业中的运用[J].公路,2006,(3):225-227.
[3]刘宪,何自力.经济集约化增长的一般均衡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2):49-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3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