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 逊 宋雪林 杨 玮
摘要:高校实验室不仅是我国进行知识创新和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而且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技术源泉和重要动力,是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但是,我国高校实验室在管理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水平实验室的建立。基于上述的考虑,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之后为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管理弊端;管理改革对策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的基地,是各高校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室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课程实验的需要,还要为科研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地。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弊端
1、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资源重复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学校教学、科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仅作为理论课教学的验证,所以实验室建设是以专业为基础,依托教研室建立起来的,没有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即使有的高校设置了实验管理科,也只是负责购置设备仪器,而实验教学、实验人员还是由教研室管理。这种体制使得各教研室各自为政,实验室建设“小而全”,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工具重复购置,管理分散。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长远规划,由于实验室互相独立,在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等方面缺乏整体和全局意识,“小而全”的实验室建设,造成“人、财、物”资源上的浪费。有的专业学生数量少,致使大量设备仪器长期闲置,利用率很低。隶属于各专业的实验室都购置大批的必要设备,而相近专业的设备又大都相同,如此重复投资造成了资金利用率低下,无法引进、购置先进的设备,更无法提高自研设备的资金投入,如此循环,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和创新,影响了实验室效益的整体发挥,阻碍了实验室水平的提高。
2、实验教师少,实验能力差
由于实验按照课程设置的现状,大多数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与目前教改中加强对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考核、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相违背。另外,实验室工作人员少,且多为兼职,无法投入大量的精力对实验项目进行开发,使当前的实验技术含量低;也因为实验室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大量的设备、仪器得不到及时的维护,致使一些设备仪器甚至是大型贵重的设备长期蒙尘,坏了也无人问津,有的处于半瘫痪状态,甚至不能正常运转;因为缺乏专职的实验人员,有的价格不菲的进口设备,自安装后多年来一直不曾使用过,成了奢侈的摆设;也因为没有专职的实验人员管理,实验仪器设备的配件丢得七零八落,使用时根本找不到所需的配件,只好弃置不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在造成浪费的同时,因为有些设备长期不运转、故障多、配件丢失,本来该开设的实验项目也就不再开设,最终导致学生进实验室的机会越来越少,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训练,严重影响了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实现。
3、高校实验室依然采用粗放式管理
首先,高校实验室管理中人文关怀不够,研究人员普遍感觉自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由于老师们科研教学的压力大,他们感受到的大多是工作中的压力,包括考核、职务晋升等,在工作生活中得不到领导的关怀,经常处于一种被动的疲于奔命的状态。其次,实验室人员的状况不一,有的教学、科研双肩挑,有的是专职的管理人员。而目前高校实验室对人员的管理一般只局限于学校层面的管理,只是按学校现行的规定执行,没有针对实验室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这样就使得实验室的人员管理变得更加困难,既要吸引优秀的或有潜力的研究人员到实验室工作,又要兼顾原有的研究人员的利益。最后,科技项目财务管理粗放。预算制是国家计划项目的基本财务制度,但在实验室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的执行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对策
1、建立独立的实验中心
在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探索过程中,各大院校都感到建立实验中心是改进目前实验室管理弊端的必由之路,一些学校也纷纷对建立实验中心进行了探索。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特点将实验室从原来的教研室剥离出来,成立相对独立的实验中心。可以针对各学院、系许多专业,基础实验内容相近、专业实验内容不同的特点,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即将基础实验集中管理,成立基础实验中心;专业实验按学科专业归口管理,成立专业实验中心。在体制上,实验中心和教研室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直属学院或系领导;在资金投入上,实行立项拨款、专款专用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在人员上,根据工作量及学科特点优化组合。这种管理体制的建立,从经费的使用、内容的优化、设备的组合、实验人员的管理等方面能有效地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效益、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验室能在良好的环境下迅速发展,并不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建立实验中心使人才培养、人员使用、资金投入、仪器设备的专管专用、专业化管理等方面得到了落实,也为实验技术人员工作任务的协调、素质的提高、业务能力的培养、学科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2、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实践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实验仪器的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着重购置、轻使用;任务不足、产生闲置;大型仪器设备部门所有,难以共享等突出问题影响了仪器设备效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首先,要加强购置过程的管理,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前,高校应组成专家组认真进行可行性论证,避免因购置失误带来的设备闲置积压、资金浪费,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其次,要着眼适应高校学科配置,对全校大型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优化组合,盘活现有资源,形成以保证重点学科建设为重点,兼顾各专业教学实验需要,资源共享、应用率高的实验仪器设备用管体制。同时对人员不配套,设备无任务的,应由学校统一进行调剂。三要建立大型实验仪器公共服务体系,全校各单位占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原则上都要进入公共服务体系,打破部门所有的禁锢,为校内外更大的群体(首先是学生)、更广的领域、更多的单位提供开放式、有偿性的优质服务,发挥大型仪器设备投资效益,同时拓展开发仪器设备的功能。四要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使科研人员用得起、机组开得起,促进良性循环。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能否提高,与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密切相关,学科建设规模越大,科研水平越高,与之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就越高,为此高校应专门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科研课题使用大型仪器设备,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及科研人员提供免费上机和测试,避免一些研究项目因无力支付测试费用而受到影响。
3、以人为本建设实验教学人才队伍,提高实验能力
在实验室建设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认真贯彻
以人为本的方针,着力打造一个爱岗敬业、高中低技术职称匹配、知识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一是应引进竞争机制。实验教学人员应实行聘任制,在全校实行公开、公正、公平招聘,实行双向选择,最后以劳动合同的方式,双方共利、义务和责任等要制定必要的激励办法和相应的政策,多方选拔、推荐高层次人才参与建设管理实验室。二是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人员业务培训体系,采取定期培训、岗位辅导培训、送学住校深造等多种形式,不断更新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保持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三是应从思想和技术两个方面加速培育实验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抓思想素质,就是要求实验教学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认真细致、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实验教学人员要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导和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教学人员具备扎实的思想作风。抓技术素质,就是要求实验教学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包括对前人械作的验证及对新问题的探索,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对实验教学人员来说,更应侧重于实验方法的设计以及如何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4、高校实验室实行精细化管理
为解决粗放管理带来的问题,需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实现管理上的精细化,才能保证实验室健康稳定发展。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的人员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力的核心。同样实验室的向前发展就是靠实验室的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做到集体与个人形成合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促进共同前进,是建立高水平实验室的关键。其次,实现以财务预算为核心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实验室的科技项目经费是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的经济基础,是实验室正常运转的保证。科技项目预算管理是各级项目主管部门的必然要求,因而要严格执行。对于项目经费,往往实行课题制管理,要求按实事求是精打细算,合作安排原则进行预算管理,保障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此外,要实现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精细化资源管理。众所周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知识不断更新与积累的过程。知识是科研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科研机构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进行知识管理就是实现充分发挥实验室知识资源的有效手段。知识管理就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实验室进行知识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实现知识管理,首先需要建立资源库,避免资源的丢失,力争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不断提高资源库的含金量。其次要开放给所有的老师,让知识共享,成为创新的源泉。最后是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来整理各种资源,让知识增值,发挥应有的效益。
总之,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把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统一起来,以适应教学、科研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投资效益。按照上述方式进行高校实验室的改革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使有限的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和学科发展,设备上了档次,技术水平相应提高;有利于开发高新技术和进行高水平的研究,并最终建立高水平的高校实验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6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