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升本高校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华林 艾英武

  摘要:课程问题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准省属高校要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加强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应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要树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其次,要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课程目标;第三,要有切合实际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准省属高校;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课程目标;实施途径
  
  一、 新形势对高校教育的要求
  
  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将更加开放,更加现代化,学校要迅速跟上世界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水平,就要建设一个具有创造性的高等教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的培养是统一招生统一分配,教育以是否符合国家计划为要求。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的价值需要在市场中得到检验。因此,教育要考虑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发展的统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才需要有更多的创造性、主动性和适应性,这不仅要求一个人有较高的智力,而且在情感、意志力、合作精神、使命感和责任心等方面有较好的发展。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新升本高校在课程建设上,要特别注重贴近社会,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发展。例如,在第四学年安排学生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在第三学年适当增设专业实习,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去接近社会,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和调整,充分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观念必须在课程设置与安排上得到充分体现。新升本高校专业应与市场紧密联系,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方向,对专业设置做出相应调整,为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企业是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注意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新升本高校毕业生推荐反馈的信息来看,企业需要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基本的经营管理知识,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要学有所长,具备本专业实用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此,新升本高校在课程建设上应注意研究企业需求、研究市场需求、研究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如可以开设电子商务、财务及企业管理实务技术、商务英语、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等与企业紧密相连的课程。根据专业特点还可以开设辅助课程,如法律专业可以开设会计学、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等课程。学科之间还可以相互渗透,如在法律系和经济系开设“法律与经济”、“国际贸易与英语”等课程。
  
  二、 课程创新首先应有先进的教育思想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出人才、出成果,还应出思想。我国高等教育最早是人文教育,后来发展为科技教育( 所谓重理轻文)。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把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紧密地结合起,中国教育正走向成熟。因此要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目标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依靠教育,而教育的具体实施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因此,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建设的依据和出发点。新升本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知行合一、自信刚毅”。因此课程目标上首先应该坚持德才统一。在“德”的方面,不仅要加强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还特别需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当前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明显提高,企业已把职业道德作为评价学生和学校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学生受聘的前提。因此,应该把培养生高尚品德放在重要位置上。“才”是为社会作贡献的基础。从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现实出发,加强学生实用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从单一专业型向专业――管理复合型人才转变。其次,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现代社会特别是企业希望聘用的人才业务熟练、管理内行、忠实肯干,希望聘用的人才既是企业基层部门工作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同时又能为企业全局的经营献计献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是综合性的,要求具体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专多能,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大力开发综合课程、模块课程,减少课程科目,增强课程特色,提高课程应用效率。对于具体的课程计划,应站在时代的高度,精心规划与设计各专业课程的结构,做好“增、减、删、补”工作。“增”就是要增加新开课程,及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吸收到了课程中去,如新开设的广告理论与实务、财务与企业管理技术、品牌管理、直效营销、网络营销等课程;“减”就是要减少陈旧过时的内容和纯学科性的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如将原有的企业管理课程改为管理学课程;“删”就是要删除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不相适应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要求,掌握所需的知识,如删除原有的财经应用文写作,改设中英文应用写作和商务文秘实务;“补”就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要补充实践应用方面的内容,如新开设的广告案例分析训练、推销模拟、会计模拟实验,用友软件操作、国际结算模拟实验、报关实务模拟等课程,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成为活学活用专业理论的社会有用人才。
  
   三、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
  
   新升本高校专业课程大体可分为五大块,即大学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指选课和专业任选课。按照“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的原则,主要在上述模块课程及时间维度上合理构建课程结构。具体的实施途径是:
   从适应人才的多层次要求出发,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面,加强相关课程的建设,主要是要加强数学类课程、外语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经济管理应用性课程和跨专业选修课建设。从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需求对人才的要求来看,课程建设特别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增加:一是要增加外语课程的教学时数,将外语课教学与各经济专业职业要求结合起来,重视提高学生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如开设营销英语、财会英语、外贸英语和第二外语等课程;二是增加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时数,把计算机课教学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突出时代对经济方面人才的要求,如开设网络广告实务、网络营销实务、电子结算实务和无纸贸易等课程;三是要增加有关心理课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所要面临的新问题,如开设心理学、心理咨询讲座等课程。
   从“强化基础,分段培养”出发,在时间维度上合理安排五大模块课程的教学。按照国家教育部对各类专业指定必修课的要求,对专业学生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要做出不同的要求。各专业教学分阶段进行,对一、二年级学生主要根据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开设通修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三则主要开设专业方向课,结合本专业要求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第六学期安排专业实习,依据学生实习情况和他们个人的兴趣在第七学期开设大量的专业选修课供学生选择。第八学期重点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
  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创新能力出发,加大学生科研力度,加强研究性课程的建设。在现有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措施有:启动并加强“研究型教学计划”的实施;组织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学生学术讲座和论文评比活动;加强毕业论文的指导与管理。
   作者单位: 熊华林南昌工程学院
   艾英武江西水利水电学校
  
  参考资料:
  [1]田润华.以教育观念的创新为先导,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3,3:21.
  [2]王旭善等.双师型教师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1.
  [3]李惠成.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有效应对[J].经济师,2006,2: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5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