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对社会保险的现实需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绍大 陈金香 付春蕾
提要本文阐述农民工发展趋势,分析农民工对社会保险的现实需求,剖析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复杂性。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险;现实需求
本文为2010年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课题编号:10457227)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
一、农民工发展趋势
(一)从现实角度出发,农民工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并且规模会继续扩大。纵观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投资的热点仍然集中在城市和非农业部门,城市的发展规模远远大于农村,这就大大刺激农村劳动力不断地向人均投资额较高的地区和产业流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户籍、劳动、人事等制度的改革和调整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城市较高的社会生活环境吸引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并且农民工流入城市后,融入城市居民生活还需要一个过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耕地资源减少,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也在逐步追求城市居民的生活,市民的收入、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对农村劳动力形成了强大的拉力。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民工群体将存在,而且数量不断增加。
(二)从经济角度看,农民工将伴随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全过程。农民工作为世界工业化史的新概念,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有专家和学者认为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由农业型社会走向工业型社会的过渡性群体,这一过渡性群体存续时间长短取决于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巨大转变,需要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首先,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不仅使企业积累了财富,而且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其次,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进城务工使城市的建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城市交通、教育、基础设施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同时,大量农民工涌入城镇,逐步的适应城市生活,不断的融入城市生活,使部分农民工实现身份的转变。市民化的过程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可见,农民工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产物,农民工的出现又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两者的结合决定了农民工现象不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它必将伴随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全过程。
二、农民工对社会保险的现实需求
(一)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的需求。农民工工伤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伤害而给负伤、致残者、死亡者本人及其家属提供各类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农民工面临严重的工伤风险。农民工大多从事酒店服务、环境清洁、施工作业、井下挖掘、化工有毒有害等岗位,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不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没有配备相应的安全保护设施,再加上超负荷的劳动强度,导致农民工频频发生工伤事故。据报道,2004年1~6月份因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的人数平均每天350人,90%以上是农民工。
2、农民工面临严重的职业病风险。由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而企业又缺乏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再加上职业病的隐蔽性,许多农民工患职业病后并不知情,等发病时再去检查,为时已晚。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当传统职业病还在肆虐时,新的职业病种也在增加,发生中毒的行业也在扩展,如电子、五金电镀、宝石加工等行业都出现了职业病,这些行业都是农民工密集的行业。
因此,农民工是我国工伤风险的主要承担者,这一特殊群体迫切需要纳入工伤保险体系中,享受应有的工伤保护。
(二)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需求。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共同追求,对终年在外奔波的农民工来说,这种老有所养的需求更加强烈。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重要建设者,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客观上需要农民工的存在。农民工为城市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长期在生活条件较差的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随着年龄的增加,日益显现出体力不支等问题。到那时,农民工将完全或基本退出劳动岗位,年老且没有生活来源,需要养老保险为其提供较稳定的基本生活。
农民工年轻时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待年老体衰时理应享受应有的保障,而这种保障也需要农民工年轻时未雨绸缪。农民工从事的行业大都需要付出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他们眼下吃“青春饭”,而把沉重的包袱留给了未来的政府、社会和家庭。与此同时,以农民工目前的收入水平很难保证其年老时有较稳定的生活,需要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为农民工积累养老财富。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80后”新生代农民工将有大部分留在城市生活,而上一代农民工已经面临养老的问题了,因此这一部分农民工亟须养老保险为其基本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患病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事情,生病也是所有劳动者面临的风险之一。生活条件恶劣、工作辛苦劳累是农民工患病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从事脏、险、累的体力劳动,超负荷的劳动强度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同时,由于收入较低,多数农民工饮食不规律、居住条件较差,久而久之使其身体素质下降。因此,农民工亟须参加医疗保险。
与此同时,由于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较低、流动性大、健康意识较差等因素,大量农民工患小病时治疗不及时,往往小病拖成大病。而且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为了节省医疗费用,先在小诊所诊治或自己去药店咨询、购药,一旦病情严重了才去正规医院就诊,并且稍有好转就要求出院,因此留下了隐患。正是上述原因导致频频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农民工患病期间不仅影响正常工作,而且危害身心健康,同时需要支付一定的医疗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工的负担,有可能使其陷入困境。因此,从维护劳动力再生产、促进人力资源良性循环的意义上讲,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需要参加医疗保险,而社会应承担起为其提供应付疾病风险的责任。
(四)农民工对失业保险的需求。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农民工在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就业能力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着一定差距,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及城市居民也面临失业问题的大背景下,农民工失业也就在所难免了,并且其失业风险大大高于城市劳动者。因此,农民工群体需要参加失业保险,以保障其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
1、农民工失业回乡后,土地的保障作用大大减弱。虽然农民工失业回乡后有土地作保障,基本生活情况好于城市居民,但是,出现农民工的原因之一,在于现有土地已经很难承受农村人口的压力,因此土地保障的作用大大减弱,农民工对失业保险的需求便大大增强。
2、农民工失业后将陷入困境。与城市下岗职工相比,失业对农民工来讲打击更为沉重。因为城市居民失业后还有稳定的住所,有一定数量的生活保障金,而农民工几乎一无所有,很可能因为失业而陷入生活的困境。农民工失业后只能靠以往的积蓄生活,或者求助于亲朋好友,而得到社会保险保护的是极少数。多数农民工失业后处于无保护状态,有的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
由此可见,农民进城务工就有失业的风险,就需要失业保险。而目前,我国政府并没有出台统一的农民工失业保险政策,只是在《失业保险条例》中对农村合同制工人的失业保险有了一定规定,一些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仅仅出台了地方性的失业保险政策,这些政策缺乏一定的强制性及权威性,使农民工获得失业保险的道路举步维艰。
三、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复杂性
(一)农民工的城市化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产物,而且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民工的规模在逐步扩大,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相统一,农民工将伴随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全过程。同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城市综合承受能力的制约,农民工转变为工人和市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讲,农民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农民工最终转变为工人和市民需要一个过程,而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解决也将经历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二)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保险的复杂性。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转变为工人和市民,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产物,因此农民工是当代中国由农业型社会走向工业型社会的过渡性群体。农民工是介于城市居民和村民之间的特殊群体,虽然在城镇工作,从事非农职业,但却是城市的边缘群体,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险待遇。身份的特殊性使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而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政策,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有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有些省份虽然出台了农民工工伤、养老、医疗等保险政策,但是具体到缴费办法、享受待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等方面出现了诸多不切合农民工实际的问题。因此,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三)农民工的流动性使其社会保险问题相对复杂。农民工的流动性不仅体现在职业和单位之间,也反映在城市和城乡之间。据农业部调查,40%的农民工没有固定工作,平均就业时间为8~9个月,3个月以下的占11.3%,4~6个月的占73.3%,10个月以上的占7.8%。调查中发现,农民工外出打工3年以上的约占20%左右,在一个单位工作3年以上的约占31%,其中,农民工表示坚决不回家的占2.4%,争取留在城市的占17.5%。如此大的流动性,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参保。
(四)农民工对社会保险的认同度较低。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城市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民工转变为工人和市民的还仅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农民工还是属于城市的边缘群体,目前研究的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也正是针对这部分农民工的。由于农民工的收入较低,有时还会发生拖欠工资的现象,从经济层面上讲,农民工就不得不寒酸地被关在社会保险的大门之外了;现有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在制度设计以及操作上很复杂,让文化程度原本不高的农民工弄不清楚眼前的缴费与未来收益之间的关系,这就使农民工很难下决心参加社会保险。
(作者单位:1.河北金融学院;2.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3.河北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华迎放.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选择[J].社会保障制度,2005.5.
[2]王宗凡.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J].中国劳动,2006.l0.
[3]胡务.外来工(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透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5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