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夸克先生”时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毅

  
  见到时斌,是在他798的画廊里。在这个北京著名的艺术产业集散地,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和作品得到了一个能与国际接轨的平台。然而纵是一池碧水,也需要一颗滴落的水珠来显示它的活力。在798,时斌和他的画廊就是这些水珠中的一颗。
  时斌给他的画廊起名叫“夸克艺术空间”。他说,夸克是迄今所知的物理学中最小的单位,这也符合他给画廊的定位:他的画廊就是要从最小的一点来做起,来突破市场。也许老派的人会认为这种动辄把市场挂在嘴边的风格,与一个学艺术出身的人不相符合。但在时斌身上,在以他为代表的,中国新一代将目光投向广大市场的艺术家身上,这种实际的风格,这种“夸克”的角度,正在日益成为一种潮流。
  
  “夸克”的风格
  
  时斌给自己和画廊定位为夸克,这种定位意味着一种风格。因为“夸克”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风格。夸克的发现是由于物理学界最近25年来发现了7百多种不同的亚原子粒子才产生的。这些粒子的存在,让物理学家们伤透了脑筋:为什么会有这么许多粒子,而且粒子之间都各不相同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在北京的798有着这么许多的画廊,画廊的里面有着这么许多的新派艺术家,而这些又当老板又当艺术家的人之中,有着一位与其他人更不相同的夸克先生―时斌。
  说时斌与其他人更加不同,是因为他自己独特的求学和创业经历。他出生在山东济南,长了一张典型的山东脸型:长而尖,脑门儿宽,说明脑子够使。于是,1992年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后,就开始丈着这颗聪明脑瓜闯天下。那一界山东工美的同学,出了不少能人,出国的出国,深造的深造,如今都已在艺术圈里有所成就。而那时我们的夸克先生毕业后哪里也没去,闭门苦思了几天后决定开公司。开公司做啥?做广告!那就做呗,家里人也没拦着他。其实,人家时斌早在毕业之前,就已经挽起学士服的裤腿儿,下海做了广告生意。那时候的广告公司不像现在,清一色的电脑和网络,手工的东西少之又少。那时的广告,就是在马路上用画笔刷个广告牌,手工绘制占的比例很大。但即便如此,刚刚打开的市场仍旧是一片极具潜力的处女地,机会非常多。只要你有这种前瞻的眼光,敢于投入,就有很大的机会。不成熟的市场,为各种创业者提供了赚取第一桶金的有利条件。当然,风险的几率也是一样的。
  但总体来说,在印刷业如火如荼的20世纪90年代初,与其联系紧密的广告公司成功的机会毕竟非常大。因此,做了几年广告公司的时斌,很快就玩起了凯迪拉克。而在那个年代,整个济南城里还没有几辆凯迪拉克。
  
  “夸克”的理念
  
  
  一晃之间,十年已过,时间到了2002年。此时的时斌,积累了多年的财富,却也经历了多年的磨砺。转过头看看来路,反而显得有些茫然。继续开广告公司吧,现在自己的生意进入了一个低谷期,况且总感觉自己是学艺术的,就应当搞艺术,这样的事业并不是自己最想要的。一句话,自己想换个环境,从头开始。于是,34岁的时斌来到北京,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利用读书的这段时间,他除了要学习,还想借机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理清一个思路。而这一理,就理出了一个“夸克”风格。
  在中央美院学习的时间中,时斌有两大收获。第一是结识了中央美院的同学,也是他日后的合作伙伴,王广福先生。其次是他琢磨明白了日后的发展思路―“夸克”理念。即:从一个最小的点开始,开创自己的事业。
  “夸克艺术空间”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它睁眼看世界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市场定位问题。想知道自己该站哪,必须先知道自已有什么。所以,问题的实质是如何找准资源。到了这时,事实证明时斌在中央美院的研究生没有白上。他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在美院的资源,到美院的年轻学生中去物色有发展潜力的人,对其进行包装之后推向市场。这种从学生中的夸克入手,来发展自身的夸克元素的方法,效果显著,并成为了时斌的主要经营思路。具体来说,首先是明确实行代理制,即:画廊与这些青年艺术家签订合同,负责艺术家个人的生活、包装和发展路线的设计,以及艺术家作品的拍卖等。而艺术家的所有作品等资源则都要归画廊来运作,不能够另辟其他渠道。这种运作模式如果成功,可以实现双赢,画廊和艺术家都可名利双收。但同时当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
  对于画廊来说,所选取的艺术家“苗子”是整个运作成功的关键。如果这位青年艺术家没有像画廊所希望的那样同它合作,而是偷奸耍滑或者脚踩两只船,则会给画廊带来非常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对签约艺术家的画品进行考核时,时斌对他们的人品同样重视。当然,对于每一位签约的艺术家,画廊首先给予的都是充分的信任。
  
  “夸克”的份量
  
  夸克的份量有多重?夸克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你说夸克的份量有多重?与夸克相比,连轻如鸿毛的东西,恐怕也重如泰山了。但这里面有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时斌这家伙是个搞艺术的,虽然又做了生意,可对物理上的东西他是一窍不通。他凭着那点初中的物理知识无师自通地认为:夸克虽小,但它是构成一切的基础。所以,它应该是最重的。同理可证,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经过大浪淘沙的沉浮之后,理智而又沉稳的夸克,最终会凭借它的“份量”而稳坐潮头。
  
  那么,夸克的份量都体现在哪里呢?也许它旗下的签约艺术家以及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夸克先生时斌作为掌舵者,苦心经营了这一套与中央美院合作、构建工作室定点的展示平台以及通过定期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发现人才的机制,的确堪称精明。
  这套机制要求与夸克先生签约的青年艺术家们,都必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敬业精神。如果没有这两项素质,再美丽的泡沫也会破灭。因此正如前文所说,画廊对签约者的人品十分着重。如果一个青年艺术家与画廊签约,画廊每年会付给他6万元,以保障他的生活,使他可以不为生计所累,专心从事艺术创作。一般来说,画廊推出一个新人,如果保持平稳发展的话,大约要5到10年。但在这期间,艺术家每年也必须交给画廊10幅画,由画廊推向市场。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利用短期经营来进行针对艺术家的、长期的培养投资的机制。以短养长,以市场培养艺术,再将艺术推向市场。
  然而,要让一个艺术家长久地保持生命力需要做很多工作。因此,夸克先生时斌会根据不同艺术家的不同情况,采取各种方式与他们合作。画廊几乎每天都会举办画家的推广party以及艺术品的博览会,通过这些方式将旗下的签约艺术家推向市场。还会定期邀请专家举行座谈会,对艺术家的新作品进行讨论,给予艺术家以指导等。每天都会有艺术家来夸克先生的办公室与他联系,他也经常跑到中央美院的画展上去发现人才,遇到合适的就可以进行考核,进而签约。所以,可以说夸克艺术空间的每一个签约艺术家都是经过很严格的观察和挑选的,其重量不言自明。
  
  尾声
  
  时斌说自己的画廊现在是一个多元的艺术空间,王广福的美墨视觉摄影工作室与他相互唱和。他们的目标是在3年内将夸克艺术空间打造成一个中低端市场的精英,下一步就是要将他们的青年艺术家推向国际市场。
  采访接近尾声时,夸克先生一边与身旁的画家交谈,一边像鲁迅似的手捏烟卷,目视远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那是他旗下艺术家姜川的一幅获奖作品,名字叫做《墨无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6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