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敏
提要 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但是,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会计信息有着多种质量特征,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相关性和可靠性。深入分析其相关性和可靠性特征,并充分认识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对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特征的分析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制度认识
1、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为了实现会计目标而要求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品质。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它主要回答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算有用或有助于决策。它是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所应追求的质量标志,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2、我国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明确了以下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真实(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完整性、谨慎性、及时性和权责发生制等。这一要求基本上体现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内容,并且也将真实(可靠)性和相关性作为要求之首,表明了其重要性。
(二)会计信息质量基本特征分析
1、关于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相关性的要求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分析相关性,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白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这不仅关系到会计目标的定位,还关系到会计信息能否达到特定的质量特征,满足相关性的要求。相关性最初是指一般相关性,也就是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都作为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的信息,向使用者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显然,目前的会计财务报告都达到一般相关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一系列信息使用者的基本信息需求。但是,具体使用者除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外,还面临一些特定决策问题,相比之下,他们更需要能够满足自己特定需求的信息。
2、关于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对于可靠性,我国会计基本准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会计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无助于决策,而且还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所以可靠性是会计信息重要的质量特征,是相关性的前提。会计信息只有可靠才相关;相反,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不仅无用,而且有害。
3、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两难选择。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要可靠并且相关,这早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虽然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非总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信息的有用性,但是又必须尽可能统一于信息有用性的原则之上。可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论可靠性,它们总是在同时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有用性。我们必须对两者给予同等程度的重视,当两者不能同时兼顾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固有性因素分析
(一)社会道德观念、伦理修养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现阶段,社会上种种不良的思想倾向,社会整体修养素质由于受文化水平、传统思想因素的影响还不能普遍达到一个较高的水谁,思想觉悟千差万别,在这种状况下,部分会计人员不能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必然的。即使会计人员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但会计工作的社会性,也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必将受到种种不良思想道德因素影响。如业务经办人提供无法核实的虚假原始凭证,领导在会计审批中带有倾向性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势必会影响会计工作的进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货币价值变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货币的计量属性构成会计计量的核心,会计离不开货币计量,货币为会计提供了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尺度。从理论上讲,要得到正确的计量结果,用作计量的尺度,其本身应当是不变的。虽然货币单位被人们普遍地用于会计计量,但它的价值实际上是不稳定的,长期不变或较小变动是极为罕见的,多数是变动的,有时甚至剧烈变动。在这种条件下,通过传统的会计方法,用价值变动的货币计量的结果,必然导致会计信息是不准确的。
(三)会计工作的惯性和会计改革的滞后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不能很快地适应经济环境变动而变更,传统会计的确认标准、计量手段、核算方法、报告方式都可能因新的经济情况变化而不适应,一些传统的会计观念也受到冲击。而会计改革也总是由经济新情况――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实践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因此会计改革的滞后规律必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四)会计信息的供需矛盾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商品。作为一种商品化的社会资源,会计信息同样也有供给方和需求方,会计信息商品的载体为现行的会计财务报告。供给方为提供会计财务报告的会计主体,是单一的;需求方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广泛的。需求者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广泛的、会计信息真实的企业资料,供给者却不能提供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所有信息和真实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质量从供给者角度难保其真实性和全面性,是质的低下;从需求者角度会计信息还难以达到满足需求的量,是量的不足,所以会计信息的供需不平衡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相对性的不足。
(五)会计信息固有的模糊性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一般指会计信息在对会计对象作量和词语表达上所体现出来的不确定性、不统一性和不准确性。会计对象在类型上种类繁多,所以在质和量上都难以用完全客观和精确的词语或数字来表示。鉴于此,会计上往往通过假设、估计、预测来解决,加之会计核算方法上的多样性和程序上的可选择度等等,这就形成了会计信息模糊性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导致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普遍存在。
三、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的途径
(一)尽快制定和出台具体会计准则,并继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用法制手段规范社会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经济秩序、公正鉴证财务报告的“经济警察”,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这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在一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保证这个行业的公正性,从而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三)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会计人员委派制是目前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再者,实行委派制,可避免一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计行列,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四)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总之,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会计信息要求上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精确。由此看来,会计信息失真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在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过程中,要科学界定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因素,最大限度地追求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但不能绝对化,否则,就会出现形而上学观点,搞繁琐哲学,反而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作者单位:武警河南省消防总队后勤部)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军.浅析会计信息质量.经济师.
[2]陶凡俐.中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与借鉴.当代经理人.
[3]柳春涛.浅谈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科学之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9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