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旭峰

  提要市场经济环境给施工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迸发出许多挑战和风险,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应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尽可能规避财务风险,使企业利益最大化。本文从施工企业可能面临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外汇风险、合同风险等方面,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市场经济环境给施工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迸发出许多挑战和风险,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出现,都会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由于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加大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如何规避、消除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发展战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资金结构风险。首先,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地域分散,资金效应也基本上仅限于本项目部,没有统一集中管理,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有的项目从小团体利益出发,追求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破坏了企业整体的资金平衡。目前,施工企业(除上市公司外)采用较多的筹资方式是银行贷款,银行贷款除具有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的优点外,财务风险大、限制条件多、筹资数额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资金规模和周转速度。由于金融机构对施工企业的贷款多是短期借款,但施工企业资金周转的周期较长,往往贷款期限届满,资金未能完成周转,各下属项目部的资金又较分散,企业不得已要借新债还旧债。仅靠这种筹资方式,利用企业的沉淀资金来运作生产经营,影响了资金结构的稳定性,也限制了企业的投资方向和发展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隐含着财务风险;其次,由应付账款形成的财务风险也不容忽视。由于流动资金的固有限制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在企业规模扩张时必然占用供货单位的资金,累积历史欠账,导致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当经营现金流量不顺畅时,极有可能引起诉讼风险。
  (二)投资方面的风险。来自投资方面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周转材料等投资形成的财务风险。添置固定资产、购买周转材料等需要投入大量的现金或占用债务资金。这种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产的行为,可能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的供应量失衡,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形成财务风险。
  (三)企业内部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完善或执行不力,容易造成企业在市场预测、采购储备、施工生产组织、现场管理、工程验收、资金结算、工程质量保修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工程物资结算管理不到位,节超分析不准确,材料以领代销或期末盘点不及时、不认真,责任不明确,丢失情况时有发生,加之施工企业的内审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财务风险发生后得不到追究,二次购置成本增加。内部部门之间、本单位与协作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职责、权利不明,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流失严重;历史遗留呆坏账多、相关责任人不清、清理困难、工程款拖欠严重、应收账款比例过大、资产质量差。
  (四)企业涉税风险。由于施工企业工程业务量大、分布广、工程施工周期长等特殊的行业特点,加上各地区税收政策上的差异,给实际的业务操作与税收政策的融合带来了较大困难,因而极易出现实际操作上的疑难和纳税上的风险。
  (五)合同风险。项目管理的一个重点环节就是合同管理,以与业主签订的工程项目合同为主线,结合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劳务用工、机械物资采购、设备租赁等,构成了一系列合同管理过程。当前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和投标的激烈竞争,使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款拖欠问题、材料价格问题等,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类似如此项目,管理稍一放松,则可能发生亏损,甚至出现项目承接到手就意味着要发生亏损,致使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直接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合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有主观性,是由工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的,是合同双方必须共同承担的。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惯例规定的,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
  (六)成本管理控制风险。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是不是实行全面成本控制,是否能够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对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人工、机械等施工现场工程直接费用能否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对项目部制造费用的核算和控制能否按照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合理制定并逐一落实费用开支计划。每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都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加大财务风险。
  (七)竣工结算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说,施工项目竣工后,就要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但由于业主和设计的原因致使有的单项工程的变更或调概不能及时批复,这样就会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后期阶段,业主资金往往不足,加大了施工企业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的难度,增加施工企业的资金负担,同时也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增加了工程项目成本,加大了资金回收的难度,使企业财务风险增大。
  (八)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施工企业由于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管理层、决策层以工程技术出身的人员为主,存在着对财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财务管理的内容和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致使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只是财务人员自己在孤军奋战,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加大了财务风险。
  (九)保险费用支出及出险理赔风险。由于工程项目分散,各类工程保险不易集中管理,投保项目、保险费率差异较大,加上经办人员可能对保险业务不熟悉,很可能掉入保险公司的霸王条款中,如免赔额远远超出行业最低标准,理赔的时候相当困难。有些项目由于业主指定保险公司或其他外部干扰等原因大大增加了保费支出。在发生损失后,相关责任人不能及时报险或其他原因隐瞒出险情况也是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
  鉴于以上风险因素及原因,施工企业应充分认识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未雨绸缪,采用各种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对财务风险加以预警、规避、防范,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作。以下是针对上述财务风险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优化资金结构
  1、统筹资金预算。年初施工企业根据新上项目和施工生产需要,统一编制资金预算计划,指导和调节日常的资金管理工作。在资金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全局性、系统性的原则,机关管理预算与项目预算结合的原则,编制的预算既能保证机关管理层正常经营的开支,又能满足现场施工生产的需要。
  2、统一调配,市场化运作。在资金运作上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充分发挥资金规模优势,确保资金在企业内部的良性运作,减少筹资风险的发生。融集各工程项目富余资金,由公司统一调度;按市场化运作,可以采取收取资金占用费的形式,谁使用谁支付资金占用费,这样不仅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保证了工程项目资金的正常周转,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二)清理不良资产,管理好原材料、周转料、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对历史遗留的呆坏账,应组织人员清查核实,对不符合资产、负债定义的要报批处理。
  1、加强原材料、周转料的管理。尽可能压缩库存物资,制定合理的库存量,防止停工待料,避免库存太多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和仓储费用。加强物资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明确材料岗位人员职责权限。
  2、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于承包工程,在进行事前可行性论证时,要考虑建设单位、发包方是否有可靠的工程资金来源,并根据建设单位、发包方以往的资信情况评价其资信程度。对建设单位、发包方代扣代缴税款的工程,项目经办人员、财务人员要积极向总包财务人员催要代扣代缴的完税凭证,减少由于拿不到税票,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无法冲减的情况。在工程施工期间和完工后,定期与建设单位、发包方核对应收账款,加大催收力度和采取切实可行的催收措施。预决算部门加紧竣工结算,制定适当的应收账款收账政策,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控制账龄,监督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对于过期较长,故意拖欠的,应尽早采取调解、仲裁、司法等措施,尽量挽回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周转率。及时清理闲置、报废的固定资产,并做出相应处理。财务部门与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定期核对,做到账实相符,合理计提折旧,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比例。充分挖掘现有周转料、固定资产,提高利用率,避免一边购置固定资产、周转料,一边固定资产闲置浪费。
  (三)加强内部管理。由于施工项目的工期长,工程的复杂性,从工程投标开始就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大制度执行力,理顺内部的关系,技术、试验、物资、现场管理人员、安全质量、财务各个部门都要进行紧密的配合,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调动各部门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责权分明、责任共担、风险共防。建立健全的内审制度,加强资产损失追究管理,责任到人。
  (四)避免税务风险。认真学习国家及施工所在地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加强与施工所在地税务部门和公司机构所在地税务部门的沟通,做到主动避免涉税风险。明确税目、税率和纳税人,及时足额扣缴应纳税额,完善发票和完税凭证管理,尤其加大外来发票的审核,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涉税纠纷。
  (五)加强合同管理。合同风险虽然是合同双方确认了的,但不管是属于业主的风险转嫁给施工企业的,还是施工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都反映了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对其隐含的财务风险没有足够的预警,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把好合同签订关,施工企业需要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完善合同评审制度,要做到对不合投标程序的合同不签,对未经审查的合同不签,对不合法的合同不签,对低于成本价的合同不签,对显失公平的合同不签,在源头上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施工合同中,业主往往基于自身对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对施工合同进行补充或修改,经补充的协议,与施工合同前述条款规定相比有优先适用的原则。特别是工程款的拨付、税金缴纳、大型主材的支付等要有明确规定,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合理利用合同条款,降低合同履约风险。
  (六)加强预算管理,推行责任成本核算。成本风险是施工企业的一个重要财务风险。对成本风险的控制,一方面是通过几方面的数据对比,即在施工过程中对预算部门提供的预算数据、成本管理部门按内部公司定额对工程项目的评估成本以及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并制定对策,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量、价分析,即对项目部材料消耗、设计变更与索赔等情况,逐一分析,定期做好经济活动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更正。
  (七)及时办理竣工结算,降低外欠款风险。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是施工企业所承包的工程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所规定的施工内容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后,向业主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环节。一是施工企业一旦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就要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原因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要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加速竣工工程款的回收;二是依据施工合同做好工程的索赔工作。在施工企业,索赔工作应是全部竣工结算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施工企业应当重视索赔的实质和方法。当工程施工中出现合同内容之外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引起工程发生事故或拖延工期等情况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认真分析,提出索赔申请,追补损失。因此,做好索赔工作,对规避财务风险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三是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工程部应根据实际工程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制定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由就近施工的人员代管,尽量节约开支。
  (八)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管理层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重视财务工作。所有的经济活动最终都会在财务中反映出来。财务管理是一种综合的管理工作。管理层要支持财务部门,加强其他部门对财务的配合。企业应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财务人员不但要管好用好资金,而且要提高风险意识,增强职业判断。
  (九)整合保险资源,集中办理投保。施工企业应站在统一的角度对保险业务实施集中管理,禁止投保单位无故擅自办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以获取更加优惠的保险价格,更加优质的保险服务,有效降低保费支出,提高保险服务质量和效率。企业各部门应参与保险决策和商务谈判,严格执行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保险收益和理赔收入的实现。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应充分重视财务风险给企业可能带来的危害性,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减少、消除财务风险。这不仅需要财务人员运用专业的知识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判断、提出建议,也需要企业的决策管理层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风险,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内部会计控制实务.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9.
  [2]公司会计法律与准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3]中国总会计师.2008.11.
  [4]李倩,苏延明.关于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思考.
  [5]王国明.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会计之友,200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7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