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识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颖,金海清
摘要:对民营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风险识别的对象进行了分析,并对在风险识别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和工具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识别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017-02
一、民营企业资本运营中的风险
影响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效果的风险主要有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大类,前者是指由于全局性不确定所引起的资本运营效果的变动,而后者则指非全局性事件所造成的风险,这些风险受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与其他企业没有关联,只会影响企业自身的收益。通过识别技术识别出的风险如下。
1.体制风险
在民营企业资本运营中,涉及到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问题很多,在中国现有的体制环境下,由于资本运营涉及到产权的易主,因此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存在着各方利益的差异,从而必定会出现某些利益矛盾。同时这些体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这种由于体制本身缺陷带来的企业资本运营效果实现的不确定性,即为体制风险。
体制风险主要可细分为产权体制风险、财税体制风险和社会保障风险。在民营企业资本运营中提到民营企业并购重组国有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干预过多,产权交易不规范是资本运营中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另外,现行企业所得税体制是按企业行政隶属关系交纳所得税。这样跨地区、跨行业、跨不同财政级次的并购必然影响企业原来隶属的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出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目的,有可能使一些并购活动搁浅;还有,在兼并重组过程中,被兼并重组企业的人员安置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战略决策风险
无论民营企业将要上市、实施并购和重组,还是进行多元化的经营,这对于企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决策。就单个民营企业来说,不能因为“上市热”的趋势,就一哄而上。上市确实可以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募集巨大的资金,这对于有着资金瓶颈的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诚然,上市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企业制度的完善;并购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的扩大。但是,民营企业还是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找准运营的时机和适合企业自身的运营方向,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否则将导致极大的战略决策风险。因此战略决策风险可从运营时机风险、运营方向风险和运营规模风险来分析。
资本运营是一项风险极大的企业行为,巨大的损失往往产生于战略决策的失误。资本运营的成败不在于是否完成了上市、抑或并购交易等,而在于完成后的经营业绩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资本运营必须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是关键。
3.谈判与签订合同风险
在资本运营中,总是会涉及产权的易主,而买卖双方最关心的就是交易价格问题了。然而,价格问题一般在谈判中得以解决。由于成交价格的高低牵涉到各方的切身利益,谈判双方必定会有一场激烈的讨价还价。成交价格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谈判中的实力,而影响双方实力的主要因素是已掌握的信息量和谈判技巧。这些因素的变化将影响成交价格及并购工作绩效。在中国,上市公司的经理层出于各种考虑,对本公司成为并购目标,一般都是持不欢迎和不合作态度。尤其是面临敌意收购时,他们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反收购防御。这势必增加并购难度,提高并购成本,对并购方构成相当大的风险。谈判之后,就是合同的签订问题。在并购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买卖双方都想回避与转嫁风险,使自己受益。但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并购方一旦考虑欠周就会导致签订合同风险的产生。它主要包括的风险是合同签订后将资产产权正式移交这一期间可能会出现资产管理失控局面,和产生的或有负债风险。
4.财务风险
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资本运营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而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财务风险又可以具体分为定价风险、融资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即由于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价值(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比如在民营企业借壳上市这一运作上,对于壳资源的价值评估就存在着定价风险,并且在中国很多壳资源还都是亏损的国有企业。而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筹集足额的资金,能否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或安排合理的资本结构,从而保证资本运作的顺利进行。在中国,企业并购特别是要约收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短期内筹到所需的资金是关键。而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债务期限安排不合理,而到期不能及时偿还债务的风险。
5.整合风险
民营企业为了突破规模上的瓶颈,频频进行资本运营,然而很多民营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营后,不但没有出现预期的战略协同效应,反而出现持续的经营绩效变差的迹象。这就是资本运营中的整合风险,使资本运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整合主要是在企业管理制度、经营方式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因此,整合风险可细分为管理整合风险、经营方式整合风险和文化整合风险。
收购后的整合是资本运营过程中的最为重要因素,然而,在现实的企业并购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把整合的重要性提到一定的认识高度,从而没有取得经营、管理、财务上的协同效应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由于民营企业大多强调短期利益的实现,而缺乏战略发展规划,造成他们在实际的运作中,将精力和资源只投放在研究行业状况、不断地寻找目标企业、购并扩张,而没有对已控制的企业进行有效的整合。如此资本运营的企业常以少量的自有资本几经变化控制了巨量的产业资本,若并购的产业因整合效果差而不能实现现金流的正常运转,依赖银行贷款,最后是巨额贷款下潜伏着巨大的资金风险,随时能使这些重扩张而轻整合的企业崩溃。
二、资本运营风险识别的对象
对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识别,对象主要是目标企业(即“壳”公司)的财务报表及附注和目标企业内部管理等,从这些方面来查找风险来源。
1.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及附注
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信息。会计报表主要是有基本报表、附属报表和报表附注组成,是企业经营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提供了企业资产状况、负债状况和经营业绩等方面的信息。
对于财务报表的分析,主要关注资产、负债以及财务报表附注隐含的风险。资产中隐含的风险主要集中于资产的数量、质量以及权属问题。民营企业进行资本运营,资产的所有权归属清晰是交易的前提,资产的实际实用价值是焦点问题,在财务报表中并不一定都能对这些作出充分的披露。民营企业在资本运营中一定要关注资产所隐含的风险,以免并购后发现存在很多不良资产,加重企业包袱。对于负债隐含的风险是指进行资本运营后,有时不免要承担原有企业的债务,而在资本运营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纠纷和争议,形成潜伏期长短不一的或有负债。要重点关注目标企业的附注和其他信息资料,看看企业是否存在法律上的诉讼等等。
2.目标企业的内部管理
目标企业的内部管理主要是目标企业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企业文化以及经营方式。目标企业内部管理的风险主要通过以下领域反映出来:企业的经营现状,主要是指企业主要产品的市场销售状况、企业在行业链中的位置;目标企业员工的素质和信念;目标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目标企业尚未发挥的潜力等等。
三、资本运营风险的识别技术和工具
1.资本运营风险识别的技术
资本运营风险识别的技术,是指民营企业在搜寻资本运营风险来源、分析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性质和特征时,所采用的专门识别手段和识别方法。资本运营风险的复杂性使得资本运营风险的识别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运用相应的识别技术,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资本运营风险识别的工具
对风险识别的工具有很多,比如风险检索列表、德尔菲法、SWOT问卷和分段识别法。民营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活动,基本都涉及企业产权的变动,因此对资本运营整个过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时,笔者认为主要的适当识别工具有德尔菲法和分段识别法。(1)德尔菲法又称专家调查法,它主要依靠专家的直观能力对风险进行识别,即通过调查意见逐步集中,直至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致,故又叫专家意见集中法。由于需要数轮反复收集与反馈意见,采用德尔菲法识别企业资本运营风险会持续一段时间。故该法适用于允许有较长的准备期限、无其他竞争方参与竞争的企业资本运营,以免由于多轮反馈征询意见拖长风险识别期限,而丧失资本运营恰当机会。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操作步骤:拟定风险因子调查表―专家填写调查表―收集整理专家意见―匿名反馈。(2)分段识别法是指按照资本运营过程的阶段特征,根据不同阶段风险的成因与特点,采取相应的步骤和措施查找风险因子。民营企业资本运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运营前的准备阶段、运营中谈判和操作阶段以及运营后的整合阶段。由于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运营小目标、特点和工作内容,其风险产生机理和特征也不尽相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40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