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教育投资行为内在机制辨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海英 王明吉 刘向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但是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收费不合理、教育质量不高、投资约束弱化、投资行为盲目等问题。这既有高等学校内部原因,也有如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外部环境因素,但归根结底,高校投资行为的不规范更是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上述问题的产生。因此,如何规范我国高校投资行为,以彻底铲除我国高校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从而确保我国高校的快速稳定发展,真正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高校教育投资运动过程
  
  高校教育投资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投资过程,企业的投资过程是将筹措的资金从货币形态转化为其他形态,通过销售,又回到货币形态的不断循环过程。从投资运动的全过程看,企业投资必然按其内在的时序,依次通过资金筹集阶段、投资分配阶段、投资实施阶段、投资回收与增殖阶段等四个首尾相接、环环相扣的阶段。这些阶段,前一阶段为下阶段创造条件,而下个阶段必须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投资只有依次经过这四个阶段,才能完成一次周转,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周期。之后,又开始一个新的循环,从而形成周而复始、川流不息的动态运动过程。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中,企业投资实现了价值的增殖,企业也得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高校教育投资是指在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培育各层次的后备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者技能方面,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投入的实体主要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高校教育投资过程因高校的事业单位性质,决定了它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几乎就不存在投资回收和增殖阶段。只有了解高校教育投资运动过程,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二、高校教育投资行为的内在约束因素
  
  高校教育从事投资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对象和采用一定的手段,这些条件均构成高校教育投资行为的内在约束,决定着高校教育投资行为的方向。
  内部约束之一是学校领导者(或称决策者、决策者群体)的决策素质。高等学校领导者(群体)不仅是教育投资方案的决断者,而且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他们对投资项目的方向、可行性,投资数额的大小,投资时机的选择,投资的实施过程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投资行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而影响着整体投资效益。
  内部约束之二是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学生是高校进行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条件和前提,也是高校投资的主要对象之一。没有学生也就不存在高校教育。因此,学生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投资行为。高校所招收的学生数量多,则意味着其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购买更多的教学设备,引进更多的师资,占用更大的教学和活动场地。学生质量的高低、层次的不同,直接决定着所需师资力量的大小,教学资源的配置。
  内部约束之三是在职职工的数量和质量。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职职工的量和质在更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的投资行为。首先是在职职工数量的约束。高校人员经费的支付主要表现在在职员工的工资、福利费、医疗、生活后勤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在职职工的数量直接影响着人员经费的支出数额,数量多则人员经费占用多,反之占用少。其次,在职职工质的差异,更是决定高校投资行为差异的根本所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愈来愈高。就高校教育本身而言,职工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速度、学生质量的高低等方面,从而决定了高校是否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其目标。职工素质低,水平落后,学校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支付的职工培训费用和再教育费用就高。从现实来看,教师知识文化水平高的学校,一般表现为声誉较好、发展速度快。
  内部约束之四是投资的支出比例。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资金对高校投资行为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大。在高等学校的支出明细表中,包括如下项目:A.拨出经费。B.事业支出,包括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学生事务支出、离退休人员保障支出、其他支出等。C.经营支出。D.对附属单位补助。E.上缴上级支出。F.结转自筹基建。上述项目中,主要支出部分是事业支出。一所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其支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支出,包括事业费(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基建费;二是科研经费。如何把握教育经费和科研经费的比例,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建费的比例,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比例,这是每所高等学校都必须注意的问题
  
  三、高校教育投资行为的内在机制创新
  
  高等学校教育投资过程涉及多方面内容,包括高等学校的决策者或决策者群体,教育投资的决策程序、机制及决策信息、决策艺术等。本文主要从领导者素质、成本结构、投资效益、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论证。
  第一、提高学校领导者(或称决策者、决策者群体)自身素质。
  长期以来,高校一直依赖国家有限的教育拨款进行简单再生产,其思维模式一直定位于被动接受国家无偿拨款上。对于任何层次的领导者(决策者)来说,制定教育投资决策必须要有创新的品质。可以说,决策过程实质上是创造性思维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决策。这就要求领导者树立全新的决策理念、战略和全局的眼光、 高瞻远瞩,要对投资项目予以科学分析,不能只顾短期效应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同时,高等学校教育投资决策涉及面很广,但对任一投资项目而言,须有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所以决策者除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外,还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领导者群体构成也一定要合理,要注意不同优良素质、不同专长的搭配。
   第二,改善成本结构不良状况。
  投入到高等教育中的有限资源,又有许多没有花在教学与科研的"刀刃"上,甚至花在与教学科研无必然关系的方面,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首先,高校行政和后勤的运行成本过高,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沉重包袱。作为以高等教育活动力专门职能的高等学校,不得不承担本应由社会承担的成本,比如支付师生员工的住宅、宿舍、医疗、生活后勤的成本和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成本。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教师住宅和学生宿舍面积占学校总面积在1900年和1997年都为49.3%,如果算上食堂、幼儿园等生活福利用房,这两个比例在1990年和1997年分别高达52.6%和6.7%。同国有企业一样,高校"办社会"严重浪费了稀缺的教育资源,另外,受高校内部行政与干部人事制度的影响,政务繁杂和人浮干事,也造成行政后勤人员的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其次,在高等学校的开支标准中,在教学和科研人员的支出上往往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有时甚至宁可购建超出实际需要的设施设备,也不肯投资于人。与不断现代化的物质条件相比,教师工资却长期得不到提高,作为重要科研力量的研究生的津贴也长期处在很低的水平。在高校内部,一线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与行政后勤人员没有明显的差距,甚至出现倒挂。这种情况与迅速发展的我国劳动力市场化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造成教师或学生人力资本的贬值浪费,也加剧了高等学校的人才和时间资源的流失。导致我国高等学校成本结构不良的原因固然有高校自身管理水平的因素,但与之配套的制度缺陷也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与成本问题并存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效益也不高。由于校均学生规模小,我国高校生均消耗的高等教育资源大大高于国际标准。1999年在校生超过3000人的普通高校的比例仅为45.2%。我国高校的生师比也不高,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的平均生师比为12:1。在高校中,教师和学生的时间资源流失也比较严重。为了弥补因教书和上学而付出的机会成本,教师兼职和学生打工的现象比较普遍,把大量宝贵时间花在了本职学习、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外,降低了教育和学习的质量和效益。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益问题。由于缺乏严肃、健全的学术评价和质量控制制度,产生了不少"滥竿充数"的所谓的学术成果。高等教育投资效益不高在经济上的原因在于,高等学校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与竞争机制,尽管目前有许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也有许多可操作的研究成果,但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学校还是用总经费除以学生总数来计算生均成本,漠视了成本效益理论在高等学校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
  第四.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
  优化教育投资行为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个管理规范、运转高效、创新与竞争能力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投资行为创新管理体制。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高校应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和条例等制度形式来约束教育投资主观行为,使其与政府、社会的目标相一致。投资部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是应该的,但不能放弃社会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这就是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对高校教育投资行为的内部运行机制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即高校教育投资行为是从动机产生到目标实现及修订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动机转变为行为的过程中,内部条件提供可能,同时也形成行为的约束。 正确认识高校教育投资过程,分析影响高校投资行为的制约因素,建立健全科学的投资行为运行机制,对规范高校教育的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师大商学院(刘海英 王明吉)山东省沂南县界湖镇第一中学(刘向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7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