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河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 倩
摘要:我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之一,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但目前我省农村出现了农产品价格下跌,乡镇企业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加幅度下降等问题。我省的农产品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农业大省大而不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薄弱。目前制约我省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不高;产业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没有价格优势;农产品品牌数量少、规模小,知名度不高;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农业生产劳动者素质不高;政府对农业支持力度不够,行业监督保护体系不完善。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标准化;龙头企业;名牌战略
农产品竞争力是指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取胜获利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一系列生产活动中,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市场营销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上所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和获利的综合能力[1]。
一、制约我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1.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现状
近几年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有了显著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省农产品出口数量、品种明显增加
(2)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3)科技投放力度加大
(4)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但总体来看,横向比较,我省农产品还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真正要成为农业强省,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制约我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1)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不高
河南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许多农产品品质低、成本高、加工程度低,品质、规格和标准达不到国际市场要求,均衡供应能力较差。与此同时,国际“绿色壁垒”正呈现加高的趋势,在日益加高的绿色壁垒面前,我省具有价格优势的农产品面临严峻考验。
目前我省农产品市场存在着低质多、高质少,大路多、特色少,低价多、高附加值少的现象。河南省农产品产值占全国总值的20%以上,但是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份额不到2%[2]。
(2)产业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没有价格优势
我省农业生产千家万户,规模很小、经营分散、效率较低、信息不灵,很难直接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同时,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中介组织落后,农业经营主体缺乏竞争力,体现不出价格优势。目前我省只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3家,亿元以上的131家,10亿元以上的12家,而与我省相邻的山东省却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2家,亿元以上的347家,10亿元以上的22家,高居全国榜首,与之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
(3)农产品品牌数量少、规模小,知名度不高
在省内,大部分的高中档农产品被外省霸占,特别令人痛心的是我们失去了本不应失去的、有着传统特色的农产品市场,如高级面粉、食用油以及其制成品等市场。在省外,河南省的农产品不仅面临着贴着“洋商标”的进口水果的竞争,而且西北几个省也以强大的市场营销攻势,与我们抢市场。所有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强有力的的农产品名牌。
(4)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加工业落后
河南的农业科技含量低,大量出售初级产品,销售的农产品多为原字号,既使加工也是粗加工,转化增值率偏低,成为制约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河南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大多以农产品粗加工为主线,精深加工比重甚低。
二、提升河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对策
1.提高标准化程度,增强农产品质量竞争优势
一是要抓住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二是要以点带面,努力抓好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和推广。制定标准是农业标准化的开始,关键是抓好标准的实施推广。三是要明确职责,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都知道和了解农业标准化,并自觉标准化应用到农业生产上,从而加快科技转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五是积极培育和创造有本区特色的农业名牌产品。
2.坚持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价格竞争优势
河南要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体现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前的重点是抓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特色主导产业的建设。
(1)以发展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好国家和省定的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重点支持龙头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建立原料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开拓国内外市场。二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大目前全省各地广泛采用的合同契约、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形式的推广力度,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
(2)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兴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一定要规范运作。规范运作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因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借鉴国际上关于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以产权为纽带,把合作经济组织真正办成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登记、照章纳税、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二是要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三是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
(3)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主导产业
结合我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发展豫中北部强筋小麦,扩大豫南弱筋小麦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沿黄优质水稻生产。二是加快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三是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
3.实施名牌战略。
农业名牌是指那些农产品质量好、信誉好、经济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较强的经济带动力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发展农业名牌是实施“名牌战略”,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农业支柱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结合我省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建农业品牌意识。二是扩张商标总量,加大培育力度,构筑创建农业品牌载体。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形成规模优势,夯实创建农业品牌基础。
2005年6月,山东省政府为了带动全省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提高全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省农业厅、省质监局联合出台了《山东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对种植业、渔业、畜牧业、林业四大类别的农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进行名牌农产品认定[4]。
4.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科教兴农战略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增加科技、教育投入来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成本,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5.提高农业生产劳动者素质,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
在这方面,黑龙江省的“村村大学生”计划很值得我省借鉴。从2004年起,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启动和实施了“村村大学生计划”。每年招收2500名左右农村高中阶段毕业生进行专科层次定向培养,专门培养农村“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人才。这些农民大学生入学时,与所在县(区)人民政府签订回村协议,实行“村来村去”,学成后回乡效力。到2006年1月,来自各地农村的首批2157名农村大学生完成两年学习,已经回到家乡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黑龙江省还出台相关政策(比如考研的优惠条件、科技启动资金等),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创业,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分期派遣的方式,共有2343名大学毕业生在乡村一线工作[5]。
6.构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1)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一是提高农业财政资金投入比重。二是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三是优化投资结构。对现有的资金、项目进行整合,确保重点农业项目建设,解决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问题。
(2)完善对农民和农业生产补贴体系,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
(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建议政府可对农民购置电脑、购买软件和信息服务实行补贴,来促进农民上网,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手段送信息进村入户。河北省在这方面已先行一步,探索出多种经济实用的信息入户方式:一是电波入户。二是热线电话。三是手机短信。沧州市、衡水市农业局已为移动用户开通传送农业信息短信业务。四是电话上网。值得关注的是河北省藁城市的“三电一厅”模式,即通过电脑、电话、电视和农业科技展厅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该模式已得到农业部认可并拟在适合地区推广。
(4)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体系,防止和化解农业生产风险
在上海,政府对农业保险提供大力财政支持。政府对农业保险提供大约1/3的补贴。例如,养猪保险保费每头3元,农户只用出2元,政府补贴1元;养鱼保险保费每亩30元,政府补贴10元;水稻保险保费每亩8元,政府补贴2元;大棚蔬菜保险保费每亩300――400元,政府补贴100――130元等等[6]。
作者单位:开封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雍哲.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2-23.
[2]范小建.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N].农民日报,2005-06-11.
[3]张桂英.农产品竞争力问题及对策探索[J].农村经济,2005,1:11-12.
[4]吴天锡,陈俊生.实施农业品牌工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M].上海:上海农村经济,2004.210-216.
[5]李晓玲.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选择[J].农业经济,2005,5:11-12.
[6]朱乃芬,祖冬琦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发展农业的核心[J].农业与技术,2005,4: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5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