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知识型员工“过劳”现象成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征

  提要 当今社会,为了追求事业成功、换取经济报酬、应对职场竞争,大多数知识型员工处于“过劳”状态,在不断地透支着自己的健康。要对知识型员工的“过劳”现象进行防治,国家应完善劳动法制,工会应为知识型员工“柔性维权”,知识型员工要学会健康管理。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过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知识型员工的“过劳”现象
  “知识型员工”一词由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较早地提出和使用。他在1956年将知识型员工定义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在今天,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已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一般指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单位(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过劳”是指员工在工作场所因工作时间过长或工作压力过大而呈现出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状态。通常情况下,过劳员工不仅会伴随失眠、健忘、头痛、胸闷等生理症状,而且还会伴随着情绪低落,工作热情丧失等心理症状,更为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员工的精神崩溃或猝死。
  在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21世纪,拥有高素质、高职位、高收入的知识型员工在社会经济领域占据着主角地位,是令人羡慕的一个群体。然而,他们背后的生活却并不如在人前表现得那样光鲜亮丽。城市快节奏工作的背后,大多数知识型员工过度劳累,透支着自己的健康。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慈铭体检集团联合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显示,有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白领中处于过度疲劳状态的更是接近六成。
  二、知识型员工“过劳”现象成因
  1、追求事业成功主动过劳。一般来说,知识型员工具有强烈的追求自我实现和价值增值的欲望,渴望获得上司和同事的认可,渴望事业上的成功。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往往对职业生涯设立了一个过高的标准,并且拼命地工作,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创新和锐意进取,尽管超过了自身能力所及,仍是苛求自己,从而造成过劳。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和腾讯网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32.7%的人表示之所以做“疯狂螺丝钉”是因为从中找到了快乐,41.4%的人是由于喜欢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39.1%的人是喜欢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充实感。
  2、换取经济报酬自愿过劳。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下,物价持续上涨、房价始终高企、医疗费用奇高、教育支出巨大,知识型员工背负着不堪重负的经济压力。为缓解经济负担,但凡有加班的机会,很多知识型员工都会主动争取。前程无忧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8成职场人愿拿自由换高薪,接受调查的大多数网友都愿意“为钱折腰”。正如一位网友在接受媒体调查时所说:“看看现在的房价、物价,如果要在城市中生存,挣扎中的职场人还可以拿什么做交换?除了我们仅有的青春、健康、自由。”
  3、应对职场竞争被迫过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尹蔚民在2011年3月20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将会长期并存,从当前状况以及“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就业市场来看,主要的矛盾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据尹蔚民介绍,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大约2,500万的劳动力,而每年实际上城镇能够安排的劳动力大约在1,200万左右,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剧了职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知识型员工也不得不拼命工作,同时还要不断学习以免掉队遭淘汰。因为你不愿意“过劳”,愿意者大有人在。
  三、知识型员工“过劳”现象防治策略
  1、国家应完善劳动法制。目前,“过劳”这种社会现象并没有列入《职业病防治法》,而工伤条例中没有针对“过劳死”的规定。因此,要改变知识型员工普遍“过劳”的现状,国家应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要把遏止“过劳”现象写入法律,将“过劳”列入职业病范围,将“过劳死”界定为工伤,规定并严格执行最高工作时间、最低休息时间、强制带薪休假和定时对员工体检等,防止高强度的劳动对员工造成伤害,让员工的权益保障有法可依。同时,劳动监察部门也应探索从“有举报再介入”转变为主动介入,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工会应为知识型员工“柔性维权”。对知识型员工的“过劳”现象进行防治,还需要工会将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列入“柔性维权”的工作范畴,将知识型员工的健康和心理减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开展各具特色的“减负”活动。根据知识型员工的愿望,通过专门设计突出休闲的周末度假活动、文体活动、疗休养活动等陶冶员工情操,缓解和减轻繁重的工作给知识型员工带来的精神和体力压力,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满足知识型员工的文化需求,增强知识型员工的健康体魄,进而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知识型员工要学会健康管理。避免“过劳”,还需要知识型员工自身改变用“健康去换取金钱和事业”的价值观念,增强健康管理意识,学会健康饮食、心理调节,及时捕捉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知识型员工一般是脑力劳动者,而脑力劳动者之所以感到疲劳,其实是情绪在作怪。由于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现代人往往要花二三倍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会使人的精神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当受压抑的感情冲突未能得到宣泄时,就会在肉体上出现疲劳症状,甚至引起心理上的扭曲和变态,导致心理疲劳。因此,无论是已经处在过度疲劳期的人,还是健康者,控制工作和学习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工作8小时是最适当的时间,一旦有疲劳的感觉,就要进行调节,释放心情。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筱松.2010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解读[N].大连日报,2011.4.13.
  [2]刘阳.民调显示66.7%的人自认曾是“疯狂的螺丝钉”[N].中国青年报,2009.1.2.
  [3]张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过劳死”成职场最沉重话题[N].浙江日报,2011.4.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5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