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乡统筹对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变化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宗碧
摘要:重庆被定位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三峡库区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的人才需求方向和需求量都随之改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峡库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库区乃至重庆及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日显突出,库区职业教育培养应与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改革相结合而采取多种新型培养形式。
关键词:城乡统筹;人才需求;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一、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对库区及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
2007年6月,国家正式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是统筹城乡发展,三峡库区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肩负起重大的历史使命。在重庆“一圈两翼” 的规划中,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被确定为三峡库区,库区在承受重大的淹没损失和完成百万移民搬迁任务的同时,还要加快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完成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以实现重庆统筹城乡的整体发展。而库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和科技进步,人才的簇集和科技的发展根基在于教育。重庆市将库区职教基地建立在万州,这一基地的建立已成为库区职业教育的推动力量,并已形成规模化和系统化。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不仅仅给本地带来上亿的消费资金,同时带动了库区餐饮、交通运输、文教用品、印刷、电子电信、建筑、商贸等多个行业的发展,而且各地新思想观念的汇聚,更凸显其意识形态的影响作用,对库区百姓观念的更新和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影响深远。职业教育对库区的产业效应已日趋明显,在支撑库区产业发展、服务移民安稳致富、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了城市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为库区及周边区县的城乡统筹发展培养了更高层次的兼具理论与实际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
二、城乡统筹发展引领库区未来发展及人才需求方向变化
三峡库区以柑橘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以三峡风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国家确定的库区未来发展规划和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2007年库区人才需求情况已开始发生一定变化。2007年7月27日上午,万州区2007年大中专毕业生双选会在区人才市场隆重举行。此次提供的岗位主要有文秘、计算机、财务、平面设计、经理助理、市场推广等数十类工种岗位,此次双选会用人单位对营销、文秘、教师、技工等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在2007年6月21日《重庆晚报》上公布重庆成试验区需求技术人才:按规划,重庆要发展软件和动漫产业,有关人士预计,未来五年,需要软件外包人才大约4万人左右。其次,重庆大力发展汽车和摩托车产业,今后几年汽车、摩托车研究、设计、制造、维修以及相关的专业营销人才和制造业相关的技工技师缺乏,如数控、机电一体化、机械等操作性很强的专业,需求量将增大。此外,据我市相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后,我市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增长55%,需求总量达到216万人,短缺41万人,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增长46.8%,总量达到31.28万人,短缺4万人;人才短缺率分别为19.1%和14.1%。
据了解,2005年,万州全区企业在岗技工人数仅占企业在岗职工总数的18.5%;其中高技能人才仅占企业技工总数的7.7%。在规模以上国有企业中,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只有1793人,占职工总数的4.2%;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只有140人,占职工总数的0.6%,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技术工人短缺,高技能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
三、库区职业教育新型培养模式
过去几年,教育部连续三次召开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库区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还应结合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结合库区特色、根据“源于企业,服务企业”的宗旨,走适合于库区发展要求的多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第一,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员工的整体职业教育培训。这是专门为企业的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进行岗位素质综合培训的一种培训模式,由专家进行调研、把诊,针对“病因”和目标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全员工定期上课,课程结束后按职业等级标准考核,并重新定级定岗,适合于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因为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流的人才是建设一流企业的基础。企业生产规模快速扩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要求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结构要不断优化,并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才能较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种培训可以将地点安排在企业里,将老师派到企业去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和设施进行现场授课;如果企业与学校较近,也可以确定在学校进行培训。库区的企业,从整体看,就缺乏这种市场竞争力,所以应该有大量企业比较需要采取这种培训方式,以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的素质。
第二,结合发展库区优势特色工业,与企业进行定单式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这是专门为企业培养特定的技术人员而提供的一种培训模式。因对企业特殊的人才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让在校学生与企业、学校三方签署就业协议,学员完成标准课程和企业特殊课程后,经过严格考核,合格者被企业录用,适合于是因扩大再生产急需符合本企业标准的技术人员的企业。根据政府规划要建设好万州盐气化工园区、长寿天然气石油和精细化工基地、涪陵化肥基地,抓好绿色食品、特色农副产品、纺织服装等加工工业的发展建设。而目前这类企业的专业技能型操作人才十分紧缺,这就为库区职业教育提供了培训项目和学生就业的市场前景,学校可以为企业培养化验室检验人员、技术员、食品卫生鉴别员、实验室管理人员等,并与这些企业进行长期合作联系,保持广泛的良好的行业关系,确保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也为库区企业培养持续不断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建立广泛的实训实习基地,为实行差异化管理的企业进行定制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这种差异化管理培训模式,其明显标志是:在素质模型、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来设计确定企业各岗位的素质胜任力标准,然后对从事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的差异性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各类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需求,再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计划性的培训模块。这种培训是根据客户明确的技术培训要求,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针对性强,见效快,适合于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而目前企业新员工主要来自学校毕业的学生。对此,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和学生的需求,在学生毕业前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内进行,以缩短学生就业的适应期。我在参观中国高职教育的旗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时得知:他们坚持以培养“具有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为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根据深圳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第三产业以及一些特殊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来设置专业。在校内外均建有实训实习基地,基地集实践教学、职业素质训导、技能鉴定、师资培养以及研发、生产和新技术应用推广于一体。学校与遍布在深圳各行各业的200多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基地不但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导的重要阵地,还成为学院人才培养与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纽带。比如旅游业将成为库区支柱产业,政府力求构建长江三峡国际生态旅游试验区,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提高长江三峡国际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为企业产品开发和创新而进行“灰领”骨干的职业教育培养。专门针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而提供CAD先进技术解决方案的一种培训模式,以案例为主,挑选在校学生中学习优秀的学生作为培训对象,对他们进行专业性的强化训练。这有利于企业从新产品、新技术的角度出发,量身定做培养“灰领”骨干,从而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广东揭阳学院与广东巨轮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公司培养了更多“灰领”专业人才。对于库区有优势的建材工业和装备制造业需要大量的灰领人才,学校可以与这些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配置教学资源,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分享。对于学校而言,定单教育克服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和高成本,高就业率也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对学生而言,在就读前就明确了就业单位和具体岗位,就读时也可到相应企业顶岗实践,学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就业目标明确。大力培养灰领型职业技能人才,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升库区企业产品开发和科研转化能力,促进库区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推动库区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五,结合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而进行农业技术人员的定单培养。在重庆市政府制定的《统筹城乡重庆两步走总体工作方案》中提出“精心打造职业教育高地。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在于发展特色专业,目的在于提升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而库区城乡统筹发展,将会充分利用三峡库区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等优势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增加移民就业,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将重点发展优质柑橘、草食牲畜、优质粮油、榨菜、中药材、蚕桑、笋竹、甘薯、无公害水产等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区,推动规模化种养殖生产和经营,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以上种种可见,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一线技术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劳动力转移为产业技术人员将是这些产业的首选方式。库区各所职业学校的优势专业和重点不同,所以可以根据产业规划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做到既有生源,又为库区培养人才,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贡献。大量库区移民经职业技术培训后,既能进行就地就业,又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是重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
参考文献
[1]解书睿.年度“双选”盛宴不容错过[N].三峡都市报,2007-07-28.
本文系冉义明主持的“十一・五”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庆三峡库区技术人才需求及培养对策与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号为2006-GJ-1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5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