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保健旅游的基本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新蕾

  摘要: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们休闲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健养生的重要,旅游无疑是保健养生的一条捷径,保健旅游这个概念应运而生,而森林保健旅游被认为是保健旅游的主体之一,在对森林保健功能阐析的基础上,提出福州森林公园森林保健旅游开发方向与对策。
  关键词:国家森林公园;保健旅游;福州;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130-02
  
  引言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们休闲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健养生的重要,旅游无疑是保健养生的一条捷径,保健旅游这个概念应运而生。
  《现代旅游经济学》一书中把旅游产品按功能分为康体旅游、探险旅游和特种旅游等,保健旅游是康体旅游的一种,关于保健旅游的概念,国内外还没有达到共同的理念,但对于其都是从强身健体方面进行理解和定义(见下表)。
  我们可以给森林保健旅游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森林保健旅游是一种以修养身心,保养生命为目标的新型旅游,它以森林环境为背景,以传统养生文化为基础,以打造“森林――自然养生馆”为核心,以各种形式的保健活动为主题,以各种旅游资源和设施为条件开展相应的保健旅游活动。
  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保健旅游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保健旅游所依赖的自然资源丰富
  1.空气负离子。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和生长素”。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空气负离子有强身、防治疾病功能,其保健作用和防治疾病功能为世界所公认,空气负离子能镇静、催眠、降低血压,可以治疗哮喘、冠心病等。据西安肿瘤医院和西安医科大学向玉琴等人研究,空气负离子对晚期癌症病人有一定治疗效果,无副作用[6]。据测定,森林中负氧离子含量为105/m3,而城市室内空气含量为40/m3~50/m3,为城市室内的200倍。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含有大量的氧气和负氧离子,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感受“森林浴”,被誉为“福州市最大的天然氧吧”,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亲切地称之为“福州之肺”。
  2.植物芳香精气。植物芳香气国外又叫芬多精。1930年,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教授杜金博士发现森林植物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物质能杀死细菌、病毒,于是他将这种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命名为“芬多精”。这些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是萜烯类有机物,如单萜烯、倍半萜烯、三萜烯等[7]。研究证明萜类化合物的生理功效有镇痛、驱虫、抗菌、抗炎、促进胆汁分泌、利尿、降血压等作用。
  3.清新空气。森林还有净化空气的功能,森林中每一片树叶就是一个“吸毒器”、“储存库”。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吸收SO2为30kg~64kg;每公倾森林吸收氟量为30kg~20kg;每公倾森林吸收氯量为30kg~50kg。森林还是环境的“除尘器”,森林中空气灰尘含量比空旷地少25% ~35%。森林植物能分泌大量的杀菌素,一般含量为0.5%,而越是芬芳的森林植物分泌的杀菌素愈多[8]。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制造出O2,维持大气的氧碳平衡。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CO2,CO2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当含量超过一定限量时,就会危害人的健康。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释放氧气1 152m3可吸收CO2 1747t[9]。
  4.适宜的气候资源。森林通过庞大的林冠改变太阳的辐射和大气的流通,使林区温度呈现出昼低夜高、冬暖夏凉的特点。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气候条件,福州市平均气温19.9℃,极端最低气温-1.2℃,最高气温39.8℃,森林公园由于地理环境及森林生态效应,森林小气候明显。夏季气温比市区低3℃~5℃,早晚温差大,冬暖夏凉,适宜全年旅游。
  (二)福州森林公园保健旅游市场广阔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于2010年3月,对我市国家森林公园保健旅游市场作了一次调查,有效样本为148个。参与调查对象年龄段为12~70岁,其中超过70%的被访者为大专、本科文化,总体文化程度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 当被问及最亲睐何种保健方式时,被访者大多选择森林保健法,其次是温泉洗浴法、阳光浴。具体到何种保健旅游资源最受欢迎时,有高达75.5%的被访者选择山林资源。在此次调查约占总人数的72.8%的会去森林中旅游,为了保健养生,男性中愿意选择到森林中修养身心的旅游占男性总人数的67.2%,女性中有70.8%愿意选择到森林中修养身心的旅游。同时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会选择到森林中修养身心旅游的比例也不同,14岁以下中只有36%愿意去;15~24岁这个年龄阶段中有66.7%表示愿意选择去;而25~44岁的人群中则有70.7%的人表示愿意去森林中进行修养身心的旅游;同时,在45~64岁的人群中有76.5%的人愿意选择到森林中进行修养身心的旅游,而在65岁以上的年龄阶段中则有86.4%的人表示愿意选择去森林中进行修养身心的旅游。对不同的职业人群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调查数据显示,有93.1%的离退休人员愿意选择到森林中休养身心,是所调查不同职业人群中比例最高的。其次,在公务员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中也分别有85.6%、88.7%的人愿意选择到森林进行保健旅游。对大众进行森林保健旅游时会注意的因素进行调查时,有77.6%在迸行森林养生旅游会比较注意与保健活动的设计。以上结果表明,利用自然物如空气资源、水资源、山林资源进行康体保健是保健旅游者最为看重的,福州森林公园发展森林保健旅游的市场十分广阔。
  由上述得出,福州森林公园既有发展保健旅游所依赖的自然资源基础,又有广阔的市场,因此,其发展保健旅游有很大的可行性。
  二、福州森林公园发展保健旅游的对策
  (一)建立专业化医疗队伍,突出保健特色
  保健旅游涵盖了保健和旅游两方面内容,在旅游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保健特色,比如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活动过程中,安排医师为旅游者提供医疗咨询、健康检查、疾病治疗等服务;并请旅游者品尝一餐“保健益寿宴”;开设康复、疗养基地,举办气功、太极拳等培训班。保健旅游管理和开发在福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加强保健旅游开发管理,必须同时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通过在行业内公开招聘或者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办法,选聘那些既懂保健旅游管理,又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专业知识的人才来担任主要领导。
  (二)合理开发森林保健旅游资源,构建具有特色的保健旅游产品体系
  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其创新要依据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抓住旅游者消费心理,把握未来消费时尚与潮流,前瞻性地推出全新的旅游产品,引导消费,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但要注意主题的理性延伸,合理创新。保持旅游目的地独特性,资源、文化、社会、产品的差异性是成功地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各旅游区在旅游开发中都毫不例外地坚持这一原则,充分根据本身的特征进行定位,以“特”引人。比如在森林游憩区建立森林浴场、森林休疗所、空气负离子吸呼区、静养场、森林医院等康体休闲设施和场所,突出与其他森林公园不同的地方,深层次地开发利用森林保健旅游资源。
  (三)借助网络平台,加大宣传,提高森林保健旅游的社会认知度
  福州市旅游要以政府主导,按照“立足福州、拓展华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促销思路,有的放矢地做好宣传,通过直接沟通和主题活动进行直接营销,或与其他业主或媒介合作,或利用互联网进行全方位营销。将景区、旅行社和宾馆等联合形成森林旅游业网络,加强信息沟通和服务联动、连锁经营。通过开展保健旅游并结合科普教育、体育锻炼、环境保护等行业,宣传森林保健旅游的意义和作用,强化市民的养生保健意识,使广大群众了解森林保健旅游的内容、作用,引导人们去享受大自然的恩惠,让福州森林公园的森林保健旅游深入发展。
  结束语
  总之,“保健”这一新概念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如能适时推出“保健旅游”这一专题,不仅丰富旅游内容,而且是对旅游功能的一大开拓。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应采用多渠道的融资策略,加快保健旅游人才的培养,发挥保健旅游资源的优势,有计划地做好保健旅游的开发与规划,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独具特色的、有竞争力的保健旅游产品,让保健旅游成为福州旅游产业的一个亮点,成为福州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撑产业。
  
  参考文献:
  [1]Jonathan N.Goodrich and Grace E.Goodrich.Health-care tourism―an exploratory study[J].Tourism Management,1987,8(3):217-222.
  [2]苏峰.保健旅游前景看好[J].技术监督纵横,2000,(7):22.
  [3]Kim Ross.Health Tourism:An Overview(HSMAI Marketing Review)[OL].27 December.
  [4]Joan C. Henderson.Paradigm shifts:National tourism organizations and education and healthcare tourism.The case of Singapore[J].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2004,5(2):170-180.
  [5]游明风,简筱蓉.台湾发展保健旅游之研究――以垦丁为例[C].特殊旅游及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6]夏廉博.人类生物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
  [7]刘化中.森林浴――最新潮健身法[M].台北:青春出版社,1984:63-65.
  [8]吴楚材,吴章文.生态旅游产生背景及开发方向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1,(2):38-40.
  [9]彭万臣.森林保健旅游开发之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4):116-1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7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