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浙江农信金融视阈下的新监管标准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晓岚

   摘 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完善中国金融业稳健标准。为此,银监会结合巴II、巴III修订了监管标准。为了准确理解新监管标准的实质和意义,积极稳妥地推进新监管标准有序实施,分析了新监管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变化,探讨了新监管标准对浙江农信的影响,并对实施新监管标准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
   关键词:金融监管;新标准;金融分析;农村信用
   中图分类号:F830.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062-02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完善中国金融业稳健标准。为此,银监会根据巴II、巴III修订了监管标准,出台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主要涉及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强化贷款损失准备监管三部分内容。该文件涉及农信全局发展的长期系统工程,对金融国际接轨具有实质性指导意义。
   一、新监管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变化
   1.现行主要监管指标的不足。(1)资本充足率。现行资本充足率是以巴I为基础的,提出了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应该说,资本充足率引入了资产风险的概念,突出了动态监管的理念,有利于银行体系的稳健,但也存在较多不足。比如,风险敏感度低,易引起资本套利;风险覆盖面较窄,不能充分吸收危机期间的损失等。(2)流动性监管指标。现行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主要有流动性比例、存贷比、核心负债依存度、缺口率、集中度等。随着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日趋多元化,指标已难以充分揭示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没有考虑压力环境下、不同时间跨度下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没有对资产负债、表内表外进行协同管理。(3)风险预期损失抵补。现行主要是通过贷款减值准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来衡量预期损失。指标没有充分考虑经济波动的影响,特别是忽视了信贷高速扩张期潜在的风险。
   2.新监管标准及变化。新监管标准是指四大监管工具,即审慎的资本管理、稳健的杠杆率监管、多维度的流动性监管和前瞻性的贷款拨备要求。(1)资本管理。新资本办法重新定义了监管资本,强调资本的核心功能是吸收损失。同时,对目前不合格的资本工具给予了十年过渡期。办法提出了多层次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最低资本充足率、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系统性重要商业银行附加资本和第二支柱资本。同时,将风险权重从原有四类扩至十二类,提高了信用风险资本要求的敏感度。另外,办法扩大资本覆盖范围,要求对交易账户以及银行账户的汇率风险和商品风险按一定方法计提市场风险资本,同时要求计提操作风险资本。(2)杠杆率监管。杠杆率是指银行持有的、符合有关规定的一级资本与银行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旨在为银行体系杠杆率累积确定底线,缓释不稳定的去杠杆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对金融和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杠杆率是资本充足率的补充,二者是“且”的关系,二者要求同时达标。杠杆率的分母覆盖了表内外所有风险暴露。即风险资产扩展至表内外所有资产,不考虑抵质押品、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信用风险缓释因素。(3)流动性监管。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两个新指标,旨在推动银行增加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减少融资期限错配、增加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同时促进银行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降低流动性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负面冲击。流动性覆盖率是衡量单个银行在短期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状况。分子是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重在强调其低风险、易定价、与高风险资产的低相关性、在合格的市场交易和向央行抵押融资的可接受性等特征。分母是未来30日压力情景下的资金净流出量。值得注意的是,预期流入总量应不超过预期流出总量的75%,这就意味着银行必须维持至少相当于流出总量25%的流动资产存量。净稳定资金比率用于度量银行中长期(一年左右)流动性风险,鼓励银行减少资产负债错配,多用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资产业务。分子是指在持续存在的压力情景下,在一年左右能够保证稳定的权益类和负债类资金来源。分母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来源是指银行从事表内外资产业务应当用多少稳定的融资来源给予支持。(4)贷款拨备监管。基于前瞻性、动态调整要求,确定了孰高法,即根据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和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孰高原则确定贷款损失准备要求。同时,监管部门将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银行贷款质量差异和盈利状况的不同,对拨备监管要求进行动态化和差异化调整。
   二、新监管标准对浙江农信的影响
   1.主要影响。(1)资本管理影响。从定量分析,短期内对浙江农信影响不大,但长期压力较大。短期内,资本充足率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由于资本基本源于一级核心,加上拨备计提充分,短期内对资本的影响不大。另外,降低符合标准的微小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消费贷款的风险权重对以“小额、分散”信贷业务为主的农信是利好。但是,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计提,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对资本的要求。从长期看,农信是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是一条“高耗能”的发展道路。同时,中国经济与信贷依存度较高,要保持平稳可持续的经济增速,也必须要求有较高的贷款增速。因此,新资本办法之下,资本从长期来讲必然面临较大的压力。从定性分析,新资本办法要求银行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架构和稳健的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经营层及各职能部门职责,提出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基础上设立主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标准,确保主要风险得到正确的识别和监测。这有助于银行的稳健长期发展,但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和挑战。(2)流动性监管标准影响。总体认为,度量银行中长期流动性的净稳定资金比率对浙江农信的影响有限。农信的资金主要源于传统的二项存款,极少有批发性融资。同时,“存款立行”一直是根本的经营理念,因此从融资模式和经营理念上就不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另外,农信的贷款以一年以下为主,短存长贷的期限错配问题不存在。但是,流动性覆盖率会对盈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因为分子优质流动性资产的范围比较狭窄,这就意味着,为满足指标要求必须将一部分资金沉淀为无收益或低收益资产。因此,无论是长期或短期,都将会加大银行的成本,并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有较大影响。另外,指标计算是鉴于压力情形下的,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2.存在主要问题与困难。客观地说,实施新监管标准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困难,特别是一些内部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1)公司治理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与国内先进银行相比,农信在公司治理、风险控制、风险定价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风险管理还仅仅处于初步阶段,一些照着国内商业银行的葫芦画出来的瓢甚至是有形无神,公司治理机制面临着多重压力。(2)数据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虽然实施新监管标准初期将采用最简单的标准法,不必像内模法或高级法需要大量数据、模型和系统支撑。但是农信现有的数据、系统比较粗放,计算赖于手工,计算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人员的理解。从短期看,基础数据的缺失不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从长期看,很有可能会成为进一步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最大瓶颈。(3)专业人才的缺乏。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和推进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定的专业人才支持,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既需要具有丰富的信贷管理经验,又需要懂得全面风险管理,还需掌握相应的财务会计知识,甚至要理解数理统计方法。目前,面临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三、实施新监管标准的准备工作
   1.实施新监管标准的迫切性。修订新监管标准对于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变发展方式、维护中国银行体系长期稳健运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支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新监管标准从2012年初开始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达标,最迟于2018年底达标。过渡期的安排一方面给予了一定缓冲期,另一方面实际上对转变银行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
   2.主要准备工作。(1)加强组织与领导。实施新监管标准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与领导,为实施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各家银行要根据内部治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尽快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新监管标准实施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机构,统筹规划协调新监管标准实施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2)加强培训和测算。只有充分理解新监管标准的内涵和要求,才能以此为契机,切实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我们必须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学习。培训可以采用专家授课和内部讨论结合,既要有理论学习,更要注重实际思考。在学习的基础上,准确测算定量差异和评估定性差距,进一步考虑潜在影响和挑战。(3)制定可行的实施规划。根据测算和评估结果,结合后续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新监管标准实施规划。对于有实力、有能力提前达标的鼓励提前达标,促进经营实力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于暂时有困难的,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制定阶段性目标,确保最终达标。(4)持续改进风险管理。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借鉴国内较为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有规划、分步骤、循序渐进地推动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要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完善风险治理组织架构,促进内部制衡机制建设,强化流程和IT系统建设,为新监管标准的深化实施提供条件。(5)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高度重视金融人才环境建设,储备充沛人力资源。一方面,可以以“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强化对员工的内部培训,培训覆盖各层级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条线员工和风险管理条线的所有员工。另一方面,可以多渠道招募专业人员,根据发展需要聘请外部人才和顾问,进一步改善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储备,建立专业风险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 赵升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下的农村金融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0).
  [2] 周建松.三农问题的金融政策支持机理和经验[J].浙江金融,2010,(2).
  [3] 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Z],2010:44.
  [责任编辑 陈丽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1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