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制度变迁理论与企业家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茜
提要奥地利学派作为一种非主流经济学派对于我国来说几乎只是一个历史名词而已。但事实上,它所特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论和个人主义的特点,都对整个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分四个部分对奥地利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分析,同时也为我国的制度发展与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制度变迁;主观主义
中图分类号:F019文献标识码:A
最早被引入我国的系统化的制度变迁理论是以诺斯、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除了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外,其实其他经济学派也有各自的制度变迁理论。其中就有以门格尔、米塞斯、哈耶克、科兹纳等人的主要观点构成的奥地利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奥地利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可以归纳为制度变迁的基础理论―哈耶克的心智理论和知识理论;制度变迁的主体理论―科兹纳的企业家理论;制度变迁的过程理论―起源于门格尔并经哈耶克进一步发展的自发秩序和扩展秩序理论。
奥地利学派的理论可简单地这样说:个人的选择与行动受到当时外在环境与制度的限制,但个人不是只做被动的选择,而是会采取包括以其意志设法改变外在环境与制度的行动;在采取改变环境与制度的行动过程中,他若能吸引大众的参与和模仿,就可能成功地改变环境与制度,从而改变他和其他人在新时点的环境与制度。在这个从人行动到制度演化的过程中,凭其意志企图改变环境与制度的是“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因追随者的不断模仿而导致环境与制度改变的是“市场过程”或“文化演化过程”,而改变企图与模仿的决定都是出于个人的“主观性”或“主观主义”。换言之,企业家精神、主观主义、市场过程可以说是奥地利学派的三个共同的核心概念。
一、制度变迁与企业家作用
奥地利学派并未形成像新制度经济学那样完整、系统的制度变迁理论。但其理论的核心:市场过程理论实质上就是对市场体制变化的分析,它潜在地包含着制度的变迁理论,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奥地利学派看来,人的行为既会对其他人发生影响,也同时受到其他人行为的影响。所有个体的行为,都会因为信息不对称和认知方式的差异而产生不确定性。为了回避不确定性,人们就需要达成共识,这就产生了协同的必要性,协同的程度越高,不确定性问题就解决得越好。协同必然要对无数个体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与发现,任何个体的行为均是在某一时点、给定固定知识存量的基础上做出的,对于任何个体而言,知识存量不可能完全一致,个人经历的多样性和认知方式的差异将使面临同等外部环境的个人对信息的解读和决策都迥异,而为了在相同的集合内部分地解决共识问题,制度就成为必要。人类回避不确定性的动机导致了制度的产生,但人类在按照一种既定制度行动的同时,也可能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既然人是千差万别的,在解决现存的不确定性进行协同的过程中、在引发新的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如果所有人在产生、理解和消除不确定性中的作用完全一致,不确定性也就不复存在。不同于新古典理论所假定的静态的不确定性,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讨论的是结构性的、动态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不可能完全消除,一种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往往又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在动态不确定性的条件下,能够先知先觉、持续不断地感知外部条件变化,并做出相应行为的个人就是企业家。企业家与常人之差别在于他们以特殊的方式发现和解读信息,在其知识的范围内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并采取行动。企业家的行为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数学计算问题,企业家在解决当前问题时也改变了原有的环境,并对随之而来的问题做出反应。
如果我们以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来审视制度变革过程,也可以认为,具有独特知识的企业家可以认识到制度非均衡中所包含的利润机会,通常是看到某种制度当中存在的弊端,通过引入一种新的制度,企业家可以克服这种弊端,从而就有可能获取这种制度变迁所产生的利润。企业家推动制度创新过程的根本动机是为了获取利润,但企业家以制度创新来获取收益必然会面临着不确定性。由于存在着不确定性,企业家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修正自己的错误。
二、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或称主观性)的白话文就是“人与人不同”,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个人拥有的财富与知识的差异,也表现在知识、性格、企图心等的差异。
主观主义缘起于奥地利学派的奠基人门格尔,后来经奥地利学派第二代传人著名经济学家米塞斯的著作《人类行为》以及《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这两本书,特别是后者,把主观主义研究方法发扬光大,使得主观主义研究方法在奥地利学派研究方法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尽管奥地利学派与多数经济学家都共同使用其他方法论,比如说,广泛意义上的个人主义,但是使得奥地利学派与其他学派区别开来的根本原则还是他们对于主观主义的信仰。因此,对于主观主义研究方法在奥地利学派各种研究方法当中的重要性,怎么评价都不为过。与米塞斯同被尊为新奥地利学派两大宗师的哈耶克在其《科学的反革命》一书中,甚至自信地认为,经济学研究发展史上的过去100年间,所有的重大进步都是主观主义视角进一步发展的步伐。据新一代奥地利学派著名学者霍维芝的归纳,主观主义方法论的要点在于,对于社会科学的解释必须以被研究对象的主观精神状态为发端。这就要求社会科学家们要认真对待情景和阐释的作用并且能够认识到,正是经济行为人的主观感觉而不是作为具体情况基础的客观(经济)现实驱使了他们的行动。主观主义认为,如果我们试图用那些与人类感觉和计划无关的术语去描述人类行动的话,我们将不能对于人类行动赋予(任何)意义。
三、市场过程理论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市场过程理论本来是用于描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向均衡状态运行的趋势。按照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解,市场是由具有不同目的的行为者所构成,这些行为主体具有不同的知识、信息与动机,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提升自己的生活处境,不断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在市场活动中谋利,从而使市场信息不断地得以发现和传播,使市场最终实现协调运行。当许多商品同时被摆置在市场上,商品之间将经过市场参与者的比较而形成竞争。如果商品同质,均衡价格就会逐渐形成;如果商品异质,也将逐步被区分成许多近乎同质类型的商品,也会出现近似的均衡价格。新古典经济理论强调市场竞争的机能在于寻找均衡价格,但这只是市场过程中一个微小的机能。如前所述,因为价格承载了交易者的情愿交易,它让交易双方行动简化成选择,而市场的形成则扩大了双方的选择范围。随着交易的扩大,市场将出现不少规模经济现象,均衡价格的出现只是其中之一。市场扩大后,卖方会更容易发挥他的企业家精神。不论是出于回顾型警觉还是前瞻型警觉,企业家推出创新商品或新的交易方式都带有风险,但在较大的市场里则较容易找到一群愿意以购买商品方式去支持他创新的消费者。创新、跟随,然后成为新风尚,这就是市场过程。新的商品和新的交易方式便这样取代旧的商品和交易方式。市场扩大的效果让商品和交易方式的演化更容易进行,这是远比形成均衡价格更为重要的规模经济现象。
四、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和国家引导消费时应加入心理因素。人们的消费行为除受收入和供给状况的客观限制,很大程度上还由其心理因素决定。不同性别、年龄、阶层的消费方式和习惯是不同的。企业应当重视消费者心理的研究,以使其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率。同时,企业还应注重企业形象这一笔丰厚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抓住消费者的钥匙。
发挥利息杠杆的作用。奥地利学派认为利息是必然存在且有益的。这一结论虽没错,但我国须在新的角度上看待利息问题。社会主义的利息有别于资本主义利息,它是劳动人民为社会提供的那部分价值的体现。银行贷款利息可以促使企业注重经济核算,加快周转率,而存款支付利息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闲置资金。利息同时还是国家积累资金和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利息成为不断壮大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经济杠杆之一,而我国在当前应当充分发挥利息的杠杆作用。
我国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应着重发展相对于客体生产力的主体生产力和相对于物质生产力的精神生产力。首先,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在市场经济下发展主体生产力,即人的劳动生产力,包括体力、脑力及劳动技能,这是现实生产中除掉物质要素的人的部分。随着我国的生产方式由劳动集约型向资金和技术集约型转化,主体劳动力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应当使劳动力走入市场,承认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允许其通过市场与生产资料的经营权相结合,使人成为真正的主体生产力。其次,我国还应当重视精神生产力即精神文明,如企业精神。强调这种劳动力,可以使劳动者在企业中作为“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同时作为“组织人”追求精神利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力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军.现代奥地利经济学派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漆光瑛,蔡中兴著.外国经济学说史新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程虹.自由秩序与制度变迁[J].江汉论坛,1999.12.
[4]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9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