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新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意文

  摘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给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保护环境,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生态的优势,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介绍了江苏省姜堰市河横村发展生态农业做法的基础上,提炼其成功的经验,探讨了发展生态农业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076-03
  
  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也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给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保护环境、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生态的优势,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江苏省姜堰市河横村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新农村的典型,在探索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引领农村建设新机制与创建具有推广意义的新农村科技示范新模式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态农业”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土壤学家W .Albreche于1970年提出的。他认为,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以系统科学的方法来指导、组织和经营管理农业生产和建设,使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使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融为一体,具有生态合理性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随后,各国对生态农业提出了各自的定义。我国学者将生态农业定义为 “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涉及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各个方面,它是一个全面、综合和科学的范畴,是一个城乡互动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生态农业作为“生态化的农业体系”,其基本理论和特点顺应了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战略的要求,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河横村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新农村的经验
  河横地处里下河地区的姜堰市,过去是一个“十年九涝”的贫困乡村。河横人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和科学实践,一步步建立了以优质生态农产品为特色,以产业化方式运作,具有物质循环、生态友好、经济互利链式产业结构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将单一的种植业,发展成种、养、加并举,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农业的多功能性和生态农业发展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示。先后荣获联合国生态环境“全球500佳”、“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成为苏中平原上“生态兴村、产业富民”的先行村。
  1.建设标准化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根据区域已有的产业优势,着重从标准化、清洁化、产业化的角度,建立了高标准无公害(绿色)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无公害(绿色)优质葡萄(含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绿色)健康养殖基地。且以上基地均建立形成了“基地+企业”或“基地+合作经济组织+企业”等产业化发展模式,基地也大多实行了土地承包、反转倒包、土地流转等,较好地满足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2.大力实施特色生态产品无公害(绿色)优质生产技术集成应用
  在农田基础设施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绿色大米、绿色特色果蔬(葡萄、西瓜等)、绿色特种禽业(灰天鹅、青脚鸡等)、有机特种水产(蟹、青虾、鳜鱼、观赏鱼等)等生产技术集成应用。
  3.加强生态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按照“大(规模大、劳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新(新技术、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的原则,大力发展了各类特色生态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并依靠龙头企业网络千家万户,较好地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增强了农产品附加值与农业市场的竞争能力。河横村现建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河横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河横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江苏天鹅食品有限公司、泰州河横明珠米厂)等11家。以上企业的建设与发展,有力地延伸了生态产品的产品链,加快了生态产品产业发展。
  4.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搞好农产品流通
  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不仅是培训农民、传播技术、组织生产的重要单位,也是推广现代营销模式,积极开拓外埠市场,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河横村先后组建了“姜堰市灰天鹅生产合作社”、“河横葡萄专业合作社”、“河横禽蛋专业合作社”、“河横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5个。它们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姜堰市灰天鹅生产合作社”2007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示范单位” 。
  5.打造地方品牌,扩大绿色食品市场份额和知名度
  已申(续)报并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有“三泰牌”酱菜、乳黄瓜、姜丝乳黄瓜片、香菜心、宝塔菜、什锦菜、萝卜头。“如春”牌咸鸭蛋、糖心无泥咸蛋、酱鸭,“河横”牌牛奶,“河横”牌灰天鹅,“仙岛”牌绿壳蛋,“河横”牌草鸡蛋等五大系列14个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河横”牌大米被确定为原产地保护品种。
  6.拓展生态农业功能,大力发展湿地生态农业旅游产业
  利用新农村建设地特有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及其紧靠溱湖风景区的优势,充分挖掘区域农耕文化景观、田园景观、农村风土人情等有形和无形资源,不断拓展葡萄、西瓜、畜禽养殖产业发展内涵及其生态产品内涵(菜花节、绿色、有机食品、农村旅游等),不断放大原生态自然资源(生态林、稻田湿地、油菜花、生态环境),不断开发自然生态与人类加工相结合的资源和景观(树林、公园、田园、水塘等),大力发展集观光、采摘、品尝、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湿地生态旅游,推进产业协调发展,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资源利用率,促进了生态区生产发展与农民收入提高。
  三、河横村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对建设新农村的启示
  1.保护和培育好乡村生态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
  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做到改造生态条件而不破坏生态条件,挖掘生态资源的潜力更注重生态资源的培育。农业发展应该有一个新的思维角度,不仅要注意生产各要素之间、生产与环境之间的优化,还要注意生产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和谐。当前,我国乡村经济固然需要进一步发展,但关注、保护和培育生态资源更是各个村庄面临的共同使命。
  立足生态思维,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态产品,树立生态品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河横对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性解读,生态农业的发展将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和环境支持。同时,一个关心生态、建设良好生态的村庄,其村民的素质和村庄的管理水平获得提升也相对比较容易。健康的村庄生态系统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2.不断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动力
  依靠科技进步,放大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建设新农村的驱动力量。河横生态农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与村庄发展不断融合的历史。有科技优势,才能打造生态农业的产业优势;有科技支撑,才能形成生态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科技产业,才能促进生态农业的产业升级。以科研院所为科技支撑,更新品种,推广高产高效技术,科研院所主动带项目、带人才、带资金进园区建设,提高了园区的科技品位、科技含量和示范带动能力。在积极引进科技的同时,也要注重自主创新。切实制定优惠政策,广泛筹集资金,建立以专家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平台,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龙头企业自办研究中心或参与科研开发,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技术集成与科学管理能力,并全面示范应用绿色家园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产品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包装与绿色营销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3.提高农民素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建设新农村的能力、调动参加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建农民学校、村农民科技文化信息服务中心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民创业培训和“学、做、建”示范活动,广泛开展创业户、法制户、文化户、自强户、和谐户、十大孝子等评比奖励活动,通过系列化的宣传,使村民受到了教育,更新了观念,掌握了本领,同时优化了乡村的人文环境。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切实地为村民致富提供方法,同时要在物质上补偿因学习而未能参与生产的村民,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农民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搬迁改造、环境整治,生产基地建设等工作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按照“农民主体,政府主导,民间推进,干部服务,科技引领”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进行推进,加强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4.加强民主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靠保证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硬指标,让农民自己办事、自己管事,充分发挥农民的民主权利。通过制定村务党务公开制度,村级重大事项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研究讨论表决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相关制度,疏通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发表意见、集聚民智的渠道,培养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另外,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兴办集体经济项目、村容村貌规划整治、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均要由村支部会议提议,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讨论,提交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充分尊重民意;还要发挥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农村治理组织的作用,对村级各项支出实行理财小组先审票,再批准入账;同时,对村级干部工资、困难户照顾、村级收支明细,工副业上交收入、土地租金、计划生育户奖励对象、国家涉农资金粮食、种子到户补贴,均进行公示。这样,既保证了农民群众民主权利充分体现,又使之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形成一套新时期既有广泛民主,又体现党的领导核心,既有个人自由又有统一意志的乡村治理新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5.以发展生态化、产业化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生态农业从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角度出发,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为目标,顺应了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立足区域生态资源优势,进行整体规划、全面建设、系统管理,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统领,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壮大绿色食品产业为切入点,加大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和支撑,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于本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体系和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物质丰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张树俊.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2] 戚才俊.和谐河横――新农村建设的典范[J].江苏农村经济,2008, (1).
  [3] 李文华.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 汪卫民.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1998,(6).
  [5] 曹培省.探索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新实践[N].中国环境报,2009-1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