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促进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文启 张秋霞 

  一、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小规模家庭生产模式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效益的提高
  我国农业将长期以家庭经营为主,坚持土地家庭承包政策。但由于人均土地占有率较低,土地分散,耕作面积较小,排斥了大型机械化耕作的可能性,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产业化生产,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现实情况是:农村生产成本过高,生产效率较低,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小。
  2、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对农业投资缺乏积极性。农村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乃至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极大地制约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3、经济发展缺乏特色
  许多农民从事农产品开发只随季节转,不跟市场走,缺乏信息引导,出现了清一色的单一产品,瓜果蔬菜花卉同类同质,反季节种植品种单一,缺乏特色。他们仍以传统的耕作为主,新技术学不到或学不会,老技术又不太管用,同时缺乏正确的市场信息来源渠道,不能及时了解外地市场的行情或销售信息,把目标市场仅仅定位为当地的消费群体,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4、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后
  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发展相对滞后,与新阶段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我国家庭经营的农业,需要的是增加技术、信息、资本和现代管理的支持,需要提供产业化服务,需要的是强化进入市场的能力,规避减少市场震荡带来的风险。
  
  二、促使城乡结合部经济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 完善各项制度,理顺工作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制度,只有在城乡制度一体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产权制度、价格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福利保障和教育制度、财税金融制度。
  2、多方引资,加快农业基地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按照WTO《农业协议》,我国农业综合支持率可以达到农业生产总值的8.5%,而目前仅有3.3%,财政农业投入的上升空间很大。国家应建立起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调动全社会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多方引资,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和国外资本。
  3、加快特色农业的发展
  加快特色农业发展,需要向发达的国家学习。近年来,美国出现了一种生物农场。这种生物农场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钱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这类农场的规模一般较小,机械化程度高,全是新鲜无污染的农产品。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快城乡结合部农业的发展。
  4、依托城市资源,加大对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
  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化农业的国际竞争不仅取决于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更取决于整个产业链条、整个生产体系的发达程度。没有农业产业链条的延长以及产品在各个生产环节的多次升值,农业经济效益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
  5、加快城郊乡村旅游
  观光农业是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的区域特色经济。它结合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与旅游景点、旅游方式的开发,让农业发展成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这样,游客除欣赏旅游景点之外,更可以挥竿垂钓、亲手摘食水果和蔬菜,真正接触大自然,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另外,观光农业可以充分发挥城乡结合部的区域优势,以游带农,以农促游,农游互补,建起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农业。
  6、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了推动城乡结合经济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要由政府出面,把农用工业、农业生产资料、农业金融机构、科技站、供销机构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统一的农业产业化服务机构,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网络服务,强化信息服务,帮助农户和企业了解市场、掌握信息,提高农户和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企业化经营服务。受政府财力的限制,社会化服务不可能完全依赖于政府,培育企业化经营服务体系十分必要。三是由农协组织提供社会化服务。政府应在法律、政策乃至资金上给与其一定的扶持,壮大各级农协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7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