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广利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高低。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其运行质量及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果以及效率,但目前却仍有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给侵占、挪用固定资产等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本文就针对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所帮助。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共财政支出的效果,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多数单位领导存在重政务处理、轻内务管理的倾向,对固定资产管理未予于重视;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不计成本,会计核算主要针对经费收支、资金进出等动态情况;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增值情况较少过问,缺乏问责机制;外部监督部门对出现的问题大多只提建议。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账务不全而且核算不及时、不全面。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账务不全、家底不清,购置、新建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造成固定资产无账、无物有支出的现象。将报废与调出混淆,造成固定资产账目不清;漏缴房产税,造成固定资产增值收入和国家税收流失;将抵债得来的固定资产放在账外管理,造成资产及收入不真实;单位出售固定资产收入未纳入财政专户,作为部门行政费用支出。有些单位根本不报财政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擅自定价处理和随意报废,不按法定程序进行评估招标拍卖,处理后也不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长期记账不完整,家底不清,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多年财务账上没有反应;部分固定资产早已报废,却仍挂在财务账上。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基建项目,未办理决算手续甚至已办理决算手续,对已形成固定资产不登记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或者有些基建项目根本没形成固定资产,总账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入账,虚增固定资产,单位建立资产账簿不全面,有的有总账没明细账或没有台账,有的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得到领导者的重视。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中,并没有良好的管理机制,确切地说,并没有得到管理者的重视,管理固定资产不设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而是由办公室或其他人员兼职管理或临时代管。虽然财政部门多次进行清产核资工作,但前清后乱的状况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考核,还没有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考核目标;领导干部的任职调整,只进行财务收支审计,不进行资产移交的审计,客观上也导致了一些单位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三)资产闲置现象严重。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往往带有人为因素,要么符合领导的意思,要么符合部门的利益,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论证。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政,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而财政部门往往只注重经费的预算安排,对已形成的实物性资产如何做到集中管理、调剂余缺、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等方面考虑得不多,无计划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普遍,配置、布局不尽合理,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现象严重。
  
  二、加强固定资产会计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核算,实行定期盘存。固定资产相对于流动资产其变动性不大,定期进行实物资产的盘点和控制账存制度是为保障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而必须采取的控制措施,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单位会计人员应该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账、卡余额下的财务数量和金额核对,各级卡与卡之间的数量核对,卡与资产实存数量的核对等。清点时以财产管理部门为主,编制“固定资产盘点表”与账面核对,如发现差异,要查明原因,分清是属于自然灾害、是属于过失还是属于违法行为,不同的原因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另外,要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及时上报,并按规定进行账面调整,以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单位不需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研究处理,合理流动,防止积压。在清查过程中必须做到账账核对、账实核对。在做账面调整前,应经过科学规范的批准程序。每次盘查的清单应归档保存,以便日后追查有关人员的责任。通过清查摸清家底,做到账、表、证、卡、实物相统一,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而且为了维护固定资产安全和完整,也可以建立固定资产的三账(总账、分户明细账和分类明细账)一卡(固定资产登记卡)和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到具体部门、使用到人等登记的责任制度,把人和物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管理,分项目登记造册,做到账实相符。
  (二)增强领导管理意识。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存在着制度落实不彻底、各部门工作配合不得力的现象,这些种种不重视财产物资管理的行为和做法,直接影响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因为缺乏有效的内部牵制机制,造成财务监督不力,管理失控,进而影响到整个单位的财务状况。针对这些情况要做出以下改进:首先,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单位的一把手要注意落实并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把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和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管理者应该及时掌握现行国家财经政策和财政财务制度,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和业务政策水平,使内部控制合理运行。明确企业内部各项业务在各部门之间、各管理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各自分工业务的职责范围,使所有的业务活动均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另外,还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和制度落实,增强管理意识。其次,提倡单位领导人上任时必须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这样可以让领导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及时掌握,把国有资产管理特别是资产处置情况纳入审计工作范围,真正做到将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与领导人的绩效挂钩。外部监管部门对违反财经纪律、侵占国有资产以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要及时披露,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买和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要讲求使用效率,加强单位内部对固定资产的协调使用。严格固定资产购买审批制度,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购买,要尽量避免同一部门的重复购买,避免资源的大量浪费。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明晰责任、堵塞管理漏洞、强化制约手段、规范资产管理,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闲置资产的调剂制度,促使企业闲置资产有序流动,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更加合理、完善。
  
  三、结论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资产规模迅速增长,种类呈现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死资产”也以不同形式变为“活资产”。总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经济地位日益突出,但从资产管理现状来看,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对薄弱,核算方法不科学、不规范,损失浪费情况严重,存在问题较严重。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因为这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1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