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生产经营者对物流的需求,有利于生鲜农产品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农户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分析影响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促进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影响因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对策
基金项目: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项目编号:L17AJY013)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3日
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种类繁多、产量丰富,客观上需要有好的物流条件相适应。但是,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和行业管理有待完善、物流主体规模小且实力弱、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等问题。因此,找寻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对推进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对于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基础设施、政府作用、物流主体等因素出发展开的。一是基础设施因素。Steyn等(2015)通过评价低等级公路对番茄运输损害程度的量化分析,把农村道路的建设情况,看作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Lee和Dye(2012)从用户需求对库存的影响角度出发,分析得出为了满足用户对于生鲜农产品的新鲜程度的要求,生鲜农产品冷链技术的应用和设施建设的加强能够很好地降低生鲜农产品的变质率。常丽娜和韩星(2015)通过对比当前全国主要生产省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发现近些年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建设程度不断提高,但果蔬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仍不乐观。麻黎黎(2016)以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瓶颈为背景,提出建设大数据模式下物流信息平台以实现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变革和突破。二是政府作用因素。Janjevic(2014)指出政府管理部門的业务协调、有效监督在生鲜农产品冷藏运输中的作用,运输方式选择需要考虑政策环境影响。Eva和Harald(2006)发现在过去的几年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渔业产品出口到经合组织内的市场上的数量大幅增加,导致消费者对于农业和渔业产品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并进一步从政府角度出发,探索政府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地位和程度。黄福华、卢巧舒等(2018)分析了我国从1949年建国以来政府对于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的规制演进进程,并得出政府的有效规制对于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翟秋阳(2016)从鲜活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监管、农产品物流社会组织培育四个方面阐释了政府在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职能。三是物流主体因素。李耀华(2015)从生态经济视角出发,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企业冷链业务流程、企业自身服务水平、企业自身协调能力、企业环保责任、企业物流发展等6个角度构建农产品物流企业冷链物流效率评价体系,并提出企业应积极建立农产品物流联运机制、完善农产品配送模式,保证农产品物流工业链的完整性。马孟昆(2018)为发现电商背景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从财务、客户服务、信息技术、冷供应链和发展等五个方面能力入手构建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从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已有关于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多侧重研究基础设施、行业管理、物流主体等几个方面,而忽视“生鲜农产品供给和需求”也是影响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辽宁省实际,分析影响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础设施、行业管理、物流主体、生鲜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等因素所包含的内容及现状,以及对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
二、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行业管理、物流主体的发展、生鲜农产品的市场供给和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等因素。
(一)基础设施因素。完善的基础设施能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效率、降低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减少物流成本。同时,基础设施的完善能提高物流活动各环节组织者的协调能力,促进物流主体对先进设备的应用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1、农产品物流集散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物流集散设施主要包括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配送中心等,物流集散设施在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系统中属于重要的功能节点,主要进行生鲜农产品的集散处理、物流信息处理、生鲜农产品运输和控制作业等多个流程。完善的物流集散设施能使物流活动过程中各环节组织者密切合作,利于发挥物流资源的聚集效应,促进物流发展过程中规模经济的产生。根据《2017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2016年全国亿级生鲜农产品交易市场有550家,总交易额为9,041.448亿元。其中,辽宁省22家,总摊位8,175个,年末出租摊位数7,948个,营业面积733,020平方米,总交易额279.943亿元。辽宁省22家大型生鲜农产品市场总交易额仅占全国交易额3%。可以看出,辽宁省生鲜农产品市场建设规模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农产品物流园区作为众多农产品物流经营企业的高度集中地,对物流的集中性、交通的便利性、功能的多样性、系统的协调性、辐射的范围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辽宁省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围绕这两座城市,在靠近交通干线地区,重点推进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发挥其产业聚集效应。通过生鲜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建设,加强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建设,加快生鲜农产品物流业发展。
2、道路交通水平。道路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运输距离、运输便利性、货运量、运输工具的装卸能力、效率及运输事故发生几率等方面。目前辽宁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道路建设情况良好,基本形成以国道、省道为主,县、乡、村道路并存的局面。截至2016年,辽宁省铁路营业里程5,558.9公里,内河航道里程413公里,公路总里程120,613公里。县、乡、村级公路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运输效率,目前辽宁省县、乡、村级公路建设总里程占省内公路总里程的86%。 3、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及农村网络通讯设施建设。辽宁省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及农村网络通讯设施建设,能很好地解决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因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而导致的信息不能充分对接的问题,能减少货运对接过程的中间环节,提高了物流各环节组织者的协作能力,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一是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情况。目前,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信息产业在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和管理等方面取得广泛应用,在网络建设、数据库开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与生鲜农产品物流相关的信息服务商(ASP)发展迅速,中国供销辽宁农产品交易集团网、辽宁农产品信息网、辽宁金农网等网站业务开始覆盖整个辽宁乃至全国。二是农村网络通讯设施建设情况。依托互联网使农户等生产方能及时获取市场需求信息,能减少因市场信息滞后给生产方带来的影响。同时,网络平台的使用使物流运输企业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企业的推广费用,能根据市场需求运输市场急需产品,在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截至2016年末,辽宁省电话用户总量5,317.1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890万户,而农村固定电话用户仅为118.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727.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是固定电话用户的5.3倍。固定电话普及率20.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0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总数为997.2万户,其中各行政村互联网宽带使用比重为100%,但辽宁省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仅达64.6%。尽管辽宁省农村网络建设取得一定水平,但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及服务水平还具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二)行业管理。行业管理的有序推进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规范的发展环境,提高物流主体投资先进设施设备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促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模的扩大。
1、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及行业标准。在国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近年来,遼宁省委省政府立足于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实际,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发布了一些政策性实施意见等。《辽宁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规划(2017-2020年)》指出要通过重点规划、工作细化等方式加强辽宁省农产品加工及聚集区建设,改善辽宁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环境。《辽宁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通过供应链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探索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新模式,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质量与效益。生鲜农产品物流业标准的建立和完善是生鲜农产品物流实现信息化以及冷链物流实现无缝对接的基础。2014年《辽宁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案》的发布对于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业流通体系标准的建立可谓意义重大,该方案从宏观角度出发,确定了辽宁省农产品物流发展要减少农产品物流运输环节,提升物流运输效率,走规模经营的道路。在2017年3月通过的《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中,从农产品产地、经营、生产、收购、储存和运输、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角度对从事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藏、运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相关活动予以规范。
2、生鲜农产品物流整体规划和建设。政府进行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利于生鲜农产品生产及物流的协调发展,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权威性指导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规范化发展。在《辽宁省交通运输建设“十三五”规划》中从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提升物流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和推进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发,为辽宁省今后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提出规划路线。
3、政府相关支持和监管力度。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生鲜农产品生产和运输相关日常活动的管理,建立生鲜农产品销售的安全可追溯体系,使得生鲜农产品在采购、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销售、物流信息处理等环节都能得到监控,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2014年辽宁省政府就食品安全监督发布《关于2014年辽宁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在计划中强调为加强辽宁省食品安全,通过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检验系统、监管系统、全方位网络信息平台,结合国家商务部门对生鲜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在辽宁省内建立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力度。在2017年辽宁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中,将冷链物流建设放在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首位,并将冷链物流保障过程纳入冷链物流安全追溯体系中。
4、农产品物流协会组织建设。农产品物流协会是一种社会性团体,主要由农产品物流企业、与农产品流通联系密切的贮藏企业及加工企业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集贸市场、农产品专卖店及农产品超市等零售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供应企业及各种农产品物流中介服务组织、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新闻单位等组成,是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职责是做好行业发展的中介服务工作。2013年辽宁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该联合会由辽宁省境内物流与采购分销活动的单位以及相关科研和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等自愿组成的全省性社会团体,而且,在辽宁省沈阳、大连、营口、鞍山等城市都建立了当地的物流协会组织,但专业的农产品物流协会组织则发展缓慢,沈阳市在2009年11月成立了农产品物流协会。目前,协会现有会员近百家,涉及冷链物流类、肉类及其制品类、果品蔬菜类、水产海鲜类、粮油及综合市场类、糖酒茶及乳制品类、农药兽药及饲料类、经济合作社组织等八大类企业。协会自成立以来,积极为会员提供行业发展信息及搭建会员内部信息平台等信息服务、推广企业及其产品等宣传服务、行业交流服务及关于行业发展的相关咨询服务、会员间互助帮扶的组织和协调服务,提高了生鲜农产品物流信息流通效率,对促进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物流主体。辽宁省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数量多、结构复杂,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地和销地批发商、超市、个体运销户、农产品经纪人、普通农户、个体摊贩等。分析农产品物流主体因素,主要包括物流主体的人才结构、先进物流技术设备的应用情况以及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等方面。 1、物流主体的人才结构。对于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大型商家、大型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来讲,物流人才结构是其发展的重要战略要素,但目前这些物流运作主体缺少高层次的人才。一些高校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大部分侧重于工业物流发展,对农产品物流运输管理等相关人才培养不足。随着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于农产品物流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导致其间产生巨大的人才缺口;对于一些实力薄弱的小型农产品超市、个体运销户、农产品经纪人、普通农户、个体摊贩等运作主体而言,物流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还是比较欠缺。辽宁省物流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但是整体素质偏差,且从年龄结构来说,年轻从业人员数量偏低。农产品物流人才的缺乏、物流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有限制约着辽宁省生鲜农產品物流的发展。
2、先进物流技术设备的应用。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对于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辽宁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设备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分布不均匀。辽宁省冷链物流设备主要集中于大连、丹东、营口等沿海及省会沈阳等几个城市;二是辽宁省冷链物流设备陈旧,先进设备应用不足;三是生鲜农产品的冷藏运输车辆较少;四是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各环节冷链设备应用程度不同,冷链物流衔接性较差,物流效率较低。此外,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处于更新换代过程中,可以看出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先进设备的应用情况还有待改善。
3、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蚀、不易保存等特性,因此对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具有依赖性,对比发达省份,辽宁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而且辽宁省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地,省内其他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更少。辽宁省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专门从事农产品物流运输的企业也不多。同时,由于生鲜农产品物流对于第三方物流要求极高,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达到运输需求者要求,因而大部分运输需求者为减少风险而选择自己运输,导致辽宁省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受到阻碍。
(四)生鲜农产品市场供给和需求
1、生鲜农产品市场供给。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总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规模,因为农业经营者生产的生鲜农产品只有少部分用来满足家庭生活需要,绝大部分会流向市场,进而产生物流需求。辽宁省是农业生产大省,自然环境优越、农产品资源丰富、生鲜农产品种类齐全,且生产总量巨大,因此市场供给量大对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2016年辽宁省各市的生鲜农产品生产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辽宁南部和辽西走廊在水果生产上有很大的优势,辽东半岛的沿海区域在渔业的养殖上有着优越条件。另外,相对于其他生鲜农产品生产来说,辽宁省蔬菜产量巨大。蔬菜生长周期较短,加工附加值较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应,而随着政府与社会资金、先进物流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使得辽宁省蔬菜生产产量稳步增长。其中沈阳、锦州、朝阳是辽宁省重要的蔬菜产地,其中蔬菜产量占全省生产总量的46%。(表1)
2、生鲜农产品适度规模生产经营。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下,为保证每户获得的土地在数量、质量和耕种便利性等方面的平等,分到各户的土地要好坏、远近搭配,这样导致各家各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地块分散零碎。近年来,虽然全国各地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仍是目前生鲜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据辽宁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6年辽宁省农业经营户552.7万户,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12.7万户,规模农业经营户占全省农业经营户的2.3%。可见,辽宁省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现象普遍。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导致生鲜农产品供应主体多、物流需求分散,使分散的物流需求方和物流供给方之间的交易成本高,并且,物流需求分散不利于物流资源的合理组织和优化配置,导致生鲜农产品运输成本较高。
3、生鲜农产品市场需求。生鲜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对生鲜农产品的消费。据《2018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辽宁省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量(需求量)是巨大的,蔬菜及食用菌、干鲜瓜果类、肉类、禽类、蛋类、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分别为113.8千克、65.1千克、27.3千克、5.2千克、13.6千克、14.5千克。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情况越来越重视,这促使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物流各环节组织者紧密协作,对物流人才的业务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三、促进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目前,辽宁省公路建设情况良好,特别对于高等级公路建设来说,辽宁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为促进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村道路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基于辽宁省农村道路建设现状,目前重点要加强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密度、扩大农村公路规模、加深农村公路建设深度、提高公路维护质量、缩小辽宁省各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差距,以提高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效率。其次,要通过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及农村网络通讯设施建设,加强生鲜农产品物流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利用,在省内甚至是全国实现生鲜农产品物流信息与相关数据的共享,为生鲜农产品生产者和物流运作主体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以降低生鲜农产品生产者和物流运作主体的交易成本,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最后,要加强生鲜农产品集散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目前,辽宁省生鲜农产品集散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规模还比较小,导致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存在业务分散、组织化程度不足、集群化程度偏低等问题。通过加强生鲜农产品集散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以及物流信息和基础设施的共享,使生鲜农产品物流组织分工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实现生鲜农产品物流规模化的发展,降低物流成本。“十三五”期间,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应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通过辽宁省内重点物流中心城市建设,逐渐形成以大连为中心的沿海临港物流产业群、以沈阳为中心的物流发展圈、以辽西北为中心的物流产业带,并通过一系列生鲜农产品物流园区、物流集散中心、保税区智能物流产业中心的建设,不断加强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二)完善行业管理。首先,要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与行业标准。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加强完善生鲜农产品物流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化建设,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想要获得充分发展,政府相关部门要通过认真的现状调研,对现有的涉及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并加快各项法律法规实施。政府相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对辽宁省现行的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标准进行整理,健全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标准体系,并针对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各环节建立监督执法程序和处罚标准,为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相应的法规支持和行业标准的约束,使得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循、监督有力。其次,政府有关部门应科学制定生鲜农产品物流整体发展规划,并在规划具体实施时,加强对其监督,根据市场实际反映情况,及时对规划做出合理的修改,以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根据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规模小、运输成本偏高、批发市场辐射范围较小等现状,依据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对于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应充分考虑生鲜农产品产地、货源供应、销售需求、道路建设程度、辐射范围、先进技术应用情况。再次,政府要加大支持和监管力度。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前期大量的投资,而个人或企业投资规模较小,且投资较为分散,不利于生鲜农产品物流的长期、规模化发展,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进行冷链物流设备建设等,促进生鲜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改善辽宁省生鲜农产品质量执法和检测手段,推进生鲜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完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及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监管,为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优质的竞争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培育和扶持农产品物流相关行业组织。地方政府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增强生鲜农产品物流业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促进物流组织间的有效合作。政府在社会组织培育的过程中,应紧密联系各物流主体需求,培育不同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相关行业组织,解决生鲜农产品物流各环节参与者在物流活动中的问题,提高各物流主体间的合作效率,增强行业组织的中介效应。通过行业组织的培育,将大量分散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结合,以实现物流行业发展中的规模经济效应。
(三)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运作水平。首先,促进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通过专业的物流技术和管理实现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订单化交易,通过将物流资源与生鲜农产品资源的整合,来达到减少物流运输成本的目的。应打破现在按地区、按行业划分的传统物流运输经营格局,通过效仿国外先进物流运输经验,将物流资源整合,采取重组、兼并、联营等多种方式对现有的物流资源进行融合,积极发展跨区域、跨行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物流运输的专业化程度。其次,在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加强先进物流技术设备的应用,如冷链物流技术、真空预冷技术、动力储藏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库房管理系统技术、条形码追踪系统等,这将会给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流通效率、动态控制、农产品追溯等带来质的飞跃。在加强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应用的同时,统一先进技术使用标准,构建先进物流技术应用体系,通过政府行业管理与支持、生鲜农产品物流相关行业组织宣传,构建供应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统一标准,通过供应链整合,加强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之间联系,发挥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或产业集群协作优势,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设备的应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行效率。最后,完善生鲜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机制。针对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的现状,应加大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健全培训体系,加强生鲜农产品物流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尤其是鼓励年轻人参与到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建设之中。通过在高校中建立相关专业,培养一批理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人才,并在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和应用先进技术,发挥技术创新对于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支持和推动,同时通过技术创新的需求,培养大量生鲜农产品物流人才,通过先进技术和人才的结合,增强竞争能力,促进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较快发展。
(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物流业规模化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首先,要通过培育地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并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辐射性,扩大生产规模。通过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规范化管理及对生鲜农产品的加工,提高生产质量和生鲜农产品品质,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促进人们对于该种生鲜农产品的需求,进而产生物流需求。同时,通过生鲜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形成一定的供给规模。随着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供给与需求的增长无疑会对辽宁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其次,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定义角度出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是劳动群众自愿联合起来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目前,辽宁省生鲜农产品仍以小规模、分散生产经营为主,而且大部分农户只是从事简单的生鲜农产品初级生产活动,生产效率极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生鲜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程度,通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相关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并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将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合为一体,提高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商品化水平,且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物流需求的规模化,在降低物流需求方、供给方交易成本的同时增强了与物流运输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也降低了运输成本。此外,大规模的运输能够使生鲜农产品物流组织分工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生鲜农产品物流各环节间协作不断增强,物流效率不断提高,促进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通讯作者:冯双生)
主要参考文献:
[1]Steyn W J,Nokes B,Plessis L D.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Rural Road Condition on Agricultural Produce Transportation.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2015.
[2]Lee Y P,Dye C Y.An inventory model for deteriorating items under stock-dependent demand and controllable deteriorationrate.Computers&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2.63(2).
[3]常丽娜,韩星.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果菜,2015.35(2).
[4]麻黎黎.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瓶颈与突破[J].农业经济,2016(3).
[5]黄福华,卢巧舒,李艳.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政府规制演进分析与优化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18(4).
[6]翟秋阳.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四大政府职能”探索[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6(4).
[7]李耀华.基于生态经济视角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评价研究[J].商業经济研究,2015(36).
[8]马孟昆.电商背景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9]任艳.果蔬类农产品物流组织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1(11).
[10]崔莹,董雪,闫立萍.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满意度评价研究[J].农业经济,2018(5).
[11]冯双生,张桂文.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障碍及破解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1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