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近年来依托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果蔬专营店及连锁超市等载体,基本形成了农户自销、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农消对接、农产品电商等几种主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农产品流通发展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农民收入偏低。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通过选取模型、搭建指标体系,利用2004-2016年数据,对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发展及现状展开研究,分析原因,并为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模式;流通效率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电商环境下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模式比较及优化研究(编号:17GLE295);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后科研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编号:2017BSH009);黑龙江工程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电子商务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编号:2017BJ01)
1. 数据包络分析法及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隶属于数学、运筹学、数理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的交叉领域,它的思想起源于Farrell1957年在对英国农业生产力分析中提到的包络概念,由A.Charnes和W.W.Cooper等人于1978年开始创建,属于一种典型的非参数分析方法。[BC2]模型是DEA的典型模型之一,其定义如下:
假设[n]个决策单元对应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分别为:
[xj=x1j,x2j,…,xmjT,j=1,2,…,n,] (1.1)
[yj=y1j,y2j,…,ysjT,j=1,2,…,n,] (1.2)
其中,[xj∈Em,yj∈Es,xj>0,yj>0,j=1,2,…,n],則[BC2]模型可以定义为:
[PBC2maxμTy0+μ0=VP,s.t. ωTxj-μTyj-μ0≧0 , j=1,2,…,n,ωTxj=1,ω≧0,μ≧0.] (1.3)
上述模型的对偶规划为:
[DBC2min θ=VD,s.t. j=1nxjλj+s-=θx0,j=1nyjλj-s+=y0,j=1nλj=1,x-≧0,x+≧0,λj≧0,j=1,2,…,n.] (1.4)
2.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2.1 输入指标选取
2.1.1 农村地区农产品流通固定资产投资([X1])
农村地区农产品流通固定资产投资用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y1])减去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y2])的结果来表示,即:
[X1=y1-y2] (2.1)
根据实际情况,对上式修正如下:用[P1]代表农业总产值,用[P2]代表农村居民数量,用[P3]代表农村居民农产品类人均年消费,用[P4]代表农村居民非农产品类人均年消费,用[Q]代表农村地区非农产品流通占整个商品流通的比重,则有:
[Q=P4P1P2+P3+P4] (2.2)
所以,输入指标[X1]的最终取值为:
[X1=y1-y2×1-Q] (2.3)
将式(2.2)带入式(2.3),可得:
[X1=y1-y2×1-P4P1P2+P3+P4] (2.4)
2.1.2 农产品流通人力资源投入([X2])
假设用Q代表各地区各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用[Q']代表各地区各年度的农业生产总值,用P代表当前地区和年度整个流通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总数,则有:
[X2=P×Q'Q] (2.5)
也就是说,本文用农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代替农产品流通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占整个流通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比例。按照这一思想,将相关数据带入式(2.5),即可得到[X2]指标不同地区和不同年度的具体观测值。
2.2 产出指标选取
2.2.1 一般人均农业总产值([Y1]) 一般人均农业总产值的数据获取相对比较简单,只需用当前观测年度的地区农业总产值除以地区人口总数即可。本文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由全国及31个省级行政单位共32个DMU组成,观测时间区间为2004-2016年。根据前文拟定的计算口径,通过查找数据并加以运算,可求得相应的指标数据。
2.2.2 农产品生产者人均年收入([Y2])
本文所定义的“农产品生产者人均年收入”这一概念指的是农民通过进行农业生产并销售所生产的农产品而获得的年收入的平均值,它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从农民收入角度来看,“农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含了农村居民的所有收入来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其中,“农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中的“经营性收入”与本文所定义的“农产品生产者人均年收入”含义一致,观测角度相同,因此,本文用农村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性收入作为产出指标([Y2])的观测数据值。
2.2.3 地区农业总产值([Y3])
选取地区农业总产值([Y3])作为产出指标的目的在于获取各个省级行政单位在不同年度的本地区农业总产值,进而从整体产出角度,侧面反馈农产品流通效率在该地区的发展水平,二者线性相关。该项指标数据比较容易获取,直接查找统计年鉴即可。
3.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实证分析
本文分析整理了黑龙江省2004-2016年的指标数据,并利用DEAP软件,将编辑好的数据导入软件后进行运算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在2004-2016年期间,农产品流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规模报酬的变化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
分析表1,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觀测年限内,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综合效率值均小于1,这说明目前黑龙江省对于农产品流通资源的配置和使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农产品流通效率没有工作在生产前沿面上,流通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但从整体发展来看,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上升趋势尤为明显,这说明农产品流通效率在逐年提高。
(2)纯技术效率在各个观测年度均为1,即达到了技术有效,说明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黑龙江省现有农产品流通模式较为合理,在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技术水平下,技术能力与资源配置较为合理,能够为提升流通效率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对农产品流通投入资源的使用是有效率的,能够适应当地的市场环境。
(3)在观测年限内,规模效率值小于1,且规模报酬递减,这说明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规模偏大,流通投入成本较高,流通主体建设不够完善,应当考虑通过加强主体建设以减小流通规模、降低流通成本,进而提高流通效率。
综合来看,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技术有限,规模效率偏低,所以其综合效率没有位于生产前沿面上,流通发展建设与当地市场环境的契合度有待优化。总的来说,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整个流通规模建设过大,高于流通产出,这意味着流通投入成本较高、流通主体建设不够完善,导致流通效率偏低,需要进行调整。
4.结论及对策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在当前流通模式格局下,流通成本偏高及流通主体建设不完善是导致流通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本文给出提升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相应对策。
第一,通过采取加大机械自动化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及培养专业操作人员等方式,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人力成本投入;
第二,通过加强农村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及增加农产品存储、运输专业设备等措施,降低农产品流通中的物流成本投入;
第三,通过加强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获取成本;
第四,通过继续教育方式开展农民素质教育,继续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大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流通主体建设。
参考文献:
[1]何光全.现代化视野下的我国农民教育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01):68-77.
[2]翟岁兵.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2017,33(08):106-108.
[3]张念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4):15-16.
[4]石岿然,孙玉玲.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1):57-64.
[5]庞增荣,马李丽.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与流通效率优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5):121-123.
[6]张永强,张晓飞等.中美日农产品流通体系对比及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7(04):29-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1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