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春生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不仅需要国家的经济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更需要树立“低碳理念”。对政府、企业和个人而言,低碳经济又有着各自的实现方式:政府的产业布局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企业可以着力发展低碳技术;个人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低碳消费。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低碳消费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166-02
  
  一、树立“低碳理念”
  低碳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革新,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必须提高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树立“低碳理念”。一要用低碳理念进行发展规划,考虑将单位GDP的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奖惩办法,并做好与现有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衔接。制定专项规划,包括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发展规划,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路径、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二要进行价值理念的变革,从传统的产品拥有型社会(重视交换价值)转向未来的服务使用型社会(重视使用价值),加快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不但重视劳动和资本这样的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更要着眼于制约化石能源和大气环境容量这样的自然资本。三要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法律规制和政策引导,在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建立地方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目标责任制,并完善相关考核指标体系,将能耗、环境保护等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制度机制保障。四要使低碳经济理念深入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企业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推行绿色经营,建立高效清洁生产机制,自觉将环保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部分,积极做好污染减排及污染治理工作,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
  二、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有效途径,尽管中国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可能短期逾越,但可以通过调整行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降低钢铁、有色、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比重,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从结构上促进经济的低碳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政府投入,通过补贴、补助、税收优惠等利益补偿机制,把政策激励与企业自身发展动力相结合,大力扶持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等产业,积极扶持低碳产业大型骨干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实施产业化工程,加快成熟技术和工艺的转化利用,提高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二是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从三次产业角度来说,要加快金融、保险、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减少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第二产业中,要加快太阳能、风能、核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会直接降低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三是大力支持碳汇产业的发展。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与能力。要发展有机、生态、高效农业,推进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努力增加碳汇。
  三、调整技术结构
  科学技术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要建立起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支持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和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方式创新,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生产。引导和鼓励企业一方面及时更新落后能源消耗设备,实现能源消耗设备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创新能源利用技术,进行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能源的生产,通过技术创新和进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火电、冶金、石化、交通、建筑、化工等产业能耗高、污染重,被一些学者称为高碳产业。高碳和低碳都是相对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具体指标来划分高碳产业、低碳产业或中碳产业。即便是高碳产业,也不是说这些产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相反,这些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还会继续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问题是这些产业要通过技术进步不断减少碳排放。这些产业碳排放强度大,减排的空间也很大。要鼓励高碳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以技术进步带动整个产业升级。此外,要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海洋能等,逐步用新的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加快发展核电,扶持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新能源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
  四、倡导低碳消费
  要倡导“低碳化生存”,通过宣传教育和经济激励,引导消费者行为,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和节约能源资源的消费习惯。首先是观念的转变。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基础建设还很落后,很多人的生活还不宽裕。在这种情况下,“吃饭问题”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人们还不太可能有足够的闲暇来关注“低碳”,“低碳”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要真正落实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也需要一个过程。其次是习惯的节制。和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相比,低碳生活方式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节制。建立在工业制度基础上的生活习惯,是消费性的,也是扩张性的。低碳的生活方式则是绿色的,循环的,收敛的。由“低碳”入“高碳”易,由“高碳”入“低碳”难,这是因为“高碳”的生活顺应了人的欲望,更多地以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为目的;“低碳”的生活则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建立在对欲望节制的基础之上。最后需树立系统的思维方式。整个社会、整个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保护地球和环境也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当今社会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社会,只有树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人与人才能和谐相处,才能共同造就美满的低碳未来。
  发展低碳经济客观上要求人们切实转变生活消费价值观,站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摒弃浪费型的高能耗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克服奢侈消费、“面子”消费、“便利”消费等陋习,树立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可持续消费观,使低能耗、与环境友好的生活消费方式逐渐成为社会风气。在耗能巨大的出行方面,鼓励人们选择高效利用能源、少排放污物、有益健康的出行方式。例如,大力推广使用自行车、地铁、轻轨、公共汽车、铁路、水运等交通工具;发挥信息化优势,尽量在线处理人们交往的各种事务,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在住的方面,提倡住宅采用低碳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节能家用电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的厨房系统,使居住实现生态化,既舒适实用,又节约能源。在衣着方面,限制高能耗的纤维产品,提倡可再生植物纤维做原料的衣物,使人们衣着既时尚美观、有利于人体健康,又减少能源的消费。在食的方面,提倡节能烹调方式和烹调工艺,限制高能耗的食品,禁止豪华宴席、浪费性消费,提倡低能耗的营养丰富的消费产品和消费结构。在商务和公共服务方面,宾馆、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要厉行节水节电,合理控制空调的制冷、制热温度,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在娱乐健身方面,歌舞厅灯光照明、音响、空调等要适度,提倡回归大自然的室外娱乐健身运动,尽量减少耗能高的室内娱乐健身器材。[责任编辑 安世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4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