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培育与中部经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二君
摘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相对于发达地区,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较为滞后,数量和规模都不足,而要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中部地区应重点解决发展环境、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产业集群;中部地区;发展;政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066-03
一、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集群是同处或相关于某一特定产业(行业)的众多相互依赖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这种企业集群组织形式的优势在于既避免了“一体化”和大集团所导致的管理成本和代理成本过高的问题,又避免了远距离交易所导致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过高的弊端,并且通过集群内资源、技术等的共享与传播,可以大大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而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产业集群是在改革开放初在广东、浙江与北京同期出现的,且三种形成方式与结果各不相同。其中,广东珠三角的产业集群是由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下的外向型加工业集群,浙江温州一带是依靠本地企业家精神和工商业传统发展起来的特色品产业集群,而北京中关村则是依托密集的高科技资源形成的高科技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基本是在市场力量驱动下自发形成的,而这些地方也成为目前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当前,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中部各省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本地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加速本地区经济发展,是中部各省所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东南沿海依托产业集群带动经济发展,以及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中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现实条件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六省。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虽然也经历了快速发展,但目前各项经济指标不仅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许多经济指标也落后于西部地区。形成这样的局面有其客观原因。现代经济以相互协作及经济、技术交流为重要特征,这种协作与交流包含在地区之间(一国之内)以及国与国之间,并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使得这种趋势更为强化,从而一国的经济发展更难孤立于世界之外。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进的改革开放政策,顺应了这种趋势,并正在使中国经济成为一体化全球经济的重要一极。中国沿海地区有着与外界开展经济、技术协作与交流的先天有利条件,必然在中国的对外开放中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这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客观原因。而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必然要求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这也为加快中部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借鉴沿海地区经验,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对中部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相比较沿海,中部地区有其自身特点。从人文条件看,东南沿海天然与外界接触广泛,人们具有较强的商品意识及自主创业精神,这些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于自发形成,政策面的重视也只是在最近几年。对于中部地区,人们的思想相对保守,商品意识及自主创业精神不足。这样,产业集群仍然寄希望于自主发展是不现实的。从外在的条件变化看,竞争的条件已经远远不同。东南沿海地区的相对宽松发展条件不能不说得益于广大内陆地区当时商品意识的缺乏和由此导致的内陆地区的竞争力疲弱,以及沿海地区所具有的信息和与外界接触的便利,而现实其他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其初期发展需要政府推动。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为其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促使不同地区特色产业集群的出现,及现有产业集群从简单模仿阶段向自主创新、自主积累发展阶段转变。即现阶段中部地区各级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应是积极的介入,但应把握介入的度,介入的形式应是积极引导、支持、推动,而非干涉。
三、中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措施
目前,中部省份产业集群发展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数量较少,规模相对较小,对本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而要加快中部经济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此,中部地区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环境
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不足是产业集群数量偏少,规模不够,因此,应该努力构造适宜集群产生的经济环境。可以看到,国内产业集群发展较早和比较成熟的地区,均是人们自主创业和商品意识最强的地区,比如江、浙、闽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自古就有着很强的商品意识及经商传统;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的产生则源于我国最早的自主创业的高知人群。中部大多数地区的人们有着很深的封建小农思想,普遍的自主创业意识缺乏,风险承受力偏弱,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产业集群的自然产生及发展和壮大显得尤为困难,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促使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首先一点就是广泛的树立人们的自主创新意识,为达到这一点建立完善的地区创业培训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考虑在各个地区建立创业培训班,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育人们的创业意识,这种培训班甚至可以建立在镇、村一级。师资力量可以是政府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利用假期时间的大学教师。当然这种培训成败的标志不在于多少人掌握了创业知识,而在于是否帮助人们树立了自主创新意识。只要这种培训能够持续下去,一定能够改变人们的传统意识。
产业集群的产生,最早一般发端于某“种子企业”(最早的生产者),借助于他们的成功示范,引导后来者的进入行为。从这一点出发,再一个措施,就是建立创业支持和发展基金,给予有意创业的人们以资金支持,也可以部分解决人们风险承受力较弱的问题,从而催生地区“种子企业”。基金的来源可以考虑由省或市一级财政解决。具体的发放程序应由地区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组成项目评审委员会,从创业基金申请者中挑选,挑选的准则既要重视项目本身,也要重视申请者本身的意识和动机,使基金能够发放到真正意图创业者手中。
(二)引导产业集群形成自主创新机制
如前所述,中部地区产业集群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群体内合作创新机制远未形成。多数集群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只是简单的模仿,产品技术含量有限,难以进入同类产品的顶级水平,或者说在全国范围内品牌影响力有限,阻碍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及规模扩张。而缺乏创新能力的所谓“产业集群”,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企业集合,这种企业集合很有可能会随着别人的发展而萎缩,更不要说规模扩张了。因此,中部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必须解决集群创新机制的形成。但是依赖于产业集群自发形成这种机制会有偶然性,并且这种自发的形成过程在中部现实的发展条件下可能过于缓慢,这样,政府就有责任引导这种机制的形成。当然,单纯的行政手段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可以考虑建立创新奖励和发展基金,对于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及制度创新给予重奖(这种奖励也可以是税收上的减免)。现有的奖励过于狭窄和随意,应把奖励基金建立在市、县一级(这样也有利于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机制形成后,政府及时退出,因为该基金的设立不在于奖励成熟的产业集群,而在于促使初期产业集群形成自主创新意识和机制),加大奖励范围,形成企业群体意识,而不要使多数企业觉得与己无关。为保证奖励的公正性,应建立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的评审委员会。奖励基金的来源由省级政府解决,这样可以保证各市、县开展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在总体范围内统筹资金。同时,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对企业进行创新协助,依靠外部科研力量推动群内企业创新。这些措施将有利于产业集群创新意识的树立,形成自主创新机制,并最终脱离政府的引导。
(三)围绕中部地区优势企业,培育地区产业集群
中部地区在“一五”及其后的一段时间内,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区之一,在农机、工业基础件、矿山设备、有色金属、汽车、纺织及建材等许多领域建设了至今在全国同行业中仍居于前列的大型企业。从它们所在的行业特点看,有着相当长的产业链,产品涉及的范围也相当的广,一旦形成产业群聚,对地方经济必然有极大的带动作用。但事实是,这些企业更多的表现为区域内的一只独秀,而围绕这些优势企业,并未形成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使得企业的竞争力没有转化为地区竞争力,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力与辐射力也有限。
因此,地方政府应该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把围绕这些企业建立具有地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为此,地方政府应该支持相关配套企业在本地区的建立和发展,不管这些投资资金来源何方。为加速这个过程,可以适当依靠政府力量进行协调,如可以协调优势企业对建立的配套企业在前期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及指导。
再者,可以结合企业改革促进这项工作。由于这些优势企业许多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许多存在机构臃肿庞大的弊端,而改革过程必然要裁减大量人员,但不应把这些人员看成社会包袱,要把他们看成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财富和基础。因为许多人都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政府应鼓励这部分人自主创业,特别在相关领域的自主创业,并给予有力的支持。政府还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害怕在本地区优势企业竞争对手的出现和发展。政府在经济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倾向是对于地方优势企业的过度支持,涉及到这些企业的许多方面都会大开绿灯。这实际上会抑制相关竞争对手的出现,恶化它们的发展环境,这对强大产业集群的出现实际上是不利的。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使我们看到,地区竞争对手的出现和强大,不但不是有害的,而且会增强地区经济实力,形成强大产业集群。如在广东,TCL、创维的出现及崛起,不但没有削弱广东在这方面的实力,反而使其大大增强了。因此,政府的工作倾向应该是相反,即给予相对弱小竞争对手更多的支持,促成竞争局面的出现。
(四)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目前,中部虽然出现了一些发展不错的产业集群,但是从推动中部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的角度考察,数量还远远不够;从整体结构看,中部产业集群突出的不足表现在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及资源开发型所占比重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数量偏少。同时,现有的多数产业集群(或者仅仅能称之为产业集群萌芽)仍处在发展的简单模仿阶段,缺乏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更不要说达到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阶段,而这正是成熟产业集群的核心所在。因此,目前阶段中部多数产业集群寄希望于其能像江、浙及福建地区的产业集群那样,仅仅依靠自身积累向更高阶段发展是不现实的。
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动态考察,重要的一点是要能解决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产业集群的服务与发展关系,以及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本身的升级问题。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修正后的麦克洛伊德模型分析结论,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集群的自我创新能力,而产业集群自我创新能力主要决定于集群内企业的集群社会资本(企业的社会关系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可用性)和集群学习效用(主要指有价值的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学习)。这两种效用的集合决定了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小,并且当集群社会资本和集群学习效用过低时(低于企业间合作创新机制所必须的最低临界值),群内企业就会彼此排斥合作,从而无法发挥集群协同效应,使得集群整体及群内企业发展迟缓,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也无从谈起。因此,集群发展初期,必要的政府支持和协调是必不可少的,以弥补初期集群社会资本和学习效用的不足,促进集群快速形成自主创新机制并逐渐减少政府行为。
(五)构建完善的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是群内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即使是在以龙头企业为中心所形成的产业集群。但目前对于它们的金融支持体系还相当缺乏,这实际上是一个全国现象。据估计,在温州地区存在上千亿游离于正式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借贷资本,成为许多非国有企业及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这一方面说明了民营企业对于资金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金融体系的不完善。
中部地区缺乏这样的民间资金,人们的富裕程度远低于沿海地区,现有的社会资金,由于人们的风险规避,多数进入正式的金融体系。而主要金融机构由于严格的风险控制,多数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只是紧盯大的和效益好的企业,从它们的业务规模和主要的业务对象看,这样的倾向也无可厚非,这样就使得地区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金融支持。政府的财政支持(如前述基金的建立),主要在于激发和培养人们的意识和促使相关企业的产生,对于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政府不应介入,事实上也无法满足。因此,地方金融机构,如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应承担起这样的角色。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善这些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机制。此外,可以考虑建立民间基金,为避免乱集资倾向的出现,应规定每个基金的最高出资人数(这样更容易对具体的管理人监控),并由政府对其风险控制机制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钱平凡.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特点与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2).
[2] 刘焱.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与地方政府作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4).
[3] 刘世锦.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的意义[J].改革,2003,(3).
[4] 蔡宁.基于企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发展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3,(1).
[5] 杨富堂.嵌入GVC的河南产业集群升级制约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8,(6).
[6] 沈正平,刘海军,蒋涛.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中国软科学,2004,(2).
[7] 熊光慈.基于创新机制视角的河南产业集群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9,(3).
Industry cluster cultivation and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area
ZHANG Er-jun
(Henan finance and economy college,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in undeveloped areas,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 lag of quantity and size are inadequate, to the central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urture and develop industry cluster effective way. Therefore,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should focus on innovation abil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industry cluster; middle area; development;polic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