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出资人的专项财务报告:环境会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 燕
提要随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的需求正向多元化转变,社会各方面对企业的环境问题提出了信息需求。因此,企业必须将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向外界提供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信息,树立公众形象。为此,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已成为必然。
关键词:环境会计;出资人;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会计的重要假设之一就是持续经营假设,要使这一假设得以成立就必须保证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重视环境问题对投资者的影响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会计假设的实现。
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综合性、应用型分支,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反映和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使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仅依靠国家环保局的警告处罚是不够的,还需要改变传统会计模式,把环境支出和收益纳入其核算体系。一方面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使各企业的环境状况得到充分披露;另一方面随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树立,企业相关利益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只有掌握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各方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现行财务报告在环境会计方面的局限性
(一)企业外部环境
1、政府有关主管机构对环境问题的界定不明确。既没有明确规定划分强污染企业的标准,也没有明确关于环境管理责任的认定,因此大多数企业有机会钻制度的空子。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会选择低调处理环境会计信息,或者不予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以减少该类信息披露对企业的不良影响。
2、我国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准则严重不足。符合国情的企业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尚不完善,因此理论上缺少统一的规则、方法和专业标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披露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有缺陷,理论上对环境会计行为没有规范,使得规范环境会计核算与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可操作性差;其次,会计计量不明确,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使得需用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缺乏可操作性;再次,环境信息披露模式没有明确的法定要求,没有披露固定、规范的形式,使得企业在披露内容和形式上不统一。
(二)企业内部环境
1、企业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缺乏对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必要性的认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缺乏强制性约束条件下,企业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不会主动把责任转化为行动。因此,企业倾向于放弃对环境信息的披露。
2、我国财务会计人员素质欠佳。环境会计是由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学等多门学科交叉渗透而成,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但是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基本由会计、财务、审计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制约了环境会计的有效进行。
三、基于出资人专项报告在环境会计方面改进的意义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将经历一个从环境质量下降到环境质量改善的过程。在前期,随着收入的增加,环境退化会日趋严重,但随后当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偏好发生改变,而且由于污染被控制,资源得以更有效的利用,环境质量开始趋向于改善。但是,随着国内生产总值提高,环境退化由低到高再到低这一个过程并不是自然的,它是全球从个人到政府各个层次共同努力的结果,即将环境问题纳入到发展决策之中,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健康的发展。于是,可持续发展逐渐被人们提到日程上来。环境会计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认识。本文着重论述微观角度上的环境会计的计量与信息报告。
企业外部有关各方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要求导致了企业会计对外披露环境信息的必要性。从一般意义上说,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了本属于全社会和国家所有的环境资源,作为环境资源所有者的社会公众和国家就有权了解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投资者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企业有义务和责任向其提供有关经营状况和结果的全面信息。而且,这也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绿色”生产经营观念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计算和记录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从而保证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综上所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无限生命力。我们应了解和借鉴国外环境会计理论,结合我国国情,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在我国企业中全面开展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通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实务的不断完善,促使企业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环境资源的损耗与补偿的良性循环,以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融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财务报告的改进
投资者尤其是出资人可以从以下指标判断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以便作出投资决策。
1、环境收益率=经济效果总额/环保成本总额,其中“经济效果总额”为环保收益总额,“环保成本总额”为环保支出总额。
2、环境效果率=(环境效果总额+社会成本消减额)/环保成本总额,其中“社会成本削减额”为因环境治理而节约的社会成本。
以上指标的出发点是成本效益原则,只有当经济效果大于环保成本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我国企业对于环境会计涉及到的问题,受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影响比较明显。虽然有少数企业有自愿披露的迹象,但是无论从环境会计涉及业务的处理、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上,企业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可比性。因此,解决环境会计问题的现实考虑是加快法律体系建设,包括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法规。从会计法规制度的角度而言,笔者认为,基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应建立以下环境会计实务框架: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效益问题,除个别项目外,不改变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和绝大多数的报表项目,主要采用在现行的核算体系中增设二级
科目的做法对相关环境会计事项进行核算,增设个别报表项目及对应的一级科目。(表1)
五、结语
总之,不仅仅要规范披露的形式,还要不断地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在制度方面做好准备。同时,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一是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同时,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二是加强对从事环境会计工作的财会人员的培训,聘请环保专业顾问。环境会计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属于交叉的边缘应用性学科,因此客观上要求从事环境会计的有关人员要掌握多学科知识技能。一方面通过对现有从事环境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加环保知识的学习,改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选派环境技术人员作为财会部门的顾问,与财务会计人员一同参与企业环境会计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付秀杰.环境会计的理论框架及其在我国的实施[J].北方经济,2007.2.
[2]何卫国,郑垂勇.我国环境会计实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7.3.
[3]李雪芳.刍议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9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