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建民
摘要: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矿产资源的约束,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依靠解放思想和技术进步,做强做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河北省鹿泉市为例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总结了一些做法,提出了一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 发展方式 转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153-05
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是指以当地不可再生性自然矿产资源的采选和加工业(统称矿产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县域经济有机体。其具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对矿产资源的高度依赖。天然赋予的优势矿产资源和国家的优惠政策促进了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县域经济实力,为当地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矿产资源型产业占县域国民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的30%以上。二是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下。主导产业多为采掘业和低端加工业,产业发展的自主性差,工艺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三是环境压力大、发展的可持续性差。主导产业多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资源存量日益减少。四是社会发展矛盾突出。劳动力结构单一,社会财富相对集中,个人收入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在资源开采中引发了大量矛盾和信访问题。五是县域经济发展面临困境。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消耗,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受到极大威胁,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种种制约因素凸显,县域经济发展出现许多困难,急需调整和改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永续发展是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的一项战略性核心任务。河北省鹿泉市,一个依托石灰岩资源崛起的“全国百强”县(市),一个昔日备受诟病的粉尘“污染源”,在短短五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先行先试”的全国科学发展试点县,成为独具魅力的“省会西花园”。以下几组数字表现了县域经济的变化:
“2”――曾经为鹿泉创造辉煌、遍地开花的166家小水泥,整合为现在的两家大型水泥集团。
“3”――在全省节能减排“双三十”考核中连续两年名列第一,去年建成区优良天数达到318天,首次超过了石家庄市区。
“4”――由原来的水泥一业独大,变为电子信息、休闲旅游服务、食品加工、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四轮”驱动。
“1”――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阵痛期,综合经济实力全省排名实现由九到八的“一位之进”,成为石家庄市唯一连续十年位居全省“十强”的县(市)。
以上数字,真实描绘了鹿泉县域经济发展转型的积极成效,鹿泉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质的飞跃?成功的秘诀何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鹿泉进行了调研。
一、发展的困境与积极反思
鹿泉市西倚太行山,东部呈月牙形环绕省会主城区,面积603平方公里,有着丰富的石灰岩资源,为发展水泥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鹿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水泥建材业,最多时水泥企业达到166家,水泥熟料年生产能力1 100多万吨,建材及相关产业一度成为鹿泉经济的“半壁江山”。“铺天盖地”的水泥企业让他们尝到了发展的甜头,从2000年开始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十强”前三名、连续五年挺进“全国百强”。但与此同时,潜在的危机和问题也随之而来,让这个以水泥为骄傲的城市遭遇了发展中的困惑。
――浪费严重,资源难以为继。小水泥(机立窑)设备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非常低,生产1吨熟料消耗的矿石和标煤达到了大水泥(旋窑)的1.4~1.5倍,而对财政的贡献度只相当于大水泥的1/10,长此以往势必陷入资源枯竭、无矿可采的被动局面。
――污染严重,环境难以为继。小水泥年排放粉尘超过20万吨,全年二级及以上天数只有65天,当年“雨过海山石柏现,云开横岭翠屏生”的美好环境,变成了“鹿泉人均四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的严重污染;同时,由于上风口的特殊位置,对石家庄市的空气质量也造成一定影响,使鹿泉备受各界诟病,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产业结构单一,发展难以为继。国家产业政策像一把“利剑”,已经“剑指”脆弱的小水泥企业。区位优势突出,本应是投资兴业的宝地,但外来投资商对鹿泉的环境望而却步,高新技术、食品加工等产业更难落地在漫天烟尘的环境中;与省会近在咫尺、有山有水,本应是省会居民休闲居住、旅游度假的首选,但严重的环境污染不要说吸引省会市民居住,就是平时娱乐、周末小憩也游者寥寥。
对此,鹿泉市委、市政府从1997年开始,持续开展强有力的整治行动,先后关停了90家小水泥企业,保留了75座符合国家产业、环保政策要求的水泥机立窑,使水泥产业整体向前进了一大步,但这种被动调整和“边污染边治理”的路子不可能再走下去。可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面对的是各种思想、利益的交锋与冲突和鹿泉人对水泥根深蒂固、难以割舍的情结。正如一水泥厂厂长所言:“我一辈子跟水泥打交道,对水泥厂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亲。”要对小水泥动大手术,很多人心情复杂。一些干部也提出:“水泥是支柱产业,关了之后政府收益哪里来,企业怎么办,职工怎么办?”
但经过反思,鹿泉市委、市政府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那种‘有水快流’、‘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说什么也不能再走了,必须下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科学发展。作为省会组团城市之一,鹿泉最大的优势是紧临省会,省会发展对鹿泉的辐射带动力是其他任何优势都无法比拟的。多年来,鹿泉一味依靠水泥,这一优势被忽略了。只有依托省会、融入省会,打造优良环境、放大区位优势,鹿泉的发展才会更科学、路子才会更宽广、前景才会更美好。鹿泉明确提出了“调优一个产业、新兴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思路,持续放大紧临省会的区位优势和真山真水的资源优势,使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同频共振,成功走出了一条再造新优势、培植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二、大力改造调整和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水泥业
鹿泉市把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点放在了支柱产业――水泥产业上。只有对水泥产业进行彻底改造,才能使这一传统支柱产业重新焕发活力,从而为其他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拓展空间,才能用事实来扭转大多数人的传统发展观念。市委、市政府坚定的认为,尽管淘汰落后产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形成阵痛,但这种影响和阵痛不可避免,而且宜早不宜迟,行动越早越主动,行动越早代价越小。经过反复酝酿,鹿泉出台了以“总量控制、适度集中,关小上大、等量替代,多措并举、梯次推进”为核心的16条实施意见,从2007年7月开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响了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攻坚战。
1.坚决拆掉落后的机立窑,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用三年半的时间全部拆掉境内的机立窑。拆除工作开始后不久,结构调整的“阵痛”就让许多人无法忍受,一些乡镇财政收入锐减,全市经济指标也大幅下滑。保GDP还是抓调整?争论再一次升级。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鹿泉市委、市政府的信心和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他们认为,“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宁可暂时牺牲一些财政收入,也要挤掉‘污浊’的GDP;宁可暂时牺牲指标排名,也要换来青山绿水和广大群众的幸福生活,这比单纯在经济指标上争第一更重要。”他们进一步完善措施,把有关经济指标从水泥企业较多的乡镇考核中拿掉,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思想统一后,鹿泉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更加果断而迅速,主动两次提前完成时限,到2009年3月底,仅用21个月、提前21个月拆除了全部75座水泥机立窑,累计淘汰落后产能654.4万吨,彻底结束了鹿泉长达五十年的机立窑水泥生产史。
2.大力开展技术改造,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和企业规模。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对传统产业的全盘否定,而是一个扶优汰劣、有扬有弃的系统工程。简单的一关了之,不仅无法为高昂的调整成本“买单”,而且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鹿泉引入“等量替代”机制,在关停机立窑的同时,鼓励新上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型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以“上大”促“关小”,但新上大水泥项目必须在市场上寻找到足够的替代源。2009年6月,新建的3条日产4 0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竣工投产,开启了旋窑生产的新时代,实现了“关小”与“上大”有机结合、同步启动,走活了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这盘棋。
3.整治相关产业,实现产业链的整体优化。“关小上大”只是完成了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步,第二步对产业上游的资源进行整合。一是对56家水泥粉磨站进行综合治理;二是借助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强大声势,一鼓作气,关停了境内全部48家滑石粉企业和116家“六小”企业。
4.组建集团企业,实现进行规模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对县域境内的石灰岩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促成了鼎鑫集团和燕赵集团两大集团的并购重组,实现了强强联合,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集中度和区域影响力。至此,鹿泉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工作彻底完成,最终整合为两家大型企业、8条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与调整前相比,整个产业产能略有降低,耗标煤下降31.1%、耗电量降低68.8%,二氧化碳排放减少92.6%、粉尘排放减少70.7%,但年提供税收增加7 000万元,实现了由建材大市向建材强市的转变。2010年上半年,水泥产业完成税收1.35亿元,相当于调整前一年的税收总和。“2”>“166”,鹿泉的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现由“1”到“4”的华丽转身
资源型城市之所以普遍存在一业独大的突出问题,关键就在于对资源长期高度依赖产生的惰性思想和惯性思维,看不到资源之外的‘资源’,缺乏超越传统资源求发展的勇气。冲破惯性思维束缚,超越既有矿产资源,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是鹿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和根本出路。为此,鹿泉在改造升级传统建材业的同时,全方位加快与省会的产业对接,电子信息、休闲旅游服务、食品加工三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与新型建材业一起成为驱动鹿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四个“轮子”。
1.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业――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深感小水泥发展之痛的鹿泉人,把发展新兴产业的突破口首先聚焦到了高新技术产业上。他们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13所、54所两个科研“巨头”,引进建设了规划面积14.6平方公里的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这个基地不仅是省会“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的五大基地之一,也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有了这一平台,“两所”的许多科研成果开始在这里孵化,半导体照明、博威通信等一批项目相继投产。鹿泉电子信息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目前已经达到34家,2010年上半年完成产值9.8亿元,正在成为鹿泉最具潜力、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
2.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山是鹿泉的优势,谋划发展要在山上做文章。不同的是,过去“吃山”,是把山“吃掉”;今天“吃山”,则是把山养好,使山更清、水更秀,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鹿泉以建设“省会西花园”为目标,先后建成了石家庄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等十个景区,引进建设了众诚体育休闲俱乐部等一批高端休闲居住项目,初步形成了长约50华里的西山旅游景观带,成为省会居民休闲体验游玩的好去处。鹿泉环境美了,人气“旺”了,房产业持续升温。2006年以来,鹿泉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95.8万平方米,其中一半以上被省会居民购买。省会工作、鹿泉居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省会居民所推崇。不仅如此,鹿泉还抓住西部山前生态型新区开发、石家庄货运编组站搬迁的机遇,把发展目标投向了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高端服务业,仅今年就安排相关项目59个,总投资576.5亿元,分别占该市项目投资的41%和48%,拉开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大框架。
3.积极发展食品加工业――培育叫得响的产品品牌。将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转变成为强大的竞争优势,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培植引进名牌,用品牌“撬动”省会乃至京津的大市场,不仅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树立县域经济的形象。鹿泉把发力点选在了产业基础较好的食品加工业上,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动行业向高品质、高端化发展。短短几年,在原有君乐宝等四家乳品加工企业的基础上,北方最大的珠江啤酒生产基地、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永盛乳业等一大批食品加工项目相继投产,全国知名品牌洛杉奇食品项目即将开工,国际知名品牌可口可乐罐装生产线项目也将落户,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知名度持续提升。“君乐宝酸牛奶市场占有率全国第四,先后荣获影响中国新锐品牌奖、最具竞争力河北十大品牌等荣誉。
目前,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提供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到51.1%,比2005年增长14.3%。由“1”到“4”,不仅构建了鹿泉“传统产业调优、新兴产业崛起”的发展新格局,更为今后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四、加强环境建设,增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鹿泉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不仅要融入省会主城区,更要主动为省会主城区搞好服务,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好环境。在重新审视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又赋予了环境建设新的内涵,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市叫响“环境是第一生产力、是第一竞争力”的口号,鲜明地确定了主动“融入省会主城区、服务省会主城区”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科技新区、经济强市、生态鹿泉”的战略目标。
1.做优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成为加速融入省会主城区的“助推器”。多年的水泥工业发展,使鹿泉背上了环境污染的沉重包袱,并被列为全省节能减排“双三十”重点县(市)。面对重重压力,鹿泉没有逃避和退却,而是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变压力为动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三大工程,全力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发展的生命线。蓝天工程――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督促重点企业全部安装了除尘及脱硫实施,建立了全天候的在线监控网络。2009年,鹿泉建成区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318天,超过石家庄市区一天,彻底摘掉了省会污染“大户”的帽子。碧水工程――先后建成了4座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严格遵守区域限制政策,加强省会饮用水源地保护。青山工程――以地质文化为主线,以废弃矿山灾害治理和环境恢复为重点,启动了西部山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用三至五年时间完成所有尾矿的治理;大力实施封山育林等绿化工程,五年来累计栽植各类乔木39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32.5%。
2.做美城市环境――让“省会高档社区”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高地。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做美城市,就会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聚集和更多的产业进驻。做美城市就是让城市“变脸”,实现品位和价值的提升,进而聚集更加优质的资源和产业。鹿泉围绕打造“省会高档社区”,精心研究制定了城市建设“双核”战略,大手笔推进主城区、西部山前生态型新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中心区旧城改造、城东新区开发、西部山前核心区景观水系等重点工程顺利实施,聚集人气、聚集产业、聚集财富的效应日益显现。西部山前生态型新区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按照省会高档新区的标准建设,建成后可以大幅提升鹿泉的城市形象,又可以拓展省会主城区功能。鹿泉不断强化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石太、石武铁路及张石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强乡村路网建设,目前共有7条铁路、4条高速、6条国省干道穿境而过,公路密度达到126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河北省前列。特别是为加快与省会主城区的融合对接,筹资17.8亿元完成了山前大道等工程,与省会主城区对接的主干道达到11条,构建了连接省会、沟通城乡、贯穿景区的半小时交通网。同时,大力度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累计拆除违章、危陋建筑120万平方米,对307国道、槐安路、石获北路等主干道进行了高标准绿化美化,连续三次获得河北省宜居城市金奖。特别是随着区域环境的日趋优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西部山前区等一些过去无人问津的荒坡地,如今已经变成了房地产商竞相争抢的宝地,全国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投资300亿元建设金碧天下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全市的开发建设。
3.做精产业环境――让优势产业聚集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鹿泉市以园区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产业环境,先后规划建设了75.3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绿岛火炬开发区等5个省、市级工业园区。为了搞好园区建设,他们多次到苏州工业园、西安高新区等先进地区“洗脑”,聘请德国罗兰・贝格、新加坡CPG等国际顶尖公司对开发区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按照“造厂与造城并举”的理念,启动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吸引优质项目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推动力,鹿泉摒弃“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旧有观念,坚持围绕主导产业上项目,制定实施了项目准入评价推进制度,根据产业政策、节能减排、投资指标三大类、14项标准对拟建项目进行全方位论证评估,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得准入。自实施以来,先后拒批“三高一低”等低水平项目55个,实现了项目建设由重“数量”向重“质量”的转变,迎来了锦绣华北工程机械商贸物流中心等四个投资超百亿元的优质项目落地。
通过几年的努力,鹿泉市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全面的转型,由一个昔日依赖石灰岩资源的水泥大县转变成为环境优良、多业并举、持续发展的经济强县,走出了一条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转型的成功道路。2010年,鹿泉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2.6亿元,比2007年增长4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8亿元,增长139.9%;全部财政完成13.5亿元,增长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亿元,增长6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 163元,增长4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 618元,增长3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7.5亿元,增长65.9%;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完成55.8亿元,增长135.5%。
五、几点启示
1.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必须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阀门”,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大转变。发展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各种资源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思想是盘活资源的源头,是决定性因素。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在县域经济崛起的初期往往依托优势的资源迅速发展起来,在经济崛起的同时,思维方式和发展思路却对矿产资源产生了依赖,由此出现了惰性思想和惯性思维,始终把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所以,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转型首先是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没有摒弃原有的思维模式,从传统的思维和理念中走出来,就不可能实现发展路径的转变。对鹿泉来说,正是得益于一次次的思想解放,才能实现从单纯“靠山吃山”到“围绕省会做文章、全面对接石家庄”,再到主动“融入省会主城区、服务省会主城区”以及“双向统筹”等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一次次升华,促使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取得了一次次的重大进步。
2.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必须冲破“资源的诅咒”,闯出一条超越资源发展的新路径。毫无疑问,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优势,但没有一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只拘泥于本身固有的资源求发展,必然无法打破因资源枯竭而衰落的宿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眼光向内”,从实际出发“精吃资源饭”;更要“眼光向外”,立足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发现优势、创造优势、拓展优势,超越资源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鹿泉的成功,不仅在于摆脱了对资源的依赖,而是充分发挥紧临省会主城区且有山有水这一最大的优势,牢牢抓住环境建设这一着力点,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拓展和深化,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实践证明,区域发展最大的优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打破禁锢、打破常规,才能发现优势、拓展优势,使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3.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集约发展上寻找突破口。鹿泉市突出的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砍掉”当时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数百家小水泥,新上了多条国内一流的大型旋窑生产线,在国家更为严格的限制政策出台前实现了“转身”,以整个产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了资源型产业的升级换代。同时,对水泥产业的整个产业链条进行整合,整合上游的石灰岩资源、整合数量庞大散杂的小企业、整合下游的产品,形成两家大型的水泥企业集团,实现了集约发展和规模经济,在全国同行业中占居了有力的竞争地位。
4.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必须在传统产业之外发展新兴产业,以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县域经济依靠单一的矿产资源型传统产业作为支柱,在面临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双重压力下,很容易出现全产业崩溃或退出的境况,给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的风险和隐患。鹿泉市恰恰是未雨绸缪、超前运作,在调整发展水泥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了信息技术、食品加工、休闲旅游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之迅速发展的房地产业,使整个县域经济呈现了多业并举、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县域不仅很快渡过了转型的阵痛,还获得了迅速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发展的后劲。
5.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必须走出就产业论产业、就工业论发展的老路子,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打造政治、经济、人文和生态环境,形成创新发展的新优势。县域经济不等同于工业经济,与城市经济也有很大的区别。县域经济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县域经济的转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就某个产业的发展论短长,而应从经济、社会、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制定有力的措施。鹿泉市正是在改造提升水泥产业的同时,全力营造产业聚集区、优良的行政服务、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蓝天、碧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既从服务产业发展的软环境上下工夫,又在产业聚集依存的硬环境见成效,使一个水泥大县发展成为产业吸附能力强、产业聚集多、良性循环发展的经济强县。
6.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转型,必须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科学发展的勇气直面转型的“阵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上是一个破旧立新、扶优汰劣的过程,不可能没有“阵痛”。对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来说,发展方式久推不变,结构调整久推不动,关键在于跳不出陈旧的政绩观束缚,不愿、不敢面对经济发展速度的暂时放缓和财政收入的减少。鹿泉市从转型之初就破除了“唯GDP论”的片面思想,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从而能够坦然面对经济指标排名的下滑,持之以恒地抓投入、打基础、增后劲。虽然退出了“全国百强”,但却祛除了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顽疾,积蓄了更强大的发展后劲,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阵痛期,综合实力全省排名不降反升。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敢于直面重重困难和压力,以一抓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和勇气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转型。
The Plight and Outlets of Economy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Dependent County
――the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Transition on the Mineral Resources Dependent County Economy of Luquan in Hebei
GAO Jian-min
(Guanhua School of Management,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For continu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refectural area with mineral resources,it should break through the restric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alter and improve traditional industry,strive to develop emerging industry,make development circumstance in economic society more better based on emancipating the mind and technical progress,and then realize economy development reform in prefectural area.This text carries out investigation in Luquan county Hebei province,and found some practical methods on it,as the same time it offers some apocalypse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prefectural area economy with mineral resources;development style;reforming
[责任编辑 吴明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1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