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师全民

  摘要: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高速推进的工业化进程、转型缓慢的传统经济模式和总体落后的科技水平等方面制约,应该通过调整产业及能源结构、狠抓节能降耗、加大低碳技术开发力度、提高碳汇潜力及构筑碳平衡交易平台等方式,推进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3-0195-02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着眼于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正确认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中面临的现实困难,潜心研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是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迈进的过程中,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多重压力,为发展低碳经济而需要的大量额外成本,很可能会延缓中国正在快速推进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还存在着低碳理论欠缺、能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粗放、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高速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导致高碳气体排放大量增加。由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推断,伴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推进必然是高碳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中国所走的又是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要完成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任务。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相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经济体,中国能源的消费与高碳气体的排放在时间上更为集中,在规模上也表现得更加突出。目前,中国仅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工业占GDP的比重大幅度增长,重化工产业化特征非常明显。21世纪上半叶仍然是以发展为主,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等社会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对能源消费和高碳气体排放量提出巨大的需求。在这一时间内,企业受利益驱动而主动进行低碳技术与产品创新的意识相对较低,将进一步加剧能源需求及其高碳特征。伴随着工业化的高速推进和经济的继续增长,中国的能源需求和消费必将继续增加,高碳气体排放总量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2.传统经济模式转型缓慢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严重。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采用的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模式,经济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来推动。据统计,中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其中,中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百万美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是日本的9倍;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八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近年来,中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由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巨大,再加上产业结构不甚合理,节能减排的政策法律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执法监管体系不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执行链条过长、执行效果不易控制等因素,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发展低碳经济产生严重制约。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影响,特别是受“富煤、少气、缺油”资源条件的制约,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局面长期存在。即便是强调科学发展、注重经济转型的今天,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煤炭石化能源占整体能源结构的92.7%,其中高碳排放的煤炭占了68.7%,这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格局大不相同。在电力能源中,水电仅占其中的20%左右,火电竟高达77%以上。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其高碳结构特性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工业重化工化的进一步发展,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相对量虽然可能有所下降,但其绝对量将不断加大。
  4.科技水平总体落后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阻碍十分明显。中国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的开发能力与技术储备不足,产业体系薄弱,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中国实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而其中的42种是中国目前未能掌握的核心技术。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实际上许多情况下,中国只能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据估计,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每年至少需要直接向其他国家支付资金数百亿美元,这对中国显然是一个沉重负担。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策略
  在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世界各国纷纷抢夺低碳经济的制高点的情况下,中国也必须趁势而为、迎难而上,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打破制约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境,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1.更新经济发展理念,构建低碳经济战略规划。改变GDP优先的经济增长观念,牢固确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并强化低碳经济理念,使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导向、政策和意愿。结合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加快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部署,将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逐步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法律体系中,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地方政府、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权利和义务,推动社会经济及早朝着低碳方向转型。
  2.调整产业及能源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逐步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强低碳能源工程建设,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及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生物质能,大力推进大型核电、大型水电、大型风电基地和清洁煤电基地等项目,着力提高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尽快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消费结构由石化高碳型黑色结构向低碳化洁净能源绿色结构转变。
  3.狠抓节能降耗,推进低碳消费。制定全国及地区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重点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针对重点用能的工业、建筑和交通等行业,提高能效标准,改善燃油经济性,减少对小汽车的过度依赖,大力发展公交、铁路等交通设施,提高建筑节能,提高电厂能效。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鼓励企业低炭排放,限制高碳排放,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发展道路。培育和引导城乡居民树立以低碳排放为荣、以高碳消耗为耻的社会新风尚,多渠道鼓励人们转变消费方式,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特别要注意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户用沼气,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低碳技术开发力度。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工作,通过加大国家财政扶持力度、整合市场现有低碳技术、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提高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发生产能力。在近期,应把节能减排技术和煤炭清洁技术作为重点,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和固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清洁煤技术、煤炭高效转化技术、核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重大节能技术予以重点支持,促进国内外技术和资金的双向流动,鼓励中国科研人员和机构主动参与国际低碳经济研发,积极吸引国外的跨国公司来华发展低碳经济、设立研发机构以及进行合作开发,大力提高中国低碳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水平。
  5.提高碳汇潜力,构筑碳平衡交易平台。通过植树造林、草原修复、湿地保护、农田保护和海洋管理等措施,利用植物和土壤吸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碳汇、减少碳源的基本潜力。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碳排放定价和碳排放交易等市场工具,研究和构建比较合理的国内碳平衡模式,奠定建立中国碳基金制度和生态补偿金制度的基础。根据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项目报告,可以省级为单位推行“碳源―碳汇”交易制度,建立各省市自治区碳源―碳汇的平衡账户,将碳源排放空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碳汇吸收能力作为一种收益手段,利用中国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通过有效的交换形式与合理的交易价格,使生态受益区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拿出享用“外部效益”溢出的经济效益,对生态保护区进行补偿。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2]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5).
  [3]陈永昌.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J].北方经贸,2009,(9).
  [4]李丽平,等.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2008,(3).
  [5]张政航.低碳经济趋势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上,2010,(6).
  [责任编辑 吴明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3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