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沛璐

  提要我国传统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浪费严重,宅基地面积超标、村庄建设缺乏规划的现象很普遍。因此,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整理中的重要项目,是实现耕地面积占补平衡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当前有关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内涵、现状,特别是整理潜力评价分析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于潜力分析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项建设需要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我国耕地数量大大减少,也使得建设用地的需求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我国人口众多,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在平衡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数量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近年来我国不断进行土地整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加耕地面积。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研究主要是为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服务的,师学义(2003)、宋伟(2006)等提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是指通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改造、迁村并点等,可以增加耕地、其他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吴小红(2006)、孙钰霞(2003)认为,“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从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农村居民点土地在提高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基础上挖掘用地潜力,即增加土地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优化用地结构、合理功能分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本文认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主要是对村庄内部的建设用地和农用土地的整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的面积,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对此,笔者在已有的文献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有关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潜力测算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做进一步的研究综述,这对将来潜力分析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来源及影响因素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来源。我国当前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我们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主要来源。从不同的层面进行考虑,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不同的形成整理潜力的原因。
  以居民点整体进行考虑,整理潜力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点分布稀疏散乱、平均规模小;通过拆村并点的方式,可以实现节约大量的土地变为农用土地。由于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聚居,不仅村庄居民点的规模较小,分布稀疏,而且彼此之间的距离临近,极其容易造成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
  以单个农村居民点为分析对象,对其内部可用挖潜的用地面积进行分析。我们不难总结出潜力来源有以下方面:第一,控制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将超标的建设用地复垦为农用土地;第二,整理居民点内的闲置宅基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建房的高潮,而与此同时剩余的劳动力进城务工、成年子女更多的是独立门户,造成了大量的宅基地长时间空置;第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建筑容积率。我国农村居民点的房屋建设多以平房为主,尤其在北方很少有楼房,建筑容积率很低;第四,对村庄内部废弃的建筑物再利用和部分基础设施的整理规划。
  (二)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第一,整理项目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项目,资金的充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理的程度、再建规划的优化程度等;第二,整理项目所涉及到的居民点的内部现状对整理潜力的影响;第三,整理潜力受到国家对于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指标规定的影响。吴小红(2006)提到,倘若国家规定的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越小,则可实现的整理面积则会越大;反之,当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指标增大时,居民点整理复垦得到的土地就越少;第四,农民的配合程度。由于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农民自身的利益相关,无论是实行村内整理规划,还是进行拆迁整理、集中居住,农民的配合意愿都将会对整理潜力的最终实现产生影响;第五,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影响。采取村内整理、原地改造的模式,由于新的农民住房仍是独立门户,占用的宅基地面积较大,实现的整理潜力也就较少。而采用向城镇集中整理的模式,由于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减小的幅度很大,几乎接近于城市小区的标准,因此整理的潜力远远大于其他整理模式(闫东浩,2004)。
  
  三、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
  
  (一)居民点整理潜力面积的测算方法。当前关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面积的测算方法有若干种,本文对几种比较常用的、基本的方法总结如下:
  1、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依据国家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在预期规划期末的人口数量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理论上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面积,并将其与现状居民点用地的面积计算差值得到整理可获得的潜力面积。计算方法考虑到了现状条件下的人口数量,也考虑了在规划期内可能产生的人口变动造成的用地面积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S=S-Bt×Pt
  Pt=P0×(1+r)T-△P
  式中:△S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S为农村居民点的现状用地面积;Bt为规划目标年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P0为现状农村居民点的人口数量;Pt为规划期末的农村居民点人口数量;r为人口自然增长率;T为规划年期;△P为规划期内人的机械变动量。
  2、户均建设用地指标法。户均建设用地指标法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法都与政策制度的规定直接相关。然而,两者又有着一定的差异,何英彬等(2008)曾提出“两套指标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制定的,户均标准用地面积并不是人均标准用地面积与农户人口数的乘积。”在农户数量的取值方面,多数选择的是规划期末农户数为标准的,虽然预期农户数量的工作比较困难,但测算结果更加现实可行。计算公式如下:
  △S=S-At×Mt
  式中:△S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S为农村居民点的现状用地面积;Mt为目标农户的数量;At为规划期末的户均建设用地标准。
  3、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这种测算方法考虑到了农村居民点内部的闲置土地的整理潜力,这部分的整理潜力几乎可以全部转化为现实的潜力。计算公式如下:
  △S=S×α
  式中:△S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S为农村居民点现状用地;α为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
  4、以人均城市用地标准测算整理潜力法。目前,部分居民点整理项目区,特别是临近城市郊区的农村居民点采用的集中居住的住房条件是小区式的公寓楼。以公寓楼代替原有的住房,这样的整理方式可获得的整理潜力更大。该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S=S-C×Qt
  式中:△S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S为农村居民点现状用地;C为城市人均用地标准;Qt为规划期末村内的常住人口数量。
  (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们所使用的测算方法过于机械和单一,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当前对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面积测算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城市人均用地标准法。其中,前两种是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但我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复杂,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采用相同的、简单的方法必然会引发比较大的误差(刘筱非等,2004)。此外,我们当前侧重于对宅基地整理潜力的测算,而对大量公共基础设施用地、村内道路用地的测算方法并没有很好的理论指导。特别是部分缺乏对整理潜力综合分析评价的整理项目,这都会对后期的一系列工作带来影响。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的力度逐渐加大,据统计,1997~2005年之间全国累积补充耕地3,414万亩。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土地整理工作中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前期任务的重点,是对后期整理工作开展的指导和监督,更是对最终项目成果验收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
  通过对现行农村居民点整理区的了解和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思考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分析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对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更多的是采用人均用地指标法和户均用地指标法,比较单一。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多层次的项目问题,它不仅包含有技术性的大量问题,更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政策制度等问题。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是整理工作可实现的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也要逐渐将生态潜力、土地增值潜力等内容加入潜力分析。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是为整理项目服务的,科学合理的整理潜力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挖潜到更多的可用土地资源、实现资金更合理的运用、促进项目更顺利的进行并最终达到整体发展与农民个体发展双赢的目标。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师学义等.潞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J].2003.
  [2]吴小红.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分析与模式探讨[D].浙江大学,2006.
  [3]孙钰霞.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以重庆市合川市为例[D].西南师范大学,2003.
  [4]宋伟等.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研究[J].广东土地科学,2006.5.5.
  [5]闫东浩.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D].中国农业大学,2004.
  [6]何英彬等.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研究方法评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
  [7]刘筱非等.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探讨――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7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