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LES模型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区域差异性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区域差异性角度,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解释变量,以八大类消费支出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中,呈现出中部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東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特点。
【关键词】收入 消费结构 ELES模型 区域差异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也较之以往出现较大变化。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消费经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孙海涛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单向因果关系。赵军、宋高燕等人通过建立动态GMM估计法,研究发现住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有较强挤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住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孙贵珍等人利用恩格尔系数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8-2012年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中,食品在总消费支出中位居首位但呈下降趋势。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在居民需求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国整体以及针对某个具体的省份或某一个地区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关系上,探讨在我国目前状况下东、中、西部城镇居民需求的区域差异,并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的文献较少。本文采用基于消费结构的ELES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各区域消费结构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
二、ELES模型及其估计
文中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2),城镇居民收入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为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利用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及构成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解释变量,分别以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娱以及杂项等八项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采用Eviews6.0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可得到αi、βi的估计值,其估计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中βi代表第i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它表示居民每增加一单位收入后消费支出的变化量。
边际预算份额的计算公式为:=η1=βi/∑βi,i=1,2,…,8,边际预算份额反映了各项消费支出的权重分配情况。表3分别给出了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的边际预算份额。从表3中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的边际预算份额按照比重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东部地区的排列顺序为:食品(31.1%),交通和通讯(20.6%),文教娱乐用品(14%),衣着(9.8%),居住(8.6%),医疗保健(6.4%),家庭设备及服务(5.3%),杂项(4.2%)。中部地区的排列顺序为:食品(33.5%),交通和通讯(15.3%),衣着(12.6%),居住(9.9%),医疗保健(8.4%),家庭设备及服务(6.5%),杂项(3.4%),文教娱乐用品(0.5%)。西部地区的排列顺序为:食品(36.3%),交通和通讯(16%),衣着(11.6%),文教娱乐用品(10.4%),居住(9.3%),医疗保健(7.6%),家庭设备及服务(5.7%),杂项(3.1%)。
三、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对于城镇居民,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βi,其值为0.655581,说明东部城镇居民新增收入的65.6%用于了消费。中部地区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96751,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31082。由此可见,城镇居民中,中部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东部次之,西部最低。
根据表2,对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比较后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1)边际消费倾向排列前两位的消费相同,都是食品、交通和通讯。可见衣、食、住、行四大项传统消费中,“民以食为天”,食品仍然是我国城镇居民最大的消费支出。中部和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较为相像,中部与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差别不大。
(2)排列顺序稍有差异。东部地区城镇居民在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高于衣着,而中部地区城镇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支出要高于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支出。可见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更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在精神文化方面消费投入较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27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