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变迁及其理论逻辑发展特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7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变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并从理论角度总结出其理论逻辑发展特征为:从单一化问题解决方式向多元化转型、基本实现与科技化、全面化建设理论的融合发展,以期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 体质健康 促进政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b)-0221-02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有效指导下我国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迅速,然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青年的身体营养各项指标虽呈增长趋势,但青少年的运动速度、耐力、肺活量以及身体各部位的身体力量却持续下降,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青少年体重超标现象不断增多,近视率也持续增长。从建国以来国家政府机关就对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政策,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回顾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历史发展变迁,分析政策的建设理论逻辑思想发展,为完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提供参考。
1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历史回顾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
翻開历史篇章,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在这一天新中国正式成立,体育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体育产业的社会定位与性质也发展了较大变化,通过国家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建国初期我国青少年体质促进政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所限制,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较差,部分学生受身体体质原因难以完成个人学业,并且面对世界各国对我国发展带来的压力,我国提出了体育是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方针,使社会青少年了解“体质健康”理念的重要性。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初步完成了我国体育管理机构的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体育教师并重新制定相关体育教程,但受科技与社会环境影响,在这一时期发展相关政策的实践反思较少,由于科技能力有限难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1954年,前国家体委制定了适用于我国青少年的统一锻炼标准,即《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后改称为《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1964年,改称《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断了试行。1974年,国家体委重新制定了锻炼标准的试行条例,在重点试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1975年改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全国普遍推行。
1.2 改革开放初期
在改革开放初期建设过程中,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取得一定突破,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思考也逐渐深入。在这段期间,政府部门除了完善相关促进政策之外,还制定了新中国探索发展时期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有关的政策。原教育部、卫生部于1979年12月6日颁布《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1980年8月26日颁布《高等学校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从这两个规定(草案)中不难看出,当时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是侧重于从“讲卫生”的角度来进行,通过文件对中小学以及高校的基础卫生设施等进行规定,也有提到关于“安排体育课”的要求,但没有具体规定。
1.3 20世纪90年代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体委联合发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立了以“全面发展、侧重健身”的价值取向,并利用相关政策指导青少年增强个人体质,力求实现与世界发达国家共同发展的目标;通过相关促进政策规范学校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并对学校体育教育大纲进行了改革;同时也开展了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工作,有效解决了建国初期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信息反馈较慢的问题,实现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科学、客观的全面化发展。
1.4 21世纪以来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是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发展的高峰期。2014年为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我国实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近20年的发展与努力,在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与社会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提出了以“侧重身心健康、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要求利用相关促进政策实现体质健康发展的法制化、科技化与人性化,要求在建立较为准确与完备的国民体质统计数据库,全面提升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指导学校进一步深化体育卫生管理工作内容,在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方便易操作的管理制度与更客观、科学的政策评估体系,还初步建立网络化的信息反馈系统。
通过上述总结,我们不难看出,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在70年的发展时间里,我国在发展国家科技、政治、文化的同时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从未停止,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巩固,并深入分析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取得了一定发展成绩。
2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理论逻辑特征
政策的建立与推进离不开理论基础的指导,纵观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发展,在每个时间段的理论依据都存在一定差异,在巩固前辈发展思想中不断创新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指导理论,设置与时代发展相符的取向价值,例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促进政策主要以“国家立本、军事发展”等作为价值取向来建设相关促进政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促进政策则主要围绕“侧重身心健康、以人为本”的中心理论思想来建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理论逻辑发展对于相关政策建立的重要意义,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理论逻辑发展主要有以下两大特征。 2.1 从单一化问题解决方式向多元化转型
在建国初期,关于我国促进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设受科技与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由于在初期建设当中无据可依、无理可循,在那一时期的理论思想较为单一,其核心指导理论则是关于健康为主体,要求相关政策引导我国青少年树立“体质健康”理念,对相关政策的细节考虑较为片面,由于当时社会条件较为艰苦,相关政策的施行情况也难以得到及时的信息与统计,随着社会科技、知识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理论知识框架也更加丰富,理论逻辑性更强,思考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问题也较为全面,并将卫生管理、医学等相关知识融入到体育发展理论体系内,针对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问题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解决方案,认识到要想引导青少年树立“体质健康”发展理念,还需要更多政策协同发展,并建立“以人为本”发展理念,要求相关执行者与学校教师要从青少年角度出发解决问题,設身处地的考虑青少年在坚持身体锻炼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发展问题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2 基本实现与科技化、全面化建设理论的融合发展
在改革开放前期,实践反馈信息较为缓慢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难以实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影响较大,然而在科技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我国信息通信发达。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建设也在时代的发展中基本实现了与当代科技的融合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关部门就开始利用现代科技建设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针对数据分析所呈现出的问题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进行修改与完善,并且青少年健康发展问题作为司法体系建设内容之一,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纲要》等一系列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我国学校的体育卫生管理工作,有效提高我国相关促进政策的执行力度。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又增加了新的法制保障。
我国改革开放设计总工程师邓小平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上述特征我们不难看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理论逻辑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进步,在70年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我国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然而只有当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素质真正得到提高时,这些相关的促进政策才能够实现其价值。
参考文献
[1] 谢宜轩.基于社区体育俱乐部构建社区、学校、家庭青少年体育网络[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 熊晓正,新中国体育60年:(1949-2009)[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3] 吕和武.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与中国路径[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6):21-24.
[4] 李冲,史曙生,刘路.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治理现代化:内涵、阻碍与发展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11):23-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