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方位对接产业集群的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的作用日显突出。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全方位对接产业集群体的现实意义。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为例,从全方位对接产业集群的角度出发阐述高职院校专业集群构建及建设。
关键词:全方位;对接产业集群;高职院校;专业集群
高等职业教育和产业集群相互促进,共生共融。前者是大批实用性、适用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涌现出大量智能型职业岗位,从而对技术应用型人才产生巨大需求,这种需求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更深层次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一、高职院校全方位对接产业集群的意义
高职院校作为地方产业经济科学发展的人才载体,双方的耦合发展问题始终是学者关心的焦点,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决定了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生存和发展。
专业集群应该是高职院校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内涵发展的必然产物,构建专业集群意义重大。
1、有利于发挥高职院校特色办学模式
高职教育对社会、对产业、企业的贡献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主要是间接的服务。虽然众多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共同育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产学合作模式,但是缺乏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与转化、直接投资、组织生产、开办企业等方式的深层次合作。这种主要以间接服务为主的对接产业集群的方式使高职院校游离于经济生产和社会进步的主流之外,难以发挥其直接服务方面的潜力和优势。
2、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提升知名度
开展高职院校全方位对接产业有利于高职院校站在战略的高度开拓办学模式新思路,有利于高职院校特色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探索办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特色和品牌是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高职学院以产业结构特点和学院所拥有的办学基础,努力塑造自身特色,创建优质品牌。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群建设,有利于专业品牌的树立。由于各专业目标的相对一致性,实训投入的相对集中性和长、短期建设的相对统一性,利于在较短的时期内集聚起师资、实训、科研、教改、专业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创出特色和品牌,提升学院的知名度。
二、全方位对接产业集群的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建设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全方位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办专业,政、行、企、校深度合作育人才”办学理论,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方面,致力于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专业群构建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1、对接产业集群岗位群的需求,形成相应的专业群
专业群的构建要考虑企业岗位的设置背景,针对某个行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满足企业岗位群的需要,尽可能大面积覆盖行业岗位群,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打包式”的立体化人才服务,减少企业人才招聘过程中的成本,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逐步形成相应的专业群。学院在专业发展中,依据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使专业点涵盖轨道交通产业的主要岗位群。学院开设铁道类专业18个,这18个专业涵盖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的“车、机、供、电、量”各個方面:“车”即机车制造及运行,学院开设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铁道车辆专业、铁道机车专业、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专业;“机”即机械加工,学院开设有数控技术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电机与电器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供”即供热与供电,对应的专业是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铁道供电技术;“电”是电机、电器与电子,对应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技术(铁道自动化)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铁道电子技术)专业、铁道供电技术专业;“量”是测量、检测,对应开设有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等,实现了学校专业集群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主要岗位群人才需求的对接。
2、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对接产业链的主要工作过程
学院在校内的专业群建设方面,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对接产业链的主要工作过程。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要把握“岗位能力与课程模块的一致性、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原则,使课程体系对接产业链的主要工作过程。可以设计“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主要包括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侧重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通用职业能力,奠定“宽基础”;“专业学习领域”——主要包括专业课和各类实习实践,侧重于使学生习得专业技术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岗位技能水平;“拓展学习领域”——主要包括各类选修课、专题讲座、假期社会实践等,侧重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满足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学院的专业群以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专业为龙头,以省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为骨干,以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机与电器技术等专业为支撑,对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应用领域,在装备制造全寿命周期的服务理念下,既满足服务机车车辆整机、机车车辆零部件生产制造,又适应轨道交通装备客户服务等配套岗位,专业群内各专业具有“专业基础相通、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等特征,专业群90%以上的毕业生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应用岗位就业,其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构建。
3、注重对位发展,凸显重点专业群的适应性和科学性
对位发展有两层涵义:一是专业和行业的对位;二是专业群内部课程的对位。专业设置与行业岗位群对接是衡量专业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志,一方面体现在专业设置满足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本专业的就业率。高职院校要根据服务面向和工作领域岗位需求,深入分析专业群内的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间的共性和差异性,系统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分流培养,凸显专业群的适应性。
4、构建科研服务平台,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职业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服务面向的产业领域,在综合分析学校已有特色、优势的基础上,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做好“专业立体维护”。有长度:对接产业链的延伸,将相应专业前伸后展,形成“专业链”;有宽度:对接产业分工细化,将相应专业细化派生,形成“专业群”;有高度:对接产业发展不同层次的用工需求,利用现有学历教育专业资源,举办长短期培训班,形成“专业块”。学院构建了一种融合双方优势资源的独特的“双螺旋共生共赢”产教融合机制,构建并实施“校企培养双交替,岗位、技能双递进”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双主体交互式教学组织模式,校企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建设教材和专业教学资源库,高效统筹共享教学实训资源,实现双主体育人。
[参考文献]
[1]张扬,王颖.高职教育与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发展途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6,(1):138-141.
[2]孙峰.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5):46-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29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