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单位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如房屋、专用设备、陈列品、图书、家具等均属于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管理无论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还是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实际为实现资产有效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几乎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需要的各类“硬件”,而如何实现“硬件”的科学、有效管理则是目前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运行中,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理顺资产的报批、核算、清查、盘点环节,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与使用进行详细规范,并形成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以提高资产控制效果,避免资产流失。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还能够根据市场做出相关投资决策,避免固定资产在闲置过程中贬值,进而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但是目前,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等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权责不明确,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低下。权责明晰是资产高效管理的前提,例如在管理过程中,各环节职责、权限缺乏明确规范,一旦出现资产流失、损坏等情况,相互之间推诿,无法进行有效的追责;在登记管理中,财务人员对于固定资产存量增减、调配方向、移交变动等缺乏系统信息,在追责过程中缺乏可靠依据,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2)会计信息失真,存在账实不符问题。会计信息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依据,利用财务会计手段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面控制。但是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比较突出,导致资产的实物盘点与实际账目存在出入,影响了管理者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评估。例如在购建过程中,相关人员对于资产的类型、名称、采购与建设日期、保存地点、使用年限、折旧方式等缺乏全面反映,同时部分信息存在失真;在日常盘点过程中,相关人员只是走形式,对资产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時发现,一些已经出现损坏或者淘汰的资产没有在账面上及时调整,对于后续处理方式缺少详细说明,导致账面信息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之间存在出入。
  (3)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了资产调配利用效果。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从构建到报废处理等环节均缺乏系统、完善的制度规范,导致资金运行与固定资产的使用缺乏严格控制,例如资产购置过程中,采购部门缺乏严格约束,存在采购成本超出预算等问题。一些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明显的行政色彩,使用过程不透明,为资产流失埋下隐患;使用部门在资产维护方面缺乏责任感,对于资产的设计指标、实际使用寿命设置不够科学,影响了资产使用效率。
  (4)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目前的管理工作中,专门的管理人员严重短缺,各环节存在管理责任漏洞,造成了管理与使用缺乏控制;各环节管理人员的协调意识不强,从采购到入库,再到日常管理与使用,信息沟通不畅,对于资产流失难以实现及时追责;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财务人员更多是从综合性管理的角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分析,维护资产安全是第一选择,至于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缺乏系统方案,难以体现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对策
  (1)坚持科学管理理念,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保值增值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科学有效管理的基本任务。针对目前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单位领导以及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从思维上进行调整,转变对固定资产的认识,理顺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果。
  首先,转变思维模式,打破对固定资产的认识偏见。固定资产不仅是国家财富的物质体现,更是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公共服务职能的基本条件,而相关单位作为职能落实的主体,应该转变“事不关己”的错误认知,提高责任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履行自身责任的依据,进而营造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内部氛围,并从长远发展出发,对固定资产实现科学规划。其次,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打破小团体对固定资产形成的“占有欲”,明确固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性质与价值。单位领导应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各部门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将部门的责任落到实处,打破行政命令对于固定资产配置、使用的干预,拓宽固定资产流通范围,为资产的安全完整创造条件。最后,提高信息化意识,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财务部门应利用网络平台,发挥专业软件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及时将资产的构建、使用、折旧等信息进行发布,确保各方面的广泛监督,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资产信息化管理效果。
  (2)理顺管理环节,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制度是资产管理的基本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应理顺管理各环节,不断弥补传统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构建管理制度体系,提高资产管理实际效果。
  在制度建设中,首先要完善资产盘点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资产管理需要,确定专门的盘点人员,并从周期、方式等方面做出系统规范,同时加强对盘点报告内容的审核与利用,进而根据盘点信息制定资产处理方案。通常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特点,一年不能少于一次,在完成盘点后各部门应对盈亏情况做出系统分析,并制定相关处理方案,明确固定资产信息。其次,在处置与报废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根据折旧标准对资产价值进行综合评估,例如对于大型机械设备需要更换零件的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对于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应进入审批程序,并及时传递到财务部门,确保处置、报废信息在账面上得到反映。再次,完善实物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建立全过程监督机制,并结合不同业务内容形成统一管理规范,以提高固定资产实物利用效率。最后,完善资产管理问责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责任,并确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根据资产管理实际情况进行追责,提高实物管理实际效果。   (3)加强资产核算管理,完善固定資产管理信息。会计信息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体系,并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信息利用价值,例如在固定资产购置阶段,应确定其入账价值,并在财会管理环节进行真实反映;根据固定资产类型确定折旧方法,对于各个周期的计提应做好规划,并严格按规范操作,避免随意变更;对于后续支出做出系统安排,以维护固定资产的顺利运转,延长其使用寿命;确定盘点方式,对于盘盈盘亏制定处理方案,完整呈现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动情况。
  在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首先,确定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与实物信息相符,单位的财务部门以及相关的使用部门应根据资产的具体信息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确定资产构建的基本状态,以及在增减变动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并定期交于财务部门核准,确保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相符。其次,采取科学、合适的折旧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从企业管理中汲取经验,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同时根据固定资产不同类型配合加速折旧法,以明确折旧方式,确保费用能够合理分摊。最后,注重信息化财务管理改革,搭建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平台,对资产购置到报废各个环节出现的财务信息变动进行整合与分析,并及时公布,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与控制,确保物尽其用。
  (4)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专业性。人才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主体,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对各环节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强化资产管理责任,提高其资产管理综合素质。例如,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避免资产管理中的违规、违法操作,明确会计核算准则,规范财务人员的会计行为,对存在的管理漏洞进行全面分析,配合单位相关业务发展需要制定管理规范,落实核算办法,提高固定资产会计信息质量,进而结合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推动相关管理工作的落实。加强对盘点、报废、处置等环节人员的培训,确定盘点工作内容,对盘点中出现的疏漏等进行及时追责,并提高盘点工作的有效性,确保盘点环节与财务管理相联系。在报废处理过程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规范意识培养,严格根据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方法核算其价值,并利用严格的审批程序实现科学的报废处理,以控制固定资产成本。加强对固定资产操作及维护人员的培养,通过专业培养提高其使用能力,尤其是对于大型专业设备,要确定专业人员的使用规范,提高操作技能,避免操作失误造成固定资产损失。对于维修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置专门的维修部门,对于器械的使用与维护进行控制,及时检查、维修,保证固定资产使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背景下,民众对于社会公共服务的要求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要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需要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实现新突破。根据上述分析,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此,单位应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目的与规范,坚持物尽其用的基本原则,逐渐扭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责权不清、违规操作、维护不周、账实不符等问题,并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霆霆.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新特点及管理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9(07).
  2.王淑荣.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纳税,2019(05).
  (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8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