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畅 陈欣欣 李梦珍

  提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集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是衡量中小企业集群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从更切实可行的角度出发,有原则地删选指标,建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阐述各指标的内涵及应用此指标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涉及的产业种类较多,分布范围较广,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独特动力。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决定着集群的整体竞争能力,因此建立可操作性强的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从删选指标的原则入手,建立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详细阐述各指标的内涵及应用此指标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在遵循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原则,并注意处理好定性与定量、成果指标与过程指标、质量与效益、客体评估与社会评价等关系的基础上,考虑到指标的可操作性及指标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首先要对指标进行筛选。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的筛选原则如下:
  1、灵敏性原则。对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预选指标集进行筛选的根本原则是删除那些对评价目标不产生影响的指标,选择对评价结果有重大影响的指标。
  2、独立性原则。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之间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从而导致观测数据所反映的信息有所重叠。若指标体系中存在着高度相关的指标,就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为此,需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选择独立性较大的指标。
  3、可观测性原则。所选评价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含义和统一的统计口径,可运用一定的统计计算得出其指标值。那些概念模糊、无法实测的指标以及理论上可测而目前操作起来较困难的指标,不宜入选。
  4、简明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必须适宜,亦即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则不能充分反映实际情况。
  5、协调性原则。在评价指标建立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矛盾指标的处理。所谓矛盾指标是指两个难以同时实现的指标。解决这类矛盾的方法为:一是将引起矛盾的指标删除,但其必须保证指标体系的相对完备性;二是使两矛盾指标相互并存,其要求是两矛盾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容性,不是绝对的相斥。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对矛盾的一方指标进行限制,限定在某一值域范围内。
  6、动态性原则。对于那些指标值变化可以反映企业集群创新能力改善或恶化的指标,可以选入指标体系。但只对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静态描述、指标值不能说明企业竞争力是否改善的指标不宜选入。
  二、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结合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将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来构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即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发展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外部环境,如表1所示。(表1)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各指标的含义描述如下:
  1、创新发展能力(C1)。集群创新发展能力是指集群进行创新所具备的基础能力,决定了其创新资金的投入能力以及创新过程的持续性。一般来说,企业集群本身的发展能力越强,在这种较强的基础上进行集群创新的投入力度就会越大,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就会成倍增加。反映企业集群的创新发展能力主要有销售收入增长率、集群的规模、集群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从业人员数这四个指标。
  (1)销售收入增长率。该指标反映了本年度比上年度的销售总额变动的百分比,该指标大于零,说明企业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处于发展阶段,企业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年度销售收入增长额/上年度销售收入总额×100%
  其中,本年度销售收入增长额=本年度销售收入总额-上年度销售收入总额。
  (2)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一般以年产量作为企业规模的标准,国家对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制定了一个规模要求,达到规模要求的企业就称为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当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含)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商业企业是指当年产品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含)的非国有商业企业。企业集群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越多,集群中技术创新的竞争就越激烈,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就越强。
  (3)集群信息化资金投入。集群信息化建设越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知识外溢速度越快,越有利于创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使得新技术迅速转化成为新产品。
  (4)从业人员数。集群创新活动的主体是使集群得以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从业人员的数量能够反映出集群发展的基础是否坚实。
  2、创新研发能力(C2)。集群创新研发能力是指企业集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持续不断地开发新技术和推出新产品并获得持续增长的经济效益的能力。反映企业集群创新研发能力的主要指标有: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R&D人员比重、R&D机构数量、产学研合作水平、创新成果转化率。
  (1)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该指标反映了集群研发活动的资金投入状况。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R&D经费/销售收入。
  (2)R&D人员比重。集群创新研发能力取决于集群研发活动的人才投入。研发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研发人员人数/从业人员总数。
  (3)R&D机构数量。集群的研发机构数量越多,集群创新研发能力越强。
  (4)产学研合作水平。集群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项目的水平反映了企业集群的创新研发能力。该指标为定性指标。
  (5)创新成果转化率。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产品的比率。该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集群创新研发能够投入到实际生产的能力。
  3、创新产出能力(C3)。创新产出能力是衡量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创新最先的产出是科技论文与专利,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开发和工程化研究,再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和试生产,生产出高新技术产品,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促进集群创新水平的提高。因此,可用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著名商标数、创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和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4个指标衡量创新产出能力。
  (1)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指集群内拥有专利项目的总数。从短期来看,每年的专利申请可能不是当年的研究开发成果,而是以前多年的研究开发成果;但从长期来看,企业要持续生存下去,便应有持续的研究开发,也就是说企业应能够不断推出新的专利。
  (2)著名商标数。中小企业集群进行技术创新,增强集群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集群的品牌效应。因此,著名商标数是衡量创新产出能力的重要指标。
  (3)创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创新产品销售率=创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
  (4)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销售量/同行业产品销售量。该指标反映了市场对集群新产品的认知度。
  4、创新外部环境(C4)。集群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集群所处区域环境的影响,创新环境条件对创新能力有很强的制约或促进作用,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良好的创新环境条件能提高集群创新能力,反之,创新环境条件比较差的集群,其创新能力就比较弱。集群创新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创新基础设施条件、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融资环境、创新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

  (1)创新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创新基础环境设施是集群进行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知识溢出变得更方便、快捷和有效。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设备越先进,越有利于提升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速度,可用集群年均用于科研的基建经费支出来反映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技术中介服务,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相互转化的有效途径,是形成成果转移商品化、市场化的重要媒介。因而,该指标也会对创新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为定性指标。
  (3)创新融资环境。集群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资金流动性越强,融资渠道越宽,对集群的创新活动促进作用越强,可用集群GDP来体现区域经济环境状况。
  (4)创新政策环境。政府在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不但为集群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还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健全政策法规制度体系来引导和干预集群的创新和发展。区域政策环境可用鼓励创新政策先进性来衡量,该指标为定性指标。
  (5)文化环境。创新的文化环境是指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气氛和创新主体的整体素质,该指标为定性指标。
  三、应用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应用本文提出的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对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首要的是所收集的资料、数据、情况等具有真实性。
  2、指标数据的连续性。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是集群一段时期内积累的结果。因此,应用指标时应选取集群连续几年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3、定性指标数据的客观性。在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仅用定量指标不能全面评价集群的创新能力,还必须结合一些定性指标来衡量。因此,在应用本文指标体系时,可采用德尔菲法确保定性指标数据的客观公正性。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Porter.M.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2]王辑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刘友金.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王珊珊,张宇光.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6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