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点轴系统”的类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 辉
摘要:划分各省域主要发展轴的等级的科学方法是聚类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发展轴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密度等指标,对中国各省域主要发展轴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我国省域点轴系统的类型作了进一步划分。结果表明,山东、广东和江苏等省域点轴系统处于较高水平,安徽、江西和山西等省域点轴系统处于较低水平。启示是,无“核”的省域应加快“核”培育;有“核”无“轴”的省域应加快“轴”的培育;单“核”单“轴”的省域在条件成熟时应向多“核”多“轴”的经济空间结构转变。
关键词:中国省域;点轴系统;类型;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145-03
笔者在《中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研究》一文中,根据“点”(即城市)及其经济规模把中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划分为单核型、半单核型、准单核型、双核型、半双核型和多核型等六种[1]。由于只考虑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构成要素中“点”的主导作用,上述类型只能大体上反映我国各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考虑另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构成要素――“线”――的影响,分析在“点”和“线”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各省域经济空间结构(即点轴系统)的类型。
1 “线”的涵义、类型及作用
1.1 “线”的涵义
“线”是将分布在空间中的“点”联系在一起的重要通道。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线”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所呈现出的线状分布形态[2]。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线”包括了交通线、通信线、能源供给线和给排水线等。由一定数量的城镇作线状分布所形成的线是区域中一种综合性的重要的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因而人们往往称之为轴线。轴线也被称为发展轴,陆大道先生对发展轴作了以下定义:发展轴是指有重要线状基础设施经过、附近有较强的社会经济实力和开发潜力的地带[3]。
1.2 “线”的类型和作用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发展轴,其类型主要有海岸发展轴、大河河岸发展轴、铁路干线沿线发展轴和复合型发展轴等四类[4]。发展轴的作用大小在不同的理论中是不一样的:在中心地理论中,“点”是核心;而在点―轴系统理论中,“点”和“线”都是核心,线状设施不仅仅是一个影响因素,而且是一个内生变量。点―轴系统理论认为,在某一区域中,一方面轴线之间的城镇通过轴线而发生着有效的联系;另一方面,城镇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挥作用来推动区域发展,而是通过轴线作为一个整体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在区域开发中,点-轴系统模式发展可实现生产布局与线状基础设施之间最佳的空间结合[5]。
2 “线”的定量分析
2.1 定量分析的指标
“线”可以根据组成要素的数量、密度、质量及重要性等分成不同的等级[6]。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密度和经济规模的“线”才能有效地影响到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本文选取了两个主要指标来对“线”进行定量分析:一是“线”的经济规模,即“线”上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的GDP之和,这个指标能反映发展轴的组成要素的数量和重要性;二是“线”的经济密度,即“线”上地级市市辖区的GDP之和与“线”的长度之商,该指标能反映发展轴的组成要素的密度和质量。
2.3 定量分析的方法、结果及再分类
根据我国各省域主要发展轴的相关资料(表1),笔者选择了发展轴的经济规模和发展轴的经济密度这2个变量,对这些发展轴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聚类数设置为6,初始结果经整理如下(表2)。
第一类的10个省的主要发展轴的经济密度、经济规模及其占全域的比重是我国各省域中最低的一类,本文将这些省域的发展轴划为三级发展轴。第二类和第4类分别只有1个省,第六类有3个省,这5个省域的主要发展轴的经济密度、经济规模及其占全域的比重是我国各省域中最高的一类,本文将这5个省域的主要发展轴合并为一类并将其划为一级发展轴。第三类和第五类的12个省域的主要发展轴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密度高于三级发展轴,低于一级发展轴,本文将这12个省域的主要发展轴合并为一类并将其划为二级发展轴。再分类结果如表3所示。
2.4 聚类分析的显著性检验
根据SPSS聚类分析输出的方差分析表(表4),我们可以对本聚类分析的可信度进行分析。表4中,两个变量的F值均大于F0.01(5,28)=3.75,显著性概率sig.F均小于0.05,这说明各类发展轴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密度有显著差异,该聚类分析是可信的。
3 中国省域“点轴系统”的类型及启示
3.1 中国省域“点轴系统”的类型
海南、云南等10个省域的主要发展轴为三级发展轴,本文认为这些省域的主要发展轴不能有效地影响省域经济空间结构,故划分为无轴型;湖北、福建等12个省的主要发展轴为二级发展轴,广东、江苏等5个省的主要发展轴为一级发展轴,本文认为,这些省域的一级、二级发展轴能有效地影响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综合考虑“点”与“线”的共同作用和影响,这里将我国各省域点轴系统(即经济空间结构)进一步划分如下(表5)。表5中,越往左上角,省域点轴系统发展水平越低;越往右下角,省域点轴系统越完善。
3.2 启示
上述对中国各省域点轴系统的划分对于我国各省域明确本省域内经济空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尽早实现要素的空间优化配置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组合以及制订合理的空间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陆大道先生认为,点―轴系统是区域发展的最佳结构;要使区域最佳发展,必然要求以点―轴系统模式对社会经济客体进行组织[7]。因此,为了使区域获得最佳发展,位于表5左上角的省域(如江西、安徽)无核无轴,其优化空间结构的首要任务是加快核心城市的培育,之后再培育发展轴;位于表5右上角的省域(如新疆、海南)有核无轴,其优化空间结构的首要任务是选好重点开发轴线,一方面应沿重点开发轴线配置一些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对原有的增长极(中心城市)进行技术改造,以使其逐步形成产业密集带[8];位于表5左下角的省域(如河北、湖南)有轴无核,其优化空间结构的首要任务是加快核心城市的培育;位于表5右下角的省域(如江苏、浙江)有核有轴,其优化空间结构的首要任务则是实现其经济空间结构向多核多轴的转变。
4 结语
本文选择发展轴的经济规模和发展轴的经济密度这两个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中国各省域主要发展轴进行了定量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云南等11个省域的主要发展轴为三级发展轴;广东、江苏等5个省域的主要发展轴为一级发展轴;湖北、福建等9个省域的主要发展轴为二级发展轴。结合笔者先前的研究,本文对在“点”和“线”共同作用下的中国省域点轴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我国各省域经济空间发展战略的制订提供一些参考:无“核”的省域应加快“核”培育;有“核”无“轴”的省域应加快“轴”的培育;单“核”单“轴”的省域在条件成熟时应向多“核”多“轴”的经济空间结构转变。
参考文献:
[1] 罗辉,贾文毓.中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类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2):13-15.
[2]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4.
[3]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4]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5] 陆玉麒.论点―轴理论的科学内涵[J].地理科学,2002,(4):137.
[6]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4.
[7]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和最佳发展[J].地理学报,2001,(3):128-131.
[8] 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4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