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济转型下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乐峰

  提要 在经济结构调整、金融监管趋严、信贷规模从紧、金融消费升级的新形势下,作为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位置的村镇银行,更需要在转型中寻求战略性机遇和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2/3还多。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广泛,农户的储蓄动机较强,且多数对金融机构便利性要求较高;农户的借贷资金偏向生产领域,同时多数以自我积累为生产资金筹集的首选方式。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及各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成。与城市里金融机构林立、业务品种丰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很低、金融服务也不充分,农村金融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致命“短板”。农村地区金融市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允许设立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创新之举,是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的具体行动。
  村镇银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新生力量,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3月1日,全国首家挂牌开业的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仪陇落户,这标志着一类崭新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地区正式诞生。经过3年多的发展,截至2010年6月末,我国已核准开业村镇银行214家。为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银监会计划于2009~2011年三年内,在全国35个省、计划单列市共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预计建设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可见,村镇银行模式已成为我国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取向。
  
  一、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一)经济转型下村镇银行面临的新机遇。从国家“十二五”规划看,到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从现在的46.6%上升到51.5%,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旧城改造等稳步向前发展,大量农村变成城镇,人民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等会得到较大提高,广大农民对资金的需求也会快速上升,并趋于多样化。经济结构的提升对村镇银行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传统的以经济高增长带动信贷高投放,以信贷高投放促进经济高增长的经济环境已经渐渐远去。相反,从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消费的升级等对资金的需求不断上升。对此,村镇银行必须按照各类经济主体对资金需求的转变,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努力探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新路径,大力推进业务及机构的调整,实现向“低碳”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应对竞争不断加剧的现实选择。随着近几年金融行业的大扩张,各大银行都纷纷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抢占市场份额。再加上小额信贷公司、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同时国内各商业银行陆续在县域内设点,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通过综合经营试图分得银行业务的一杯羹,并把新兴起来的县域市场作为他们的切入点。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在经营范围、产品质量、产品多样性和服务质量上展开了激烈竞争。“十二五”期间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和利率市场化将稳步推进。村镇银行规模小,资金成本高于大型银行,资金价格的保本点也高于大型银行。利率市场化之后,大型银行可以利用利率的浮动空间合法地冲击中小银行的资金价格,进一步挤压中小银行的利润空间。这都要求村镇银行积极研发和推出与资本市场相适应的产品,实现自身结构转变的软着陆。
  (三)客户的需求趋于多样化。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单纯地务农,而是大量涌入城市,进而接触到了先进的金融理财知识,对财产的升值保值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最大的表现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再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阶层结构的转变,这些都对金融产品提出了新的不同的需求。村镇银行亟待加快产品渠道创新,丰富金融产品种类,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因此在产品创新和提高产品多样性上,村镇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村镇银行的持续发展在于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彻底放弃单纯追求规模和数量的扩张,以及高能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本约束为前提,以特色发展为路径,以扩大产品多样性、提升服务质量、调整内部结构为手段,以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为前提,努力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经营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村镇银行介于大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之间的一个夹层,经营观念转变的快慢决定着其在未来的市场上能否占得住一席之地,能否抢占优质市场。因此,应自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经营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同时正确处理好增长速度、规模效益和市场地位之间的关系,彻底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方式,切实解决好资源配置与效率的问题。
  (二)提升客户质量。银行是经营信用和风险的企业,拥有什么样的客户就有什么样的信用和风险,同时也决定着什么样的收益。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结合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同时进行市场细分,充分利用实体营销和虚拟营销为三农提供有针对性、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不断调整客户结构,实现客户的发展、巩固、调整、退出机制。加大优质产业和优质客户的营销力度,积极支持产业升级和调整,不断调整信贷行业结构、客户结构和期限结构。同时,坚持抓大但不放小,提高风险识别控制能力,注重贷款数量的同时,更注重贷款的质量。
  (三)优化业务结构,扩大收入来源。优化业务结构是从根本上提升盈利能力的措施。村镇银行应重视发展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不断调整资产负债的收入结构,改变对传统的存贷利差收益的过度依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一要加快产品创新,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提供系统全面的中间业务,让客户一次就能完成去其他多家机构才能完成的业务。不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打破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绝对比重的局面。同时,加强中间业务的监管,规范中间业务的服务标准,健全中间业务的风险评估、检测和控制体系;二要加快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依托网上银行弥补由于营业网点少的弊端。发挥实体网点与虚拟网点的协同效应;三要在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扩展资金运营渠道,提升资金的运营效益。
  
  三、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策略
  
  农村金融市场的复杂性、竞争的激烈性,要求村镇银行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着力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金融产品体系、服务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在管理理念、风险计量技术、流程等方面主动适应监管的标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扎实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充分利用自己在获取信息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强贷前调查、信用评级、授信审批、风险监测、贷后管理的全过程,加大贷后检查的频率和力度,建立贷后风险责任制,建立精细化信贷管理模式。
  (二)努力建设契合市场和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体系。研究客户的需求,完善产品创新机制,提高客户经理的工作效率,完善相关授信机制,简化流程,提高创新效率。同时,增强产品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及时了解客户对新产品的反应,并相应做出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借鉴学习其他金融机构的创新成果,结合自身加以整合,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三)努力建设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系。从审批程序等多方面入手,提高信贷审批效率,不断加强电子渠道的建设,实现实体营业网点与虚拟营业网点的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加强客户分层体系建设,实现营业网点由重客户数量到重客户质量、由提供一般化服务向提供差异性服务过度。让客户感觉到被重视、被尊重,真正做到顾客就是上帝。
  (四)努力建设资源配置合理、激励约束有效的人力资源体系。应当转变经营方式和利润增长方式,完善奖惩制度,加大对重点业务、产品服务、风险控制类指标的考核力度,以利润贡献做绩效分配的主要依据,实行严格的风险贷款倒查制,促进内部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提高业务素质;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感情留人与高薪留人并举。根据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和管理要求合理配置和使用员工,对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差异化分配制度,实现优胜劣汰,以促进员工工作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建玲,侯庆娟.村镇济研究导刊,2010.1.
  [2]王金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转型.2011.12.
  [3]张曼.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分析[J].东岳论丛,2009.8.
  [4]吴玉宇.村镇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1.
  [5]黄韩星.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200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6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