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农业环境效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婵娟 辛兵海

  提要“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我国农业生态现状进行相关经济学分析,并提出
  加快农业环境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农业环境效益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森林生态效益公共物品性质,传统的公共经济学上定义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首先,对于森林生态效益的消费是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森林净化空气的功能具有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从森林创造的生态效应中获益;其次,森林生态效益的消费上也存在着完全的非竞争性,不存在额外的拥挤成本。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增加和减少一个个体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没有任何影响。同时,对于森林净化空气的生态效益,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个体意愿的约束,即具有非拒绝性。
  退耕还林工程具有正外部性。原有的没有节制的坡地耕作、毁林开荒造成了负外部性。从黄河上游等地区的农户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来看,成本包括农户的私人成本(生产活动所投入的费用)和社会成本(水土流失、生态恶化以及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而收益只包括私人收益(所获粮食和作物收入)。通过比较,由于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造成的社会成本远远超过私人成本,而农户不为其行为付出代价,这样额外成本由社会和他人负担,使得他人的福利受损,造成负外部性。而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以后,私人成本是耕地的损失以及退耕还林带来的投入。而收益包括私人收益(林草收入)和社会收益(生态和社会效益)。社会收益体现在改善退耕地区的生态环境,而这种社会收益如前面所述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
  帕雷托效率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提出的一种完全效率的概念。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用效率来评价总体经济运行有其合理性,因为根据效率的定义,如果资源配置未达到帕雷托最优,那么,总有一些人能改善境况而没有人受损,也就是说,社会福利总量肯定会上升,那么,通过一种恰当的分配或补偿措施,能使所有的人的境况都有所改善;反之,如果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那么通过改变资源的配置方法,至少一部分人可提高福利水平,而没有任何人境况恶化。
  退耕还林以及水土治理等是通过土地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来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它能直接或间接地改善生产条件,从长远来看,可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它又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人们生存的环境质量。所以,退耕还林政策能改变现在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从而实现帕雷托改进,以达到经济运行的高效率。
  
  二、政策执行效果的分析
  
  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启动,工程范围包括20个试点省(区、市),工程县达到1,800多个。自1999年到2005年,全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884.52万公顷,中央投入累计达1,030亿元。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退耕还林占到全国造林面积的62.3%,西部一些地区达到80%以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几年来,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状况得到缓解。2001年完成人工种草和草原改良面积400多万公顷,从而有效保护了草原资源。
  从1990~2004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水土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4年的有效灌溉面积较1990年增加427.5万公顷;2004年的节水灌溉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395.7万公顷;防涝面积由1990年的1,933.7万公顷增加到2004年的2,119.8万公顷;同时,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提高了近3,900万公顷。截至2001年,水土保持设施每年拦蓄泥沙能力15亿吨,增加蓄水能力250亿立方米,减少入黄河泥沙3亿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初见成效,工程区林草植被开始恢复,2001年北京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较1999年减少了6次。
  农村实施重点生态环境工程以来,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据统计,退耕还林工程已涉及1,333万农户约5,300多万农民,平均每户退耕还林4.3亩。仅3年试点期间就有410万农户、1,600多万农民从退耕还林政策兑现中受益,平均每户补助粮食870公斤、补助现金146元。实施退耕还林的农民,不仅有了可靠的粮食供给,还可以腾出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同时,退耕还林工程改变了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传统耕种习惯,有效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并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和保障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据统计,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农户收入增速高于非退耕农户。(表1)
  
  
  三、加快农业环境建设政策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强工作的宣传力度,使部分农民对其具有较深的认识,提高其造林积极性;对于退耕还林工作难以接受的地方下达任务,使工作顺利进行。还需加大技术支持,使农民逐步认识到退耕还林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从多方面加快技术推广。
  2、在退耕还林中加强综合规划。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农、林、水等各部门的配合,在退耕还林还草地块相对集中的地区,进行基本农田建设兴修水利,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减少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3、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和法律保障体系。根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推进实践,要达到生态建设效果的永续维护和退耕农牧民实际收益的不断取得,不仅要下大力气构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还要不断完善与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通过它们所形成的互动机制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政策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1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