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演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璐

  摘要: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类型正在由出口型向消费型转变,国民消费结构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江苏更是国内亟待转型的重要地区。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运用ELES模型,借助计量方法,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就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ELES模型;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0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045-04
  
  继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类型逐渐由出口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不久前结束的2010年度的两会中,我国再次将“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足以说明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重要性。
  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之一,更应该首先做好经济增长转型的工作,因此,深入了解江苏省城镇居民现有的消费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改善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江苏省长期的经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本文在对江苏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计量方法,结合具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的演变,并且就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随着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省消费总支出不断增加。江苏省人均消费支出从2000年的5 323.18增长到2008年的11 977.55①,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0.67% 。城镇居民单项消费支出的绝对额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家庭设备与杂项年均增长率较低,分别为2.73%和3.93%;食品与衣着的年均增长率都在9.3%左右;居住与医疗保健的年均增长率较高,分别为11.2%和11.22%;而教育与文娱以及交通通讯年均增长率高达12.33%与16.19%,充分说明近年来江苏省城镇居民对教育娱乐文化服务和交通通讯消费的偏好。
  从消费比率变化趋势方面看,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呈下降趋势(详见表2)。其中,食品类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在2000―2002年度持续下降;2003年的 “非典”使得人们对于食品质量和安全要求更高,因此该指标有所回升;2004年以后其开始继续下降;而2007年度禽流感的风靡及2008年度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食品消费比例微度回升。衣着类消费处于持续微小变动之中,但相对比例没有较大变化,其比例在2001―2004年间不断下降,2005年到达一个较高点,这是由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服的要求不止停留在保暖阶段,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舒适、美观;城镇居民对于家用设备消费自2002年到2003年较大幅度的下降之后一直持续在一个较稳定的低水平,但所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明显呈下降趋势;在2004年后,支出比重保持稳定,这说明城镇居民家庭中耐用品消费特别是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增长势头逐年减缓。
  同时,从表2知江苏省的居住类消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医疗、交通和文教类消费的相对比率增长显著。医疗消费比例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江苏省的医疗体系逐渐完善。交通和教育及文化娱乐类费用呈现稳定的较快的增长,这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对医疗保健和文教服务有了较高的要求。
  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 2008年各类消费相对比率的走势和总体走势并不一致,不过,从总体来看,随着江苏的经济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食品类消费在总支出中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交通通讯和教育及文娱服务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城镇居民在满足最基本的吃、住等方面的需求后,开始向较为高级的“行”与“玩”方面的需求进发。
  二、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实证分析
  (一)边际消费倾向
  1. 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模型(ELES),主要是它的扩展形式,即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模型(ELES),是一类经济意义清楚,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需求函数模型。
  1954年英国计量经济学家R.Stone提出了线性支出系统需求函数,其基本形式:
  qi=ri+(V-pjrj) i=1,2,…,nj=1,2,…n(1)
  其中qi为对第i种商品的需求,ri为对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1,…,pi,…,pn为各种商品的价格,V为总预算,bi为边际预算份额。
  此模型的经济意义是,对第i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两部分之和。第一部分为基本需求量,即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须的;第二部分为总预算扣除对所有商品的基本支出后剩余部分中愿意用于对第i种商品的需求,与消费者偏好有关。
  由于此模型中的总预算是对所有商品的需求支出之和,是内生变量,无法外生给出,使得模型难以估计,为了克服模型的困难,1973年Liuch对LES模型做了两点修改,提出了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即ELES模型,以收入代替总预算 ;将边际预算份额改为边际消费倾向,即:
  qi=ri+(I-pjrj) i=1,2,…,nj=1,2,…n(2)
  其中:rj>00≤bi<1bi<11-bi为边际储蓄倾向
  将(2)式写成
  piqi=piri+bi(I-jrj) i=1,2,…,nj=1,2,…n(3)
  令Vi=piqi即第i种商品的消费支出额, ai=piri-bipjrj
  将(3)式写成
  Vi=ai+biI(4)
  消费支出结构模型可以表示为Vi=ai+biI+μ ai和bi待估参数,μi为随机干扰项。
  (4)式为一元线性方程,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并且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析,即可求得ai、bi的估计值。
  由(3)、(4)得:
  piqi=ai+bi∑ai/(1-∑bi)
  (二).边际消费倾向的计算及分析
  应用2000-2008年江苏省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数据,借助Statas软件中的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求得(3)式中的ai、bi值,并据此求出城镇居民对于各类商品或者服务的基本需求支出piqi,整理结果得表3。
  从表3可知,2000―2008年间,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57,即城镇居民将新增收入的57%用于生活的消费支出。不够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相对落后的消费意识导致城镇居民总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首先,江苏省城镇居民在食品方面的边际消费倾向仍旧较高,达到0.19,即收入每增加1元,用于食品的消费就有0.19元,此数据表明目前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对于饮食质量比较注重。教育与文化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位居第二,可知江苏省作为一个教育大省,很重视人才培养;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苏省居民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前提下,精神生活也较为丰富,进一步显示了江苏省的发展状况。交通和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位列第三,为0.09,即新增收入中的9%用于增加交通和通讯的消费,这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用车和新型手机等通讯工具变为城镇居民消费的热点。其次是衣着、居住和医疗保健,分别为0.06、0.05和0.04,说明居民对于衣着的舒适度和样式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最后是家用设备和杂项,分别为0.02和0.017,表明了耐用品消费尤其是传统耐用品消费已经不再是人们消费的重点。

  (三)需求弹性分析
  根据2000―2008年度间江苏省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各项消费支出数据,分别建立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食品、衣着、家用、医疗、文教、居住和杂项的模型。这里所选用的模型为:
  lnCi=αi+βilnYt+εi (5)
  其中,Ci是指第t年城镇居民用于第i项商品或服务的人均消费支出额,Yt表示第t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βi为各项消费支出弹性。
  βi=dlnCi/dlnYt=(dCi/Ci) /(dYt/Yt) (6)
  利用Stata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求得(5)式模型中的βi的估计值,并对结果进行整理(见表4)。表4 中的结果除个别参数没有通过检验(家用设备和杂项的拟合优度较低外),其余各项消费支出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均在0.84以上,以上结果说明方程拟合的结果较好;在5%的置信度下,F检验都能通过,说明回归方程是显著的;t统计值在5%的置信度条件下也都能通过检验,说明各项消费支出回归方程的参数βi估计值是显著的。因此,我们可以将表3中的数据作为参考。由数据可知,交通通讯和文教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表明城镇居民对交通通讯的需求量的增长率大于收入的增长率,对于教育及文娱服务等需求也是如此,这反映出以上两大类项目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医疗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为0.96,说明城镇居民对于身体健康比较关心。衣着与居住的需求收入弹性都接近0.9 ,略小于1,说明城镇居民用于这些项目的消费支出增长潜力较大。最后,家用设备及和杂项商品及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小,说明城镇居民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家用设备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的消费较少。这与第二部分分析的结果是相一致的。
  三、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显著的提高。江苏省城镇居民的食品、居住及家庭设备用品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居民在满足吃、用的同时,对于食品的质量、家用设备用品的档次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衣着类消费比例先下降后上升,相对比例并无太大的变化,充分反映出居民对于衣着的舒适度、美观度等品质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江苏省城镇居民在教育及文娱、交通与通讯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比例上升幅度较为明显。即城镇居民在满足吃、穿、用的基本需求后,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培养子女、出行的方便及满足程度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其中,教育及文娱和交通通讯的收入需求弹性都大于1,反映出文娱及交通通讯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为进一步提高江苏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本文就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可靠性和福利制度的完善性是促使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关键性因素。中国居民都有储蓄的逻辑和思想,主要是由于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并不完善,如果社会保障制度有所完善,将从根本上去除居民的忧虑,使得消费倾向便会有所提高。在保障体系方面,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各类保险,尽可能在提高人们安心程度、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对劳动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产生正面效应。
  其次,江苏省应注重基本生活消费品产业的发展,调整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的结构,发展更高层次和质量的消费。食品方面注重保健、营养、质量、风味、方便等附加价值,而非仅仅停留于“饱”的阶段;衣着生产方面,注重衣服的美观度、舒适度等品质,提高衣着的档次,并可以针对不同人的差异需求为其打造个性化衣饰;家用设备方面,基本的需求市场已经达到饱和,该行业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开发新颖、功能独特的新型产品,满足人们对新型产品的需求。
  再次,江苏省应该继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对医疗行业监督、管制力度,防止药价、医疗费虚高现象,切实减轻人民医疗负担。同时,重视江苏省城镇居民在教育及文娱和交通通讯方面的强大的需求。针对文教方面,江苏省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要着重发展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相关的产业,如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产业,让服务转变为消费的重要方面。这是形成新的经济格局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满足消费需要、提高消费质量、促进消费结构合理化、消费扩展的基础。针对交通通讯方面的需求,除服务产品以外,应该鼓励本省的车辆行业、手机等通讯设备的发展。
  最后,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并且倡导先进的消费理念。江苏省在消费领域还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如消费贷款限制等等,因此必须合理调整相关消费政策、管理政策等,抓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推动消费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同时,鼓励市场参与者的公平竞争,鼓励、引导合理的消费行为,倡导先进的消费观念,也是提高消费水平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刘黎清,肖佳印.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经济纵横,2005,(2):83-85.
  [2] 张蕊,田澎.中国城镇居民10 年消费结构变化实证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27(2):151-156.
  [3] 陈小春.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2):4-5.
  [4]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the urban resi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the ELES model empirical study
  ZHOU Lu
  (Economy and management colleg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189,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ype is from the consumer shift to export-oriented,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ve increasingly shown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which is the urgent need of Jiangsu also an important region in transition. Jiangsu province on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urban residents and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use ELES model, using measurement methods, urban resi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demand income elasticity carried out empirical research, analysis, made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urban residents; ELES model;boundary consumption tendency; demand income elasticity analysi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