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审计成本控制方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慧芳 李 妍

  提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内容逐渐丰富,社会审计的范围也逐渐拓宽。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多元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审计成本不断提高。为此,人们应正确认识审计成本,增强审计成本控制意识,使审计能够高效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一、审计成本的定义及构成
  
  (一)审计成本的定义。审计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审计成本是社会管理成本的组成部分,即政府(财政)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用于审计支出费用的总和。狭义审计成本是指审计机关完成计划项目支出人力、物力、财力的费用总和。对于一项审计工作来说,如果需要人员多、耗费时间长,其所需的资金成本及总的审计成本就比较高;反之则审计成本较低。我们通常说的审计成本一般是指狭义审计成本。
  (二)审计成本的构成。审计成本大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工资成本:是指支付审计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津贴、补贴、节假日加班工资以及聘请专家、常年法律顾问等支付的各种酬金。
  2、公务成本:是指支付的办公费用、邮电费、水电费、差旅费、会议费、车船燃料及维修费、修缮费、劳动保护费、各种保险费和外事费等。
  3、业务成本:是指支付的印刷费、图书、报刊资料费、人员培训费、租赁费、咨询费、公证费、诉讼费、错案赔偿费等。
  4、购置成本:是指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和其他建筑物建设费用,交通工具、电子计算机、录音机、录像机、摄影机、照相机、电信、文档、办公等设备购置费用等。
  5、社会保障成本:是指支付给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生活费、补助费、在职和离职人员的公费医疗费和福利费等。
  6、其他成本:是指不可预见的各项支出,如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赞助等。
  
  二、审计成本的控制
  
  (一)审计成本控制的定义。审计成本控制是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力求以最小的审计成本最有效地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通常,审计成本包括完成审计工作需花费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二)审计成本控制的方式。对审计成本进行综合管理,目的在于提高成本效益。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审计成本的影响因素,选择采取多种方式降低审计成本。
  1、严格控制审计程序,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审计程序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采取的所有工作步骤的总和。在审计过程中,程序越繁琐,审计成本就越高,所以,要降低审计成本,必须严格控制审计程序。为实现有效的程序控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从审计工作整体发展要求出发去分析和设计审计程序,避免重复交叉;二是要保证审计程序的计划性,促进程序的有效运行;三是要评估程序运行所需费用,简化审计程序。
  优化审计组织,整合审计资源的利用状况直接决定着审计成本的高低,所以,有效促进现有审计力量与审计对象的最佳结合,也是审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
  在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中,优化审计项目组织工作、促进审计资源整合的手段主要有:(1)计划安排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目标和有效实施审计监督的需要,在计划安排上要突出重点,明确年度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目审计目标。(2)加强对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管理,全面深入把握被审计对象的情况。一方面有利于从全局上系统地掌握情况,反映普遍性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全面性和针对性,给政府决策提供大量的、全面的、系统的材料。这样,在无需增加审计资源和力量的情况下,也能从更高层次上、更加深入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3)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注重发挥延伸审计或调查的作用,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于其他问题,可以在不影响审计质量的前提下,起到节约审计力量的作用。(4)在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项目安排要尽可能就地就近。长期以来,为了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署对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的审计项目安排,多采用异地交叉方式。异地交叉审计大大增加了审计外勤费用,而且由于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来说都是全新的部门,有很多不熟悉的情况和问题需要去了解,客观上也增加了审计成本。所以,在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安排就地就近审计。(5)灵活采用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方式。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是两种不同的审计方式。与就地审计相比,送达审计可以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各种潜在的审计信息资源得到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所以,在审计计划安排时,科学分析项目特点,灵活采用送达审计方式,对降低审计成本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开发利用审计成果,合理转嫁成本。从费用效益的角度分析,审计成本还可以通过审计成果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加强审计成本控制,还可以采用合理转嫁成本的方式,促进审计资源的充分利用。
  (1)注重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第一,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提升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第二,要强化审计信息工作,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第三,要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对所有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实现审计信息(成果)的社会共享和利用的最大化。
  (2)建立审计结果跟踪落实制度。审计不仅要查出问题,还要促进问题的解决落实。所以,加强审计成本控制,还要强化对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做到查出一个问题,就处理解决一个问题。
  强化预算控制,降低费用支出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属于计划范畴,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情况的预计。根据国家财务制度规定,强化预算控制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实行定额预算。这是预算管理的最主要形式。目前,国家统一对机关行政经费实行定额定员管理,也就是由人员定预算,由预算定经费,由经费定支出,这对强化预算约束起到了重要作用。审计机关对审计经费的管理也可以比照上述方法,实行定额预算,由项目定人员、定时间,由人员和时间定工作量,再由工作量定经费,这样在年初制定计划的同时,就相应编好了经费预算。为了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以根据审计工作经验,分别项目的性质、类型、规模等实行定额管理,减少预算编制中的人为因素,这样在保证计划科学性的同时,也实现了经费使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2)建立节约奖励制度。节约奖励制度是定额预算的配套措施。审计项目的多样性和不可测性,给定额的确定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有较强变化性的审计项目,即使年初制定了预算,随着项目审计的推进也难免会造成预算的追加、追减,这样很容易使预算流于形式。所以,对于一些特殊的审计项目,可以采取经费包干、节约奖励的方式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1721.htm