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任务驱动的《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辛歆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基于任务驱动的课程开发是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首先对《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性质进行界定,然后对任务导向的会计学原理课程设置理念与内容进行构思,基于这种构思对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设计,最后对任务驱动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效果与课程建设方向进行描述。
   关键词:任务驱动;《会计学原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260-02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一项或几项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将原教材在学科体系下的内容进行序化和重构,按照实际会计工作过程和会计信息处理程序,构建学习情境。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在高职会计学原理应用,使得教师教和学生学都围绕如何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更容易掌握。
   一、《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让学生顺利进入系统学习会计学知识的大门,是《会计学原理》课程的使命。
   通过《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基本掌握现代会计的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能熟练的进行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继学习会计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任务驱动的会计学原理课程设置理念与内容架构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型课程开发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科体系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有利于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任务驱动型课程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即从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确定职业实际工作任务,归并成教学工作任务,最终转化为职业教育教学任务。它是一个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最终到学习情景的过程。
   (一)任务驱动的会计学原理课程设置理念
   《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采用“每个能力为一个岗位任务”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企业会计业务核算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与岗位能力为依据,设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际操作技术与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中具体坚持以下理念:
   1.“校企合作”,设计和开发会计专业课程。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与企业进行合作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充分征求意见,通过多种形式了解会计具体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以此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解与课程内容选取,使本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建设的内涵不断深化。
   2.建立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邀请会计行业财务专家对会计专业所涵盖的业务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会计相关业务操作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并列与流程相结合的结构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二)任务驱动的会计学原理课程内容架构
   基于以上的课程设计理念,我们对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遴选。通过市场调研,参考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以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主线,设计具体工作任务,以任务为向导,开展教学。
   《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按岗位模块组织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注重工学结合,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强调职业能力培养。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充分考虑了“三基”的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一个“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完整的“会计观”,让学生能够从社会经济、企业运行等大环境出发,正确认识会计的价值以及为实现这种价值,会计系统应当采取的变化与变革、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等。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将围绕会计职业工作过程,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采取项目化教学。我们将会计学原理分为会计学知识入门、会计分录编写、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保管六个模块,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合理,同时我们分析出会计学原理课程的重点是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审核和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难点是复式记账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展开讲解。会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以教材,授课计划、教案、课件、实验题、实训指导书为具体表现形式。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会计学原理》是学生碰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此之前学生并没有任何相关会计专业知识的储备,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会计学原理》课程中涉及的专业术语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学习起来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与学生学习困难,应该加强《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模拟实训教学,深化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性认识,提高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奠定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帮助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规律,逐步地学习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术,从而把他们引入会计的殿堂。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
   (一)教学手段设计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会计学原理课程全程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应用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教师自己开发)进行教学,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课堂容量增大,教学过程生动活拨,更加有利于师生互动,选择经典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好。
   2.多种网络教学手段,保证课堂教学进程和次序。本课程实训的每一个项目均要求学生实施现场的情景或案例的演练,这不仅要求教学条件要做到“一人一机”,良好状态的局域网络的支持,可以保证学生及时提交作业、教师能掌控课堂秩序,提醒学生作业进度,使得课堂演练的效率大大提高。
   3.“现场考核”手段大量使用。通过几届的《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从中积累关于会计学原理的一些习题,形成了一套习题库。但是,这些习题不同于以往会计学原理课程的传统试题,而是引入“实验操作”的环节,以学生现场实际技术技能的实施过程作为考核对象,这无形当中给学生的技能学习加大了动力。
   (二)教学方法设计
   启发式教学即教师在授课时,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意将学生生活所熟知的会计现象与会计理论结合,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注意培养学生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分析、处理会计事项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实物引导法即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这种方法在讲解凭证、账簿和报表时运用。案例教学即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选取亲身经历或身边发生的财务操作实务案例,展开分析,组织、引导、鼓励学生思考,生动有趣,易于接受。角色体验教学即按模块划分角色,让学生分别担任出纳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稽核岗位、会计档案管理岗位等,组成一个虚拟财务部门,每人承担不同任务,便于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思考问题,掌据相应角色的技能与思考方法,共同完成会计学原理实训项目。探究式教学即分配会计学原理学习任务,说明主要思路,具体操作由学生探索,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保障条件
   为了保证我们的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我们不断充实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队伍,年龄结构和职称和学历结构日趋合理。为满足会计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和认证考试的需要,经过几年的开发与建设,目前校内用于会计学原理教学的有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专用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为江苏省各市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及部分企事业单位财务及收费部门,实践教学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缩短了就业的适应期。
   五、教学效果与课程建设方向
   优秀的教学团队,紧贴实际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扎实的校内外实训促成了我们优良的教学效果。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持证率逐年上升,已经毕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基本都拿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顺利走上会计岗位。学生对会计学原理主讲老师评价和认可度非常高,同行的评价是会计学原理教学,深入浅出,突出重点,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很好。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尤其是财务基本功扎实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立足于我们已经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制定了会计学原理课程未来三年的建设规划及以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构建一个多介质、多层次、多品种、多类型的会计学原理多元化教学资源体系。
   我们将在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将会计学原理建设成为适应当今社会会计信息化需求与发展的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
  [1] 徐玲.基础过程及能力本位的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2] 孙翰英,庞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4):95.
  [3]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张佳.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以“记账凭证的填制”教学设计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9).
  [责任编辑 陈 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1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